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好萊塢一直是用來襯托中國電影有多爛的不二標準。凡好萊塢大片,賣幾億、幾十億不成問題。但過了視覺獵奇的階段后,中國觀眾對國產片的興趣似乎高過了好萊塢電影。而好萊塢,卻仍在玩那爛熟的幾招——讓超級英雄單挑、對陣或組團出征;馬不停蹄地搞續集、重啟、翻拍;動畫、科幻、動作“老三樣”主攻市場。
點擊加載圖片
這些本都是新鮮東西,但用久了,就了無驚喜。不但北美觀眾不再熱情買賬,就連素來以人傻錢多著稱的中國市場,好萊塢大片也連年出現頹勢。以票房占比來看,進口片從2012年開始走低,去年首次跌破四成。今年亦是同樣狀況,目前為止僅占38.46%。經歷年底的賀歲檔之后,可能占比會更低。
為討好越來越重要的中國市場,好萊塢發明了不高明的一招,就是往大片里塞中國明星,比如李冰冰(《生化危機5》《變形金剛4》)、許晴(《環形使者》)、余男(《敢死隊2》)、周迅(《云圖》)、范冰冰(《鋼鐵俠3》《X戰警》)、吳彥祖(《魔獸》)、Angela Baby(《獨立日2》)、吳亦凡+甄子丹(《極限特工3》)、景甜(《金剛2:骷髏島》)。沒條件塞演員的,有些就在劇情里插入一點和中國有關的話題,顯得很刻意。
點擊加載圖片
歷年國產片、進口片票房比
說到底,保守、平庸、討好的好萊塢越來越讓人沒有期待。
內憂:各家競賽般拍巨片,結果各種巨虧
據美國權威票房網站boxofficemojo的數據,截止目前,北美今年上映了605部電影,累計票房近91億美元,最終可能跟去年差不多。這已經是連續多年來的狀態——又穩又疲。但是,票房的穩定是跟平均票價的連年增長有關的。實際上,這幾年的年度觀影人次還如不2007年、2009年的時候,整體來看在下滑,影市缺少活力。
點擊加載圖片
北美歷年票房
今年北美本土票房超過1億美元的20部電影中,其中9部就是續作。類型上,動畫5部,超級英雄電影5部,動作片3部,喜劇片3部,科幻片、奇幻片、傳記片、恐怖片各1部,完全算不上豐富。
點擊加載圖片
2016年北美票房榜Top20
幾大制片廠中就迪士尼一家過得最好,總票房遙遙領先。因為它有漫威,有迪士尼動畫、皮克斯動畫,牢牢握住了動畫、超級英雄、奇幻、科幻這幾大類型,每年生產片量少,賺得多(這幾類電影除了票房,各類衍生品的收入也是大頭)。
點擊加載圖片
好萊塢各大制片廠票房份額(迪士尼的發行公司名為“博偉”)
對于迪士尼這幾年的成績,其他幾大公司也很眼紅。
比如和DC合作的華納就弄出了噱頭十足但口碑很差的《蝙蝠俠大戰超人》、《X特遣隊》。當然,沒有虧本,但成績也不算十分理想。
擁有個別漫威角色版權的福斯一直在努著勁兒開發《X戰警》系列。今年還弄了一部口碑、票房雙豐收的R級超級英雄電影《死侍》。
沒有超級英雄可開發的環球炮制了《魔獸》、《獵神:冬日之戰》兩個準系列大片。《魔獸》預算1.6億美元,北美票房只有4722萬,要不是在中國的大賣(最終全球票房4.34億美元,中國市場貢獻50%),要虧死。《獵神》預算
1.15億美元,最后全球票房1.65億美元,大虧。
點擊加載圖片
要不是中國市場,《魔獸》要虧死
有些落后的索尼重啟了《捉鬼敢死隊》,并聯合起死回生的米高梅重啟了《豪勇七蛟龍》。這幾年表現不如意的派拉蒙聯合米高梅重啟了《賓虛》。這三部電影預算分別是1.44億美元、0.9億美元、1億美元,全球票房分別收2.29億美元,1.55億美元、0.94億美元。按好萊塢的常規,一部片票房達到預算的三倍才能回本,這么算,這三部電影或是大虧,或是巨虧。
即使是看起來最風光的迪士尼,其投資分別為1.7億美元、1.4億美元、0.65億美元的《愛麗絲夢游仙境2》、《吹夢巨人》、《彼得的龍》也是虧損狀態,因為全球票房分別只有2.99億美元、1.77億美元、1.38億美元。
點擊加載圖片
2016年部分好萊塢大片虧損狀況
可以說,好萊塢在試圖通過穩妥的大片賺大錢、制造或多次利用IP而規避風險的同時,也給自身帶來了風險。
