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講座的主題是怎樣提高論文寫作的效率,在這場講座中,我們要給大家推薦一種“模塊化寫作”的寫作理念,或者說是一種寫作方法。有過論文寫作經驗的老師或同學可能都會有這樣一種感覺,就是老覺得自己的論文寫作效率很低,曾經有人跟我說過他寫一篇論文起碼需要半年時間,我問他這半年的時間都在干什么?為什么寫一篇論文需要半年的時間?哪怕就寫一篇兩三萬字的論文,是不是也需要半年的時間呢?這是很值得商榷的。當然了,有的人認為在寫論文論文這件事情上花的時間越長,下的功夫越大,寫出來的論文質量可能會越高。但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可能還是會想盡一切的辦法提高論文寫作的效率,能夠在一個相對較短的時間內,把論文質量提升上去。
“模塊化寫作”對于我們的很多老學員來說可能并不陌生,因為在我們的整套培訓課程中一直在推行這樣的一種寫作理念,就是把你的論文拆分開,一塊一塊地去寫,而不是從一開始就計劃把你的論文作為一個整體的去寫,因為把論文作為一個整體去寫的話,論文寫作的難度也會變大。但是,當你把論文拆分開進行寫作后,論文寫作的難度才會降下來。
論文寫作效率為什么低?在這里,我們討論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個人原因。關于個人原因,我們沒有必要去做過多的討論,因為每個人有不同的情況,比如說有的人思考問題快,有的人思考問題慢,有的人看看文獻快,有的人看文獻慢,甚至有的人發散思維特別好,看一篇文獻的同時能順帶的看好多篇文獻,結果都看了一百篇文獻了,還沒有開始動手寫論文,這種人也不在少數,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情況,個人自身都有一些原因會導致論文寫作的效率偏低;
第二,群體原因。所有的人或者說大部分人可能會有一些共同的原因。在這里我給大家列舉三方面。
一、缺乏清晰的寫作觀念
這里主要是指兩個方面,第一,不知道論文是什么,在判斷論文應該寫成一個什么樣子的問題上概念很模糊,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第二,在關于這個論文到底應該怎么寫這個問題很困惑,不知道論文到底應該怎么寫。從這兩個方面能夠看出,很多人缺乏一個清晰的寫作觀念。
第一個小方面又表現為很多人區分不開學術研究跟論文寫作到底是什么關系,他們認為論文寫作可能就是學術研究,或者說論文寫作是學術研究的附庸,他們不認為論文寫作跟學術研究有多大的區別。還有很多人分不開寫作與發表,一說到寫論文,他們的首先考慮的并不是這篇論文寫什么、怎么寫,他們第一時間考慮的是這篇論文能不能發表。論文發表固然很重要,但是我們必須承認論文發表只是一個結果,如果你在論文寫作環節下的功夫不夠,那么就不會有論文發表這種結果,這是我一貫的給大家強調的一種我認為健康的、正常的論文寫作觀念。其實,我特別能夠理解很多人急切的想把自己的論文發表出去的這樣一種心情,但不管怎樣,我們都得承認,如果你在論文寫作環節沒有好好下功夫,那么你就不會收獲論文發表這個結果。
第二個小方面,關于論文到底應該怎么寫。不管在國內還是國外,在論文到底應該怎么寫這個問題上,有三種比較主流的觀點:
一種是浪漫主義的觀點,比如說有人寫論文,就算讓他寫2000字也難的不得了,但是有的人洋洋灑灑就能寫1萬字,止不住的寫,你想讓停也停不下,這就是下筆如有神,浪漫主義的。這一種觀點認為論文寫作不應該有什么條條框框,論文寫作沒有很多技巧性的東西,應該是自由的,用文字把自己的思想呈現出來,應該是非常自由去發揮一些自己所有的想法,這是浪漫主義的一種觀點。
