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預計閱讀時間:6分鐘 天津市北辰區教科室 姜德華,劉懷萍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要實現課程改革的核心目標,需要調動和發揮中小學骨干教師隊伍的帶頭、示范和輻射作用。文章基于課題研究,從區域性中小學骨干教師教育科研過程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增強科研意識、加強教育科研方法的指導、加強團隊合作、完善管理制度和成果推廣激勵機制等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提升區域性中小學骨干教師科研能力,整體提高區域教師專業素質和教育能力,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關鍵詞]骨干教師;科研能力;提升 中小學骨干教師既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中堅力量,又是帶動全體教師提高專業水平的骨干力量。中小學骨干教師教育科研活動的性質和發展方向,影響著中小學骨干教師教育科研的實效性。提升教師專業素質、改革教育教學實踐、實現課程改革新目標是中小學骨干教師教育科研目標的科學定位。[1]“十二五”期間,我們對北辰區中小學骨干教師立項的課題或參與的微型課題研究,加強了研究過程的跟蹤指導、問卷調查或訪談,發現部分骨干教師還存在一系列需要解決的問題。基于課題研究,針對如何提升區域性中小學骨干教師的科研能力,如何發揮骨干教師的帶頭、示范和輻射作用,如何整體提高區域性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育能力,如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出了解決的途徑和方法。 (一)科研意識不強 近幾年,北辰區教科室對參與“依托微型課題研究,提高校本教研實效性的行動研究”實驗校862名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其中包括中小學不同層級骨干教師。調查得知,90.9%的教師認為很有必要和有必要參加微型課題研究,85.7%的教師愿意參加微型課題研究,33.2%的教師認為開展微型課題研究有利于提高教育科研水平,53.7%的教師認為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水平,13.1%的教師認為是學校要求或其他。在參與研究過程中,43.4%的教師態度很認真,42.9%的教師態度認真,13.7%的教師態度一般和應付了事。從得出的數據看,絕大部分中小學骨干教師對教育科研已經有了正確的認識,他們認為教學與科研同等重要,教師應該成為研究者。但仍然有一小部分教師科研意識還不強,雖然從心理上愿意參與教育科研,但在行動上還是排斥教育科研。[2] (二)教育科研各個環節相對薄弱 完整的教育研究過程,是提高中小學整體學術水平和教學質量的過程,也是提高中小學教師教育專業素質的過程。北辰區教科室在對本區862名教師調查參與微型課題研究遇到困難情況,以及跟蹤研究指導、個別訪談等,發現教師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存在各個環節還相對薄弱的問題(見表1)。 從統計結果看:一部分教師對選題存在困難,選題存在隨意性,針對性不強;確定選題后,對研究方案的設計缺乏系統性、完整性和規劃性,科研方法不得當,可操作性不強;行動研究缺乏針對性指導;科研成果的表述缺乏理論提升。[3] 表1 教師參與微型課題研究遇到困難情況統計表基于課題研究提升區域性中小學骨干教師科研能力的思考
一、區域性中小學骨干教師教育科研過程存在的問題
(三)教育科研活動中缺乏團隊協作意識
課題組在微型課題研究的形式上,個人獨立承擔的課題比較多,在合作研究的團隊中存在“假研究團隊”的現象。有的教師只是掛個名,未參加研究;有的學校雖然形成了研究團隊,但還未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這樣,不利于團隊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的培養,也阻礙了教師科研能力的提升。
(四)課題管理制度和成果推廣激勵機制有待完善
從以往制定并實施“區級→學校或校際→研究團隊”的三級課題研究管理機制的效果看,缺乏研究的組織規范性和持續性,教育科研活動存在隨意性;研究團隊以“提出問題→形成課題→開展研究→課題成果”,進行“文獻學習→合作研究→研討交流→應用成果”的操作流程開展研究,以及指導團隊“確立課題→指導研究→反思提升→推廣成果”的思路,在實踐中還缺乏進一步檢驗和完善。
(一)引導理論學習,增強教育科研意識
教師的科研意識是指教師對教育科研的意義有充分的認識,有強烈的科研需求和內在動力。在實踐中,一是引導骨干教師加強理論學習,提高骨干教師自學自悟的能力。特別是要根據骨干教師確立的研究課題,給他們推薦閱讀書目,并以多種形式開展讀書交流活動,以此增強骨干教師自修提高意識。二是以課堂為中心,強化教師科研的問題意識和反思意識,不斷挖掘自身的教育潛力;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遵循教育規律,積極參與教學科研,使教學與科研相結合,不斷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4]
(二)加強骨干教師教育科研方法的指導
1.加強課題選題指導
選題決定著教育科研的方向和水平。因此,指導教師選題時,要引導反思自身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篩選,確定自己的研究內容,明確研究方向,提出急需解決且便于實施、可行的課題,尤其要突出微型課題或小課題研究,避免假大空。課題確定后要通過調查研究,使課題具體化、明確化;通過檢索文獻,確定研究課題的意義和價值;通過準備知識,保證研究成果的水平。這樣貼近自身教學實際解決問題,教師才能持續地進行研究,在實踐中提高教師專業水平。[5]
