不出軌、不家暴,可老公是個“媽寶男”,日子到底該怎么過?
妙黛你好,我看你的文章好久了。我心里有事壓了很久,希望一吐為快,更希望你能有一些建議,幫助一下和我同病相憐的女性。 我結婚5年了,但是我一點也不幸福。老公沒什么大的差錯,不出軌,不家暴,也不夠擔當。他最令我難以接受的,就是他的“媽寶”、“姐寶”。 老公有三個姐姐,這三個姐姐都像他的媽一樣。小時候有好吃的都給他,做錯事姐姐都搶著替他挨打。 別人的婚姻是婆媳戰爭,而我的婚姻是和“四個婆婆”較量。
上周朋友從國外給我帶回來幾盒護膚品,老公說也沒說就給她姐姐們分了。我就不理解了,他到底是跟誰過,他姐姐比我重要? 再說他跟他媽,那就更是感情深厚了,誰讓他媽受一點委屈,那就是大不敬。 其實剛開始在一起的時候,他不是這樣的。那時候他是個大暖男,追我的時候對我很好。對我唯唯諾諾,唯命是從。我只要一噘嘴,他就趕緊哄我。 后來我才知道,他不僅對我唯唯諾諾,對他媽也是這樣的。我們結婚度蜜月的時候,在泰國的免稅店,他要給他媽買一塊表,一萬五,其實我自己都有點舍不得,但是他說他媽這輩子不容易,他爸從來沒給他媽買過像樣的禮物。 當時只覺得他還挺孝順的,后來才意識到,他爸爸的不作為 ,讓他這么多年和他媽建立了不可分割的情感。
不過這些都是小事,問題真正的出現是在我生了孩子以后。婆婆來幫我們帶孩子,大家住在了一起。 以前家務我們一起做,他媽來了之后他媽替他做他那份,我指使他,他就說我事多,慢慢的還嫌我懶。 他下班回家我讓他帶回孩子讓我休息一會,他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媽這么大年紀都沒說累,你還好意思說累? 在我家,婆婆做家務只做她兒子那份,晾干的衣服收起來的時候,只收他和他兒子的。我跟老公抱怨了兩句,他就說我,“媽給咱們帶孩子是情分,不是本分。你不能要求媽給咱們做太多,你才是孩子的媽媽,你多帶孩子多做家務是正常的。” 我現在很糾結很迷茫,婆婆不在的時候,或者不涉及婆婆以及他三個姐姐的事情時,他挺正常的,一旦觸及到他的原生家庭,他就像變了一個人。
這樣的話,我是不是該離婚,可是我們孩子才剛剛三歲啊。不離婚的話,我這日子可怎么過啊? 不是所有的婚姻問題,都需要用離婚來解決。 女強男弱也不是什么問題,只要你倆都覺得舒服也很可以。現在的問題是,女強男弱讓你覺得不舒服了,你已經不愿意或者沒有力氣扛起他們整個家了。那么,或者你改變,或者他改變,或者你們一起改變。 有些男人就像雞肋一樣,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那么你的選擇也就只有兩個,“棄之”或者“食之”。 通過你的講述,你的“雞肋老公”雖然可惡,卻罪不至死。 你雖然很憤怒,卻也舍不得就這樣放棄。
想要讓婚姻有點意思,那就努力去挖掘一下雞肋上那一點點肉。 問題的關鍵不在于婆婆和大姑姐們,而在于如何解決老公的問題。只要他明事理,他護著你,受點委屈也能忍。 當然,問題的關鍵也就在這里,如何讓“巨嬰”、“媽寶”長大。這個過程很艱難,卻也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對于媽寶男,對于這種“雞肋老公”,我重點說三個點。 媽寶男并不是天生就是媽寶,我們都叫他們“巨嬰”,那是因為他們心理一直停留在孩童時期的狀態。雖然生理年齡已經夠大,可心理年齡還是一個孩子。 他們之所以成為了媽寶,是從小到大作為男性的那份力量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 三個姐姐一個媽,已經足夠把他寵的像個小王子。他想干什么干什么,想要什么有什么。
進化論里面有一個概念叫用進廢退,人的技能越使用越進化,長期不使用,也就慢慢退化了。 媽寶男就像四肢沒有完全分化,技能沒有學到完整的人。 所以說,想要讓媽寶男改變,也就是讓他們從嬰兒時期慢慢長大。 這個帶領他們長大的人,不會是他們的父母,只能是“新的娘”。想想也是挺恐怖的,我們有什么義務去拯救另一個人,帶領另一個人成長。
但是事實就是如此,想要改變就只能把他當成孩子,拿出對待孩子的耐心與寬容,接納這樣的他。 讓他雄性力量得到發展,擔當意識得到充分的體驗,巨嬰才能長成大人。 原生家庭就是這么奇妙,它對人的影響很大,卻也不是不可改變。 就像你說的,老公和你在一起的時候很正常,只有遇到他家里那些事,那些人的時候,才變得不那么正常。 因為在社會環境中,他們也會學習也會成長,會用正常的處事方式處理問題。
只有到了原生家庭那里,他們才會退回到小時候的樣子。還有到了親密關系中,他們會拿小孩子的方式,對待自己的愛人。 《雙面膠》中亞平媽來之前,亞平是個正常的老公,《都挺好》中蘇明成媽媽死后,他才開始改變。 為了得到父母的愛,他們愿意放棄自己對是非美丑的理解,愿意放棄自己的理智。而你的老公,象征意義的父母還包括他的姐姐們。 《你當象鳥飛往你的山》一書中,作者也曾生活在非常糟糕的原生家庭,長大后她逃離了,一步步讀書讀到了高等學府。可每次她回到那個落后的家庭中時,她內心的很多東西就都被激發出來。
這是作者的頓悟,也是每個人該與原生家庭做出的選擇。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當然,這樣的分離并不是老死不相往來,而是盡可能的少打交道,重要的事情少彼此糾纏。 至于如何分離,那就是你的智慧,你的實際情況了。至少,可以在孩子上幼兒園后,和婆婆不在一起住。 不管是改變一個孩子,還是改變愛人,亦或是改變我們自己,都要經歷一個打破重組的過程。 就像我們收拾一個房間的衛生,總要先弄得亂七八糟,然后才能變得井井有條。
如果老公是個巨嬰,那么妻子最忌諱做的一件事,就是“你沒那能力算了,我來做好了”。兩個人如果適應了這樣的相處模式,誰也不抱怨,誰也不難受,那無可厚非。 可最怕的就是,時間長了男人已經習慣自己是“弱小”,女人卻并不想如此“強大”。 誰不想被捧在手心里,憑什么自己必須要活成一個漢子? 另一方面,女性長期承擔男人應該承擔的事,其實對男人的自尊心是一種傷害。真相就是這么扎心,你做的多,還傷害到了“巨嬰”。 各司其職,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家庭才能運轉的正常,孩子在父母各自角色不缺失的家庭,性格才能健全。 主動讓男人去擔當一些事情,即使他們笨手笨腳做的不好。都是改變所帶來的“陣痛”,經歷了一次次的陣痛,才能迎來重生。 當然我也知道,我揮揮灑灑寫下近三千字,好像事情就能解決了一樣。實際上,真正的選擇與改變,還要你們自己去想通,自己去踐行。 如果決定要過下去了,如果還想好好過下去,希望都可以做自己的擺渡人。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