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卷第期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年月
如何學好管理學
鄭全鐵高樹軍
中國的改革開放已走過了個春秋。在這不
平凡的年里, 我國的科學技術有了長足的發展,
經濟體制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工商企業的管理
水平亦有所提高, 但與發達國家相比, 仍有相當大
的差距。事實使我們清醒的看到企業要成長, 經
濟要發展, 效益要提高, 就必須加強管理。
當前, 越來越多的人們已經認識到管理的重要
性, 認識到我國的管理水平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有
一大批有識之士積極投身于管理實踐, 并深感管理
理論的匾乏。有的為了彌補理論上的不足, 開始自
學管理著作, 但在學習過程中又深感當前的管理學
著作存有較大缺陷, 難以抓住重點, 學完之后仍不
知管理為何物, 甚至有的學員學完管理學后對管理
仍一無所知。這是不是說管理學太難學了其實
不然, 原因就在于這部分同志沒有掌握管理學的學
習方法。下面就談一談學習管理學的體會, 供大家
參考。
架已基本形成。雖然國內外出版的管理學著作較
多, 但區別并不太大, 多數均以管理的職能為主線
展開。前半部分基本安排管理學的研究對象、任務
和內容以及管理學的形成、演變和發展等。后半部
分基本上是按管理過程的計劃、組織、人員配備、指
導與領導、控制等職能展開。
二、學習管理學必須結合實際
一、搞清管理學的由來及基本框架
管理學是一門年青的學科, 至今不過百年。它
是建立在各種具體管理學科基礎之上的, 是對經濟
管理、政治管理、軍事管理、行政管理、企業管理等
管理學科的概括、抽象和總結。它不但來自并形成
于管理的實踐和具體管理學科, 而且對這些具體的
管理又有指導作用。可見, 管理學不是各種專門管
理學科的簡單相加, 而是對它們的高度概括、抽象、
提煉和綜合, 是對前人管理實踐、管理經驗、管理思
想、管理理論的總結、揚棄和發揚, 并加以系統化和
體系化。綜上所述, 管理學是一門系統地研究管理
過程的普遍規律、基本原則和一般方法的科學。它
可以為各行各業的管理者提供從事管理工作的實
用理論、原則和方法。
管理學雖然是一門年青的學科, 但它的基本框
管理學是一門應用性非常強的學科, 在學習管
理理論知識的同時, 必須同本人的工作結合起來〔
有人不禁要問, 我不是管理者又怎樣結合實際呢
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是相對而言的, 對上級你是被管
理者, 對下級你又是管理者, 如你沒有下級只有
級, 也同樣可以和自己的實際工作相結合, 如制定
自己的學習計劃, 為自己確定工作目標, 協調同周
圍同事的關系等, 這些都有管理的內涵。此外, 每
一位學習管理學的人都要把自己置身于管理當中
來。把自己當做管理者, 并知道該如何處理某些管
理伺題。只有這樣才能學好管理學。否則, 將自己
游離于管理者之外, 必然導致理論和實際相脫節,
將管理學理論束之高閣, 這樣, 即使理論學得再好、
領會的再深, 也無任何實際意義。
三、學習管理學重點把握的問題
何為管理
關于管理的定義, 可謂眾說紛紜, 至今尚無公
認的定義。從字面上可理解為“ 管轄” 和“ 處理” , 即
對一定范圍內的人員及事物進行安排和處理有人
認為管理就是處理一大堆行政事務。現今社會上
流行著一種錯誤認識, 即“ 管理就是收費” 。法國的
管理大師亨利· 法約爾認為“ 管理就是實行計劃、
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 決策理論學派創始人赫
作者鄭全鐵, 男, 年生, 河北八達集團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通信地址河北省保定市禮城路, 。
高樹軍, 男, 年生, 河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 副教授通信地址河北省保定市, 。
第期鄭全鐵高樹軍如何學好管理學
伯特· 西蒙認為“ 管理就是決策。”美國當代管理學
家斯蒂芬· 羅賓斯認為“ 管理是指同別人一起,
或通過別人使活動完成得更有效的過程。” 上述定
義, 有的是錯誤的, 但大多數是從不同的角度來論
述的, 均有一定的道理, 不過大多存在失之偏頗的
問題。筆者較贊同羅賓斯的觀點, 理由是它明
確地說明了管理不是管理者個人的事, 管理者必須
通過被管理者去實現組織的目標。這就是說, 作為
