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精心整理后僅供各位書法愛好者收藏,便于書法練習、臨摹和欣賞!文末有高清大圖!
王羲之《得示帖》唐雙鉤填墨摹本
【原文】
“遲散”之意不明,不知是否與當時貴族服丹藥、散體熱有關。▼王羲之《得示帖》摹本
王羲之《得示帖》是唐代內府的雙鉤填墨摹本,白麻紙,縱28.7厘米,橫63厘米,4行,32字,行草書。王羲之的《喪亂帖》、《二謝帖》與《得示帖》,合裱于一卷,《喪亂帖》八行、《二謝帖》五行、《得示帖》四行,共一紙。《得示帖》書風遒麗,雄秀兼備,流暢縱逸,初不欲草,草不欲放,有張馳有緩疾,運筆之妙,自出胸臆,代表王羲之書風乃至晉人風韻,極致發揮出了字勢的結構美。《得示帖》作為王羲之行草書的代表,忽簡為草,忽繁為行,忽行忽留,時放時收,或連成片,或字字獨立,興之所致,變化無窮,感情收斂自如,其字群大多是三角形的結體,更能顯出王羲之思緒的起伏跌宕。
《得示帖》墨氣蜿蜓蔓延,劃破素潔的平面;點線自右至左強弱相參,隨勢賦形,連綿不斷;真似山間流泉,于奇峰怪石間,奔瀉而下。《得示帖》堪稱經典,除了它本身高超的技巧和瀟灑的風格外,短短的三行字中,寓含著非常豐富的節奏韻律;對于字間搭配的處理,從細節理性,到輕重緩急的感性,游刃有余地在紙面鋪開。▼王羲之《得示帖》摹本
普通的一幅中堂,論起優劣來,有幾種要素須注意的。章法五十分,字三十五分,墨色五分,印章十分。就以上四種要素合起來,總分數可以算一百分。'吾亦劣劣'是草書,四字連寫;和左邊'得示'二字形成動、靜對比。'觸'行書,三個字字距很大,與右側'吾亦劣'的一筆連寫有分別。'霧'字最大,成為全篇的中心,三個字構成全篇最沉厚的一組;最后一行連續六個字動勢縱逸,整篇沉郁與激越交替,從第三行下半段開始對比最為強烈,全篇達到高潮,最后激蕩中結束;總體上呈現收左放右勢態,細節處理微妙多端。日本皇室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藏,紙右端鈐有日本桓武天皇(737-806)的'延歷敕定'朱文印。原帖為卷子,現改裝為軸,為'喪亂帖'、'二謝帖'和'得示帖'三通尺牘合裝。▼得示,知足下猶未佳,耿耿。
▼吾亦劣劣。明日出乃行,
▼不欲觸霧故也。遲...
▼...散。王羲之首。
▼王羲之《喪亂得示二謝帖》摹本,日本皇室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藏
▼得示,知足下猶未佳,耿耿。
▼吾亦劣劣。明日出乃行,
▼不欲觸霧故也。遲...
▼...散。王羲之首。
微店+ , 交易擔保 , 放心買 , 紫竹純狼毫 古典好筆 適合中楷、行草 小程序
??點上圖進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