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湖南某高職院校對未帶紙質教案上課的5名教師進行了公開處理。據了解,該校根據相關文件精神,修訂了《教學事故認定與處理辦法》,將上課不帶紙質教案、上課使用手機通話等19種情形視為教學事故。
這一話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有人說,備課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帶不帶教案與上課的效果沒有必然聯系;
還有人說,心中有教案最重要,而不是寫在紙上;
還有網友建議,青年教師可以多寫寫紙質教案,便于理清思路,迅速提高自己;而對于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來說,紙質教案更多是一種形式。
對此,您怎么看?
觀點一:
是否帶紙質教案應根據教師需求而定
@蘇筱落:現在電子設備教學很方便,并且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紙質教案可以寫,也會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但不需要每節課都帶著,必要時老師會自覺拿著教案上課,不需要時,就可以自由決定。
@夏瑤:作為教師,認真備課是上好一堂課的必要條件。目前來看,認真備課,首先要做到兩點:優質的教案,配備完善的PPT。PPT是上課的具體內容,要詳細具體,是要演示給每一個學生的。紙質教案,是提綱,是知識點,是給教師自己看的,簡明扼要。個人認為兩者不可或缺。
觀點二:
優秀教師上課不是用教案,是用心
@陽光畫室少兒美術:紙質教案只是一種形式,備課應該在心里,用心去教化孩子。老師要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去更好地了解孩子,探索更好的教學方式教好孩子,而不是天天死備課。
@啣山麥田:會教的老師教案備在心里,不會教的老師即便帶著教案也不一定教好!故而,教案之于教學,不是唯一條件。好的教案可以是電子版的,也可以是紙質的,也可以只在于教師的心里……關鍵是,教案,貴在會教學的老師的師德修養和業務水平里!
@上善若水:好老師備過課之后,對教學內容、教學環節、課堂預設已經熟記于心。課堂不同于其他工作場所,不僅需要老師的知識講授,更需要老師的教育智慧和駕馭課堂的能力,這些在教案本上都體現不出的。所以帶不帶教案不是關鍵,關鍵是把課講好了嗎?
觀點三:
信息化時代,應該允許教案多樣化
@徐路嬋:在沒有數字化的時代中,紙質教案在教學中確實發揮重要作用,也是體現一個老師是否認真備課的重要依據,但現在是信息化時代,可以允許有形式多樣的備課方式,紙質教案就不應當成為衡量老師課堂質量的唯一依據了。
@蕙質蘭心:一味地強調上課必帶紙質教案的做法,未免太傳統。信息發達的今天,教案可以有多重多樣的形式。況且,有的老師對所教知識胸有成竹、爛熟于心,連課本都不用翻就把知識講給學生,何必非要拘泥于帶紙質教案?
@鷹:上課必須備課,但不要拘泥于某種形式,從實用角度出發,推薦以課本標注式教案為主,電子材料為輔的備課形式。紙質教案是傳統教學的產物,應與時俱進。
觀點四:
教案不是評定教學質量的唯一標準
@pxf:不帶教案卻能夠把課上得精彩的老師,才是真正的教學高手!老師可以把知識點標注在教科書中,可以帶u盤,甚至可以脫稿講課等,有沒有紙質教案不能作為評判一個老師的標準,更不能以此處分教師!
@豬豬媽:我們上一堂好課應該如行云流水,對整節課的安排了然于心,這樣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并應對課堂生成。學生是變化的個體,我們不需要硬搬教案。一堂課的好壞,關鍵看效果!
@龍灘河:備課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紙質教案只是備課環節的一個反映,帶不帶教案與上課的效果沒必然聯系,因為優秀的教師對知識點都是熟記于心,從不會照本宣科!
