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不管是已經長大的大人,還是還在成長中的小人兒,應該或多或少都羨慕和父母打成一片的親子關系吧?然而這種情況只存在于大多數人的想象中。但是沙溢卻和自己的兩個兒子做到了。
《爸爸去哪兒》第四季在優酷上剛剛播出的時候,我起先以為沙溢跟他的兩個小兒子會是第一季中郭濤&石頭那種嚴父與子的組合,畢竟他對著鏡頭說,自己陪孩子的時間少之又少,說這話的還是一個糙老爺們兒。但是玩兒起來慢慢發現,這個爸爸有那么些“不一樣”。雖然是粗獷的大碴子父親外形,但是沙溢卻有著細膩的感情,并且,難得的,沙溢把自己和安吉&小魚兒放在“平等”的定位上相處,甚至有的時候會“略慫”,從側面激發了安吉的“小小男子漢氣概”,以至于他發出“人生的路,要寄幾走”的金句感慨。
點擊加載圖片
沒有幾個小孩敢“膽大包天”到直呼自己爸爸的名字,但是安吉敢,關鍵他喊“沙溢”,他爹還特別給面子,很認真地回“在呢,領導”;別的孩子對老爸都很聽話很乖,但安吉就可以一臉嫌棄地看著沙溢,鄙視老爸剝個雞蛋還不如自己利索;做個糕點忘記最后放蜂蜜,得安吉提醒了,沙溢才意識到,還不忘迅速給兒子“捧臭腳”:哎呀行啊兒子。
點擊加載圖片
在沙溢的教育方針指導下,獨立性,成為了安吉在這群孩子里特別明顯的特質,當大多數孩子還處于需要爸爸哄著的時候,安吉已經可以獨自等著去找房子的沙溢了(當然,這也跟他年齡大點有關系)。作為“東北宋鐘基”,安吉的情緒調節能力很快,有什么不開心立馬能調節好。晚上想媽媽,太晚了不忍心給媽媽打電話,想哭又忍住。自控能力,調節能力都是滿分。
點擊加載圖片
孩子心里面其實懂很多,他們也比我們大人想象的聰明,所以平等交流反而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我們長久流傳下來的認知,占據主導地位的往往是“棍棒底下出孝子”。果真如此?我對此前“打出n個清華北大兒女”還四處兜售心得的狼爸難以認同。世俗的成功,并不真的等于全部的成功。面子上漂亮,里子才更重要。而在優酷《爸爸去哪兒》第四季里,我看到的是,“慫慫的”沙溢和“很爺們”的安吉&小魚兒,三父子一起成長的反差萌。《請回答1988》里德善爸爸說,“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我的女兒你多理解我吧”。最好的父子關系,難道不是“我陪你長大,你陪我變老么”?而這一個“陪”,沒有居高臨下,而是兩個平等的生命個體,在宇宙中的奇妙相遇,進而血濃于水。
中國“嚴父”思維不好打破,我深深記得一個情境,清朝沈復在《浮生六記》中提到自己的父親,其父甚嚴,以致于“至甲子三月,接青君信,知吾父有病。即欲歸蘇,又恐觸舊忿。正趑趄觀望間,復接青君信,始痛悉吾父業已辭世。”明明是父子一場,卻在懼怕的情緒左右下,草草結束緣分。而幸運的是,數百余年后,沙溢&安吉型親子關系越來越被大眾所接受。愛,就是要讓對方知道。好的親子關系,是能一起成長。人生了了,難得的是多年父子同行成兄弟。
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教育,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作為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響時間最長的一種基本形式,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優酷《爸爸去哪兒》第四季中,沙溢這種“平等型父親”對安吉和小魚兒所有行為的積極回應,形成潛移默化的行為教育,不僅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而且也間接折射到孩子的心靈中,變成孩子的觀念。習慣對人的一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傾向態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換言之六歲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時期,在實踐中鍛造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且將這種培養持之以恒。在優酷《爸爸去哪兒》第四季中,沙溢做得很好,而且,也的確收到可來自安吉和小魚兒的積極反饋,遇到問題和孩子講明道理,并且毫不吝嗇來自自己的鼓勵和表揚,這個爸爸值得學習。
想探究更多沙溢父子細節,可以上優酷看《爸爸去哪兒》第四季,還能搶雙十一紅包。每周五20:00優酷會員搶先看,24:00全網免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