還有一種觀點是偏技術理性的,或者我們可以把它叫做技術主義的,像美國的加州,他們一系列的分校就一直都在推崇這樣的一種技術至上的寫作觀念,他們認為論文寫作有固定格式,有很多條條框框,有一些方法和技巧等等。
第三種觀點是批判主義,批判主義的觀點和前面兩種觀點有很大的不同,其中一個最明顯的區分就是批判主義的觀點比較強調你的寫作立場,或者叫做你的學術觀點,切入問題的視角,回答問題的方式以及所得出的結論性的東西是不是對這個問題或對關心這個問題的人有所啟示,有所解釋,這是批判主義的觀點。
對于論文應該怎么寫,這三類觀點所提倡的應該都有一些道理,比如,我們既不能唯技術主義至上,因為論文是一個學術性的東西,雖然它不是學術研究本身,但是它和學術研究的關系非常密切,所以如果你純粹的用技術性層面的東西來進行寫作,那么有些問題顯然是你解決不了的。反過來講,如果你是純粹的由著自己的性子,不加任何約束的進行論文寫作,這不是不可以,但如果你這樣去寫,可能你的效率真的會比較低,因為你只是在由著自己的性子去寫,并沒有考慮任何其他的東西。以上三種觀點里,我個人認為第三種觀點對寫論文的意義比前面兩種都要大,因為我們所謂的這種批判思維、批判意識不僅僅呈現在我們寫論文的過程中,其實更多的是在我們的選題策劃過程中,在選題策劃過程中比較強調一個問題,有問題。什么是問題?我們在之前的講座中已經講過很多次了,關于什么到底什么是研究問題?好的研究問題到底是怎么提出來的?我們會有專門的講座進行講解,在本次講座中我們就不展開講了。
最后,再補充一小點,關于論文是什么的一個新的公式,我們之前講過很多公式,比如,選題公式,標題公式,在這里再給大家介紹一個關于論文的新的公式:論文 = 技術性過程 + 批判性立場 + 專業性知識 + 感性的語言,第一個,技術性過程,我們寫論文的過程更強調它的技術性,寫論文是有規范的,是有條條框框的;第二個,我們強調批判性的立場,很多人應該很快地就能反應過來,如果寫論文時秉持一種批判性的立場,很容易就能夠得出研究問題,當然也會有其他的問題,你的批判思維怎么訓練?你的批判意識怎么去培養?所謂的批判立場,如果我們把尺度再縮小一點的話,就是指我們切入問題的角度。如果說真的落實到我們論文寫的過程中的話,這都是一些問題。所以怎樣比較好的去把握它,可能還需要我們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在選題策劃過程中多去做一些訓練,慢慢的就會有這樣一個把握;第三個,專業性的知識,因為我們寫的論文是一個學術論文,學術論文特別強調作者的專業性,所以第三個要素就是專業性的知識。第四個,感性的語言,我們為什么要在這里強調感性的語言,很多人可能還記得我們在之前講座中分享過一些優秀范文,我們回想一下,那些范文的語言都是真的好,它們的語言甚至能夠呈現出一種讓我們感動的力量,所以在這里我們強調感性的語言。有很多人問過我一個問題,他們問,“周老師,論文到底是感性的還是理性的?如果說論文是理性的話,你為什么又老說論文的語言要有力量?論文的語言要是感性的。”其實這并不矛盾,我們看一下這個公式,當我們把論文拆解成這四個要素的時候,大家就會發現其實它并不矛盾。從寫作過程上來講,我們強調它的技術性;從切入的角度和自身的立場來講,我們強調它的批判性;從論文的內容上來講,我們強調它的專業性;從呈現出來的語言角度上來講,我們強調它的感性或者叫強調他的人性。我曾經批判過一些人寫的論文,那些論文看起來很好,很像一個論文,但就是沒有人味,整篇論文中你既看不到他的想法,也看不到他的觀點,更也看不到他在關心什么問題,但是論文本身貌似又很高大上的樣子,一堆公式、一堆數據、一堆證明,它的邏輯上也沒有什么漏洞,看起來很好,但就是看不到人性,我記得在有一次講座中我還用過一個詞來形容這種論文,這種論文就和死人寫的論文一樣,冷冰冰的,沒有溫度。所以,在語言方面我們強調感性,這是我們試圖給大家進一步去廓清的關于寫作方面的這么幾個小的點。