觀點五:
因人而異,不同的教齡可以選擇不同方式
@尤麗娜:紙質教案和電子教案是備課呈現的兩種方式,可以因人而異,擇優而取。對于新教師而言,上課帶著紙質教案是很有必要的,如同游覽路線,哪里需駐足瀏覽,哪里需直線前行,一切清晰明了。
@吳雨豐:老師備課寫教案,是為了更好地進行教學。如果任課老師對于接下來的教學胸有成竹的話,何必一定要帶紙質的教案進教室呢?如果是新老師,為了防止一些意外的情況,帶上教案可能有其必要性。對于老教師,沒有必要強求這樣做。
@微笑:青年教師必須有認真細致的準備過程,才可能上好課,可以多寫寫紙質教案,便于理清思路,迅速提高自己;對于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來說,紙質教案更多的是一種形式。
對教師而言,設計教案是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
此前,小編曾給大家分享過不少老師的教學故事,有的老師將手寫教案做到極致,有的老師結合當下,不斷創新自己的教學方式。無論怎樣,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對教學的用心和努力。
高中教師手寫教案36年,課件似藝術品
長沙市麓山國際實驗學校高中地理教師賀新譜從教36年,一直堅持手寫教案。她的教案圖文并茂,很多圖案都是自己設計的。
36年來,她共制作1000多個課件,“寫教案、制作課件,要將自己的思考融入其中,讓它們會講故事。'
賀老師的教案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圖文并茂,而且很多圖案都不是教材上的,幾乎全都是自己設計。賀老師還嫌學校的教案本太小了,畫圖會受到限制,所以她都用A4的紙來寫教案。
她的教案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理論聯系實際,針對學生容易出現的錯誤設置問題、總結規律,便于學生理解。
七旬教授從教幾十年,堅持手繪教材漫畫教學
75歲的梁昌洪教授任教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為讓枯燥的理工科內容生動起來,他在板書里插入手繪漫畫,牛頓、愛因斯坦都被他畫得惟妙惟肖。
(來源:央視新聞 記者:閆星光)
梁教授說:“知識在更新,教學對象也在變,每堂課都應該不一樣。”
(來源:央視新聞 記者:閆星光)
在幾十年的從教生涯里,梁教授堅持手寫教案與教學筆記。整潔的筆跡、生動的插畫、前沿而實用的內容構成了老先生筆記的獨特風格。
這個90后化學老師把元素周期表唱成rap
趙鐳是重慶市育才中學化學教師,課堂上的很多知識點都被他編成段子、rap、freestyle。
“氫氦鋰鈹硼,凌寒獨自開。碳氮氧氟氖,為有暗香來。鈉鎂鋁硅磷,硫氯氬鉀鈣。春色滿園hold不住,鹵素氟氯溴碘砹。鋰鈉鉀銣銫爆炸,為有源頭活水來。鈹鎂鈣鍶鋇鐳愛,一枝紅杏出墻來。”趙鐳將化學元素與古典詩詞結合在一起,依靠一曲freestyle創作了一首rap,打破很多人對理工男的刻板印象。
鋰鈉鉀銣銫,它們爆炸的條件是遇水,所以后面跟了“為有源頭活水來”;鹵素氟氯溴碘砹,這些都有顏色,因此滿園春色都沒有它們美,所以用了“春色滿園hold不住”。
趙鐳說,歌詞之間有內在關聯,目的也是幫助學生記憶,而學生在快樂學習中,成績會提高很多。
其實,趙鐳的課堂與許多教師一樣,貫穿于教學過程的一個個知識點緊湊而連貫。不同的是,許多枯燥的知識點在他口中都活了起來,每隔幾分鐘就會有一個與當前知識點緊密相關的段子“飛”出來。
為了給學生更好的課堂體驗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還有很多老師在用自己的方式
不斷努力、不斷探索、不斷嘗試
無論是堅持手寫教案、手寫板書
還是將知識點改編成歌曲,
方便學生趣味記憶
……
這些老師的出發點都是
為了學生的成長、成才
他們十年如一日地堅持著
努力把每件小事做到極致
他們奇思妙想、別出心裁
不斷給學生制造驚喜
在他們身上
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
他們對教學的熱愛和努力
更多的是他們的用心和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