一名管理者不但要自己做, 更重要的是讓他人按照
管理者的意愿去做。要做到這一點, 就必須在目標
的制訂上使組織目標與個人目標相統一, 而實際上
二者往往不一致, 因此, 管理者的責任之一就在于
盡量避免二者的相互背離。管理是使活動完成
得更有效的過程, 該過程始于計劃, 終于控制, 中間
需經過組織、人員配備、指導與領導等職能。
管理的主客體
管理的主體是管理者, 因為管理是讓他人同自
己一道去實現既定目標的過程, 管理者對管理的效
果將承擔重大責任。實踐證明, 管理者水平和素質
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組織的興衰和成敗, 現實生活中
主要管理者的更換使組織由興到衰或由衰到興的
例子很多, 在此就不列舉了。那么, 管理的主體在
管理活動中的責任究竟是什么美國管理學家德
魯克對此作了明確的回答管理者的第一個責任是
管理一個組織。組織是一個整體, 為此, 管理者應
該明確我們的組織是什么, 目標是什么, 如何實現
目標。只有如此, 組織才能取得最大的效益, 更好
地服務社會。管理者的第二個責任是管理管理者。
對管理者應該通過目標管理和自我控制來進行管
理。管理者的第三個責任是管理工作和人, 主要是
激勵組織成員發揮其創造的熱情, 求得組織的整體
效益。
管理的客體是以人為主體的投人產出系統。
這里的“ 以人為主體” 和管理者的主體不同, 該“ 主
體”是告訴管理者要把人置于主體位置, 要以人為
中心, 管理是對人、也是為人的管理。管理者要認
識人、了解人, 把人安置在恰當的工作崗位, 關心
人、愛護人、體貼人, 管理者做到了這些, 就是把人
置于主體位置。管理的客體除了這個主體之外, 還
包括組織及其內部的一切資源。管理的主體所采
取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方法等必須隨著客
體的變化而變化, 切不可以不變應萬變。
管理工作的重點和目標
關于管理工作的重點問題, 理論界說法不一,
有的認為重點是協調, 有的認為是推銷, 我們認為
管理工作的重點是決策。因為, 管理的一系列工作
都是在決策的基礎上進行的, 包括組織、協調、推
銷、開發等, 而決策又貫穿于管理工作的始終, 各項
管理工作又都離不開決策。決策一旦失誤, 給組織
造成的損失和后果是不可估量的, 它將關系到企業
的興衰與成敗。決策正確, 管理工作做得好, 企業
就會興旺發達而如果決策失誤, 就必然給組織帶
來重大損失, 甚至使之走向衰敗。可見, 管理決策
是何等的重要。
管理的目的是以實現組織目標為最終目的, 而
不是管理者的個人目標。組織目標反映并代表了
組織成員的意愿, 或者說它是全體成員個人目標的
集中反映。只有這樣的組織目標, 才能被其全體成
員所認可, 并激勵人們為之而努力工作。但現實生
活中組織目標和個人目標又往往不一致, 為此, 管
理者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使組織目標和個人目標
保持一致, 避免二者的相互背離。
管理工作的核心
管理是讓別人與自己一道去實現既定的目標。
這就是說, 管理不是個人的活動, 而是在一定的組
織中實施的。對于管理者來說, 管理是在其職責范
圍內協調下級人員的行為, 是讓別人同自己一道去
完成組織目標的活動。美國管理學家德魯克關于
管理者責任的論述, 已道出管理工作的核心。他認
為管理者的責任第一個是管理一個組織, 第二個是
管理管理者, 第三是管理工作和人。這充分表明管
理者工作內容的很大部分是與人打交道。因為組
織是由人組成的, 組織中任何事情都是由人來承擔
的, 所以, 管理者既管人又管事, 而管事實際上也是
管人。管理活動自始至終, 無論哪一個環節都是與
人打交道。可見, 管理的核心是處理各種人際關
系, 包括管理與被管理者之間的關系, 組織內成員
之間的關系, 管理者之間的關系等。此外, 還有群
體之間的關系, 即組織內各部門之間的關系, 正式
群體和非正式群體的關系。正式群體是指組織內
按專業性質所劃分的各個部門, 非正式群體是指正
式群體中的一些成員為某種共同的感情或需要而
形成的一種無形的群體。管理者必須重視非正式
群體的存在, 處理好正式和非正式群體的關系, 并
注意發揮非正式群體的積極作用。
管理工作的核〔既然是處理各種人際關系, 那
么, 就要求管理者在管理活動中, 必須處理好各種
關系。只有人們的關系協調, 心情下轉第頁
第期鄭全鐵高樹軍如何學好管理學
伯特· 西蒙認為“ 管理就是決策。”美國當代管理學
家斯蒂芬· 羅賓斯認為“ 管理是指同別人一起,
或通過別人使活動完成得更有效的過程。” 上述定
義, 有的是錯誤的, 但大多數是從不同的角度來論
述的, 均有一定的道理, 不過大多存在失之偏頗的