二、缺乏明確的寫作標準
我想關于這個原因很多人會比缺乏清晰的選擇觀念這個原因會更有同感,就是我們的論文到底應該寫到一個什么樣子,寫到一個什么程度就可以了,這確實是沒有標準。當然,大家都會有一種習慣,就是用期刊層次來倒推論文質量,比如說我要寫一篇要發表在SCI上的論文,那么我這篇論文的要求就會高一些,但如果我要發表在一本普通期刊上,一本連北大核心都不是的期刊上的話,我可能隨便一寫就能發表,很多人都有這樣一種習慣,用期刊的層次來倒推論文的質量,進一步的來推自己在寫論文時應該下多大的功夫的習慣。其實這種習慣不是不可以,但是不用我說大家自己應該也都很清楚,期刊層次它能反映論文的質量,但是反過來看這句話,它不一定能成立,或者我們在這樣想,高層次的期刊發表的論文質量不一定高,低層次的期刊發表的論文的質量也不一定低,因為這本來就是兩個東西,所以如果我們單純地用期刊層次去評價論文的質量,這顯然是不科學的,那我們應該怎么辦,論文的寫作確實是沒有標準的?我們整個團隊也在下很大的功夫努力去做一件事情,就是讓論文是什么變得清晰可見,變得有規律可循,讓論文寫到什么程度變得有標準可以衡量。當然了,我們現在的工作做得也沒有那么的完善,但是至少有一點我還是比較有自信的,目前我們做的工作,在國內肯定是領航的,雖然我也知道我們的工作做的還沒有那么完善,但是我們一直努力在做,比如,你的論文的標題應該寫成什么樣的,摘要寫成什么樣的,前言的形成是什么樣的等等,這些其實都是有標準的。
三、缺乏規范的寫作過程
我們在講浪漫派的作者寫論文時,在寫作的時候把想到的就寫出來,不會考慮寫完之后別人能不能讀懂他的論文,甚至有些作者寫完之后,自己也不一定能知道自己到底在寫什么,這根本談不上什么規范的寫作過程。但是,如果你還想著去提高自己的論文寫作效率的話,你就必須考慮論文寫作的過程是不是規范,關于論文寫作的過程,大家一定要有一個把握,而且這種把握是有規范的,而不是你自己想的。有的人可能會說自己有一個論文寫作過程的規劃,比如說我計劃三個月把這個論文給寫完,在這三個月里,我都要干什么事情等等。有這種意識的作者比沒有這種意識的作者要好很多,但是僅僅這樣還是還不夠的,你還要把整個寫論文的過程規范起來,那么,規范的論文寫作過程是什么樣的?我們的一部分學員可能慢慢已經開始有這種感覺了,尤其是從2014年就開始跟著我們寫論文的學員可能已經慢慢的開始有這種感覺了。前幾天有一個從2014年就跟著我寫論文的臺灣的學員說,當他把論文寫作整個的過程經歷完以后,他就開始有這種感覺了。一個規范的寫作過程對于一篇論文最后寫得成功不成功,其實是影響是非常大的,這是第三個方面。當然,如果你想把一個規范的寫作過程很清晰的給描述出來,除非你來看我們的一些模塊化的東西,看我們的關于論文寫作的每一部分的一些標準,然后一步一步的去做,否則,你也很難體會到一個規范的、高效的論文寫作過程是什么樣的。
缺乏清晰的寫作觀念、缺乏明確的寫作標準、缺乏規范的寫作過程這三個方面是很多人所共同存在的一些導致論文寫作效率比較低的原因,這樣導致寫出來的的論文是一篇三無論文,既沒有清晰的觀念,也沒有明確的標準,更沒有規范的寫作過程,所以你的論文的寫作效率是低的,這是為什么很多人的論文寫作效率比較低的原因。
本文整理自《“模塊化寫作”:如何輕松將論文寫作效率提升10倍》課程錄音,周傳虎,山東大學大數據與精確傳播實驗室特聘專家,“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大數據評價理論與指標體系研究”課題組核心成員,山東大學學術期刊智能分析與精確投稿系統(國家版權局軟件著作權證書編號:1683635)發明人,學術寫作領域專業教材《學術論文寫作實用教程》(即將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