2.加強課題研究方案設計指導
針對不同層級的骨干教師,在課題研究方案的設計上采取多種方式加強指導。一是從區級層面聘請專家進行集中專題講座指導,二是由學校指導團隊對研究團隊確定的課題進行指導,三是區級教科員根據各自負責的課題進行跟蹤指導,四是利用北辰教育網教育科研板塊、QQ群、微信、微信訂閱號等方式進行網絡指導。通過采取多種方式加強指導,有利于提高骨干教師方案設計能力。
3.加強行動研究指導
中小學骨干教師形成的新觀念要想在教育改革與研究的實踐中得以鞏固,就必須要加強專業理論的指導力度,以確保教育教學實踐的針對性。指導時應做到分層指導,對區級學科帶頭人、區級教學能手、區級五星級教師,引導他們結合學科本質開展微型課題研究或小課題研究,并通過名師工作室、研討交流、學術交流等方式,幫助骨干教師不斷提高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使他們逐步走向學者型、研究型教師。對經驗豐富的名師,鼓勵他們承擔市級以上規劃課題研究,給他們搭建交流的平臺,聘請專家幫助他們反思總結、凝練教學經驗,形成自身的教學特色,促使他們快速成為專家型教師。
4.加強寫作能力的指導
一是從區級層面,聘請專家和區級指導團隊進行教科研寫作及成果表述專題講座或是教科員跟蹤指導;二是學校領導或有經驗的骨干教師在校本教研中舉辦寫作輔導,開展校際成果交流;三是鼓勵骨干教師要勤動筆,如寫教學隨筆、教學反思、教學敘事等,在實踐中提高教師科研寫作能力。
(三)組建研究團隊,形成群體效應
為增強骨干教師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實現骨干教師間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基于微型課題或小課題,組建研究團隊,形成群體效應,提高研究的質量。
1.組建同層級骨干教師研究團隊。根據研究的需要,分學段、分年級、分學科或按研究主題自愿組建2-3人同層級骨干教師研究團隊。
2.組建不同層級骨干教師研究團隊。就相同相近的教學問題,可以跨學科或校際組建不同層級骨干教師2-3人的研究團隊。
3.組建名師工作室。由特級教師或名師組建名師工作室,帶領中小學骨干教師研究團隊開展專題系列研究,促進他們快速成長。
通過組建不同方式的研究團隊,使他們在學會學習、學會教學、學會研究、學會合作的過程中,提升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6]
(四)完善課題管理制度和成果推廣激勵機制
1.完善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區級層面→學校或校際層面→研究團隊層面”的三級課題管理制度,并分別從不同層面組建各運行機構,明確職責,使管理制度落到實處。
2.完善成果推廣激勵機制。區級層面:(1)定期組織召開階段性研究成果研討會、推廣階段成果;(2)定期評選優秀成果及優秀組織單位,并在北辰教育網及時報道活動信息;(3)將優秀成果編輯成冊,并將電子版發至北辰微型課題公共郵箱,供教師下載共享成果資源。學校層面:(1)完善科研成果評比的激勵措施,定期總結表彰優秀團隊或先進個人;(2)按時間節點對教科研活動進行階段性檢查,規范檔案管理;(3)規范課題結題鑒定的程序;(4)鼓勵教師在各種期刊發表研究成果,推廣研究經驗。
提升中小學骨干教師的科研能力,需要增強骨干教師的科研意識,掌握教育科研方法,使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提高骨干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育能力,才能發揮骨干教師的帶頭、示范和輻射作用,提高區域教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潘海燕.教師的教育科研與專業發展[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
[2]柯樺.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能力的培養與提高[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
[3]張艷茹.中小學教師科研現狀調查研究——以錦州市六所中小學為例[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1.
[4]孫紅.論中小學骨干教師教育科研能力提升[J].科研指導,2014(7).
[5]范光基.論加強中小學骨干教師教育科研能力的培養[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1(1).
[6]馬憲平.課題研究與教師專業成長[R].2016(11).
基金項目:天津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區域性中小學骨干教師科研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課題批準號:BE3185);中國教育學會2016年度“十三五”教育科研規劃課題“區域性中小學骨干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1602070611B)
[作者簡介]姜德華,天津市北辰區教科室主任,高級教師,主要從事高中數學教研與教科研管理研究;劉懷萍,天津市北辰區教科室教科員,高級教師,主要從事教科研管理研究(天津 30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