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意為叛逆者、冒險者。哈薩克汗國于1456年建立。他們和蒙古人一樣以游牧為主,在馬背上生活,酷愛奶制品。哈薩克是哈薩克汗國中跑走的牧民,他們的所到之處也就逐漸成為了哈薩克汗國的一部分。哈薩克是一個多民族融合下形成的一個新型集體,最早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哈薩克和蒙古族有很多政治、親緣上的聯系,但哈薩克并不能直接算作蒙古族的分支。
哈薩克在中國史書上最早被稱作“塞種人”,塞種人正處在絲綢之路的繁華地帶,交通便利,文化也受到了波斯和中國內陸的影響。哈薩克對外第一次融合是月氏,月氏受到匈奴侵略,被迫西遷到哈薩克所在地,兩個民族融合成為烏孫國。烏孫國也歷來被哈薩克人視作為祖先,烏孫國同內陸聯系十分密切,漢武帝為了表示友好鞏固朝邦,還把自己的愛女許配給了烏孫國國王,哈薩克人和內陸人也開始大量融合。而后,受盡波折的哈薩克人經歷了奧古茲國、西遼等諸多政權,民族融合程度也大幅度增強。
公元12世紀末,中原的蒙古族在鐵木真的帶領下越發強大,開始了擴張的道路。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帶著部隊占領了哈薩克的七河流域,哈薩克第一次置于蒙古族的統治之下(據傳,成吉思汗是哈薩克的混血,他還建立了一支由哈薩克人組成的軍隊)。哈薩克完全置于蒙古族的統治時代是在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建立金帳漢國以后,金帳韓國的勢力幾乎覆蓋了整個哈薩克領土。金帳汗國隨著歷史發展和實力的衰弱分裂成藍帳漢國和白帳汗國,哈薩克又歸到了白帳汗國的統治之下。在白帳汗國的統治期間,哈薩克漢國建立。
如今的哈薩克人依然保留著大量的自己的傳統風俗,他們依舊逐水草而居,住著氈房,抵抗著長時間的寒冬,他們依然保留著訓練獵鷹的習慣,有自己的語言、文化和自己的出版物。中國境內的蒙古人生活地區,也有大量的哈薩克人存在,因為長時間和蒙古族人交融,他們在膚色上更加接近黃種人一些,他們的語言受到了蒙古族語和俄語的影響,在生活習慣上也更加接近蒙古人,但他們依然崇尚自己的伊斯蘭教信仰,并且在寬松的宗教政策下生活閑適。新時代新變化,哈薩克斯坦在獲得獨立后,向全世界的哈薩克人發出邀請,邀請他們回國居住生活,也確有許多哈薩克人大受鼓舞,拖家帶口長途跋涉登上了回鄉之路。
綜上,哈薩克雖然長時間置于蒙古族的統治之下,但他們并不是蒙古人的分支。哈薩克人是多民族混血兒,包括最開始的塞種人、月氏人和后來的漢人、突厥人、蒙古人等等。可以說哈薩克人是蒙古人的繼承者之一,但不能籠統的就將它歸為蒙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