問題。筆者較贊同羅賓斯的觀點, 理由是它明
確地說明了管理不是管理者個人的事, 管理者必須
通過被管理者去實現組織的目標。這就是說, 作為
一名管理者不但要自己做, 更重要的是讓他人按照
管理者的意愿去做。要做到這一點, 就必須在目標
的制訂上使組織目標與個人目標相統一, 而實際上
二者往往不一致, 因此, 管理者的責任之一就在于
盡量避免二者的相互背離。管理是使活動完成
得更有效的過程, 該過程始于計劃, 終于控制, 中間
需經過組織、人員配備、指導與領導等職能。
管理的主客體
管理的主體是管理者, 因為管理是讓他人同自
己一道去實現既定目標的過程, 管理者對管理的效
果將承擔重大責任。實踐證明, 管理者水平和素質
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組織的興衰和成敗, 現實生活中
主要管理者的更換使組織由興到衰或由衰到興的
例子很多, 在此就不列舉了。那么, 管理的主體在
管理活動中的責任究竟是什么美國管理學家德
魯克對此作了明確的回答管理者的第一個責任是
管理一個組織。組織是一個整體, 為此, 管理者應
該明確我們的組織是什么, 目標是什么, 如何實現
目標。只有如此, 組織才能取得最大的效益, 更好
地服務社會。管理者的第二個責任是管理管理者。
對管理者應該通過目標管理和自我控制來進行管
理。管理者的第三個責任是管理工作和人, 主要是
激勵組織成員發揮其創造的熱情, 求得組織的整體
效益。
管理的客體是以人為主體的投人產出系統。
這里的“ 以人為主體” 和管理者的主體不同, 該“ 主
體”是告訴管理者要把人置于主體位置, 要以人為
中心, 管理是對人、也是為人的管理。管理者要認
識人、了解人, 把人安置在恰當的工作崗位, 關心
人、愛護人、體貼人, 管理者做到了這些, 就是把人
置于主體位置。管理的客體除了這個主體之外, 還
包括組織及其內部的一切資源。管理的主體所采
取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方法等必須隨著客
體的變化而變化, 切不可以不變應萬變。
管理工作的重點和目標
關于管理工作的重點問題, 理論界說法不一,
有的認為重點是協調, 有的認為是推銷, 我們認為
管理工作的重點是決策。因為, 管理的一系列工作
都是在決策的基礎上進行的, 包括組織、協調、推
銷、開發等, 而決策又貫穿于管理工作的始終, 各項
管理工作又都離不開決策。決策一旦失誤, 給組織
造成的損失和后果是不可估量的, 它將關系到企業
的興衰與成敗。決策正確, 管理工作做得好, 企業
就會興旺發達而如果決策失誤, 就必然給組織帶
來重大損失, 甚至使之走向衰敗。可見, 管理決策
是何等的重要。
管理的目的是以實現組織目標為最終目的, 而
不是管理者的個人目標。組織目標反映并代表了
組織成員的意愿, 或者說它是全體成員個人目標的
集中反映。只有這樣的組織目標, 才能被其全體成
員所認可, 并激勵人們為之而努力工作。但現實生
活中組織目標和個人目標又往往不一致, 為此, 管
理者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使組織目標和個人目標
保持一致, 避免二者的相互背離。
管理工作的核心
管理是讓別人與自己一道去實現既定的目標。
這就是說, 管理不是個人的活動, 而是在一定的組
織中實施的。對于管理者來說, 管理是在其職責范
圍內協調下級人員的行為, 是讓別人同自己一道去
完成組織目標的活動。美國管理學家德魯克關于
管理者責任的論述, 已道出管理工作的核心。他認
為管理者的責任第一個是管理一個組織, 第二個是
管理管理者, 第三是管理工作和人。這充分表明管
理者工作內容的很大部分是與人打交道。因為組
織是由人組成的, 組織中任何事情都是由人來承擔
的, 所以, 管理者既管人又管事, 而管事實際上也是
管人。管理活動自始至終, 無論哪一個環節都是與
人打交道。可見, 管理的核心是處理各種人際關
系, 包括管理與被管理者之間的關系, 組織內成員
之間的關系, 管理者之間的關系等。此外, 還有群
體之間的關系, 即組織內各部門之間的關系, 正式
群體和非正式群體的關系。正式群體是指組織內
按專業性質所劃分的各個部門, 非正式群體是指正
式群體中的一些成員為某種共同的感情或需要而
形成的一種無形的群體。管理者必須重視非正式
群體的存在, 處理好正式和非正式群體的關系, 并
注意發揮非正式群體的積極作用。
管理工作的核〔既然是處理各種人際關系, 那
么, 就要求管理者在管理活動中, 必須處理好各種
關系。只有人們的關系協調, 心情下轉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