要知道,曾經的六大制片廠之一米高梅就是因為《風語者》等多部大片接連虧損引發的破產,至今都沒緩過神來。而前幾年風頭很勁的新起之秀相對論傳媒就是因為過度依賴華爾街資本和大數據理論,去年申請了破產。這幾年經常落在后面的派拉蒙也頻頻傳出被收購的消息,萬達、阿里、百度都被傳過是它的潛在買家。
點擊加載圖片
經營不如意的派拉蒙可能被收購
普遍認為,是斯皮爾伯格引領了好萊塢大片時代的到來。但是,早從前兩三年開始,斯皮爾伯格就為好萊塢的高預算潮擔心,他預測,如果一個制片廠連續拍五六部蝕本的大片,就可能走向破產。他的夢工廠真人電影廠由于預算吃緊這幾年片量在減少,夢工廠動畫同樣是又裁員又消減成本,因為沒有大金主撐腰的話,實在是虧不起。
創新可能獲得更大的機會,但風險也大。求穩妥同樣有風險,但風險要小。要平衡地好,實在不容易。今年唯一一個在這方面獲得成功的就是《死侍》,也是唯一一部IMDb觀眾評分超過8.1分的電影。超級英雄題材,沒走迪士尼老少通吃的尋常路,R級,結果贏了。
點擊加載圖片
詹姆斯-古恩吐槽好萊塢
然后呢?可能正如《銀河護衛隊》導演詹姆斯-古恩吐槽的,“大家很快就會發現,好萊塢肯定會誤解《死侍》的成功之道,各大電影公司將會給那些模仿《死侍》的電影大開綠燈,他們沒意識到這部影片的成功是因為‘原創’和‘優秀’,而是覺得是因為‘淫穢’。這部電影的成功在于它有自己的東西,是原創的,制作精良,演創團隊是帶著深深的愛拍出的,而且他們不害怕冒險。”
外患:中國觀眾口味在變,你還繼續老三樣?
好萊塢為什么動輒花1-2億美元拍片?首先當然是因為題材的需要,對外輸出的超級英雄電影、動畫片、科幻片、奇幻片、動作片是他們的強項,但這些電影要用大量的人工、特效,都是十分花錢的類型,加上全球營銷的費用,預算很難降低。而為了在全球叫響,好萊塢又必須這么做,因為,海外市場給好萊塢貢獻60%-70%的票房,有些甚至達到80%以上。
海外市場中,中國又是貢獻占比平均約30%的最大市場。所以,中國觀眾的喜好,正越來越多地觸動著好萊塢決策者們的神經。
比如今年上映的《魔獸》,北美票房4723萬,海外票房3.86億,占比89%。海外票房中中國票房14.72億人民幣,折合2.17億美元,占比56%。可以說,是中國市場救了這部預算高達1.6億美元的電影。
再比如《功夫熊貓3》,海外票房占比72.4%,而中國票房占海外票房的比例為39%。
點擊加載圖片
2016年全球票房榜
中國市場到底有多大?雖然從總票房上來看,中國和北美還有一段差距。但就單片票房來說,已經不相上下。今年的冠軍《美人魚》票房33.9億,折合5億美元。北美的票房冠軍《海底總動員2》是4.85億美元。差就差在北美是賣全球,而中國只是賣中國。除了本土票房,《海底總動員2》還有5.32億美元的海外入賬,而《美人魚》的北美票房只有323萬美元。
僅靠中國一地市場,《美人魚》和《捉妖記》排進了全球票房榜第九和第十六。
這樣大的一個市場,好萊塢卻逐年失利。
據時光網統計數據,今年的進口分賬片加上進口買斷片(也稱“批片”)已有63部上映,總票房147.68億,在384億總票房中占比38.46%。這已是進口片連續兩年占比低于四成。經過年底國產強片扎堆的賀歲檔,這一比例還可能更低。
63部進口片中,有39部是美國電影。美國電影總票房133億,在進口片中占比超過90%。也就是說,好萊塢電影基本代表了進口片,進口片票房占比的下滑也代表了好萊塢電影票房占比的下滑。
點擊加載圖片
2016年好萊塢電影中國票房
和好萊塢電影相比,國產片不但慢慢有了對方所擅長的幾大類型,而且多了一些它不能提供的喜劇片、青春片、警匪/犯罪片、愛情片,尤其是后兩者,今年有十分不錯的市場表現。比如《湄公河行動》、《寒戰2》、《使徒行者》、《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北京遇上西雅圖2》,都是6億以上,最高10億多的成績。
觀眾是需要嘗鮮的,而且好口碑電影是越來越能贏得人心的。泛濫的青春片不再那么火爆和稀缺的警匪/犯罪片開始有市場就是一種口味轉換的明證。在這方面,中國電影要比好萊塢有優勢的多。
當然,為討好中國觀眾,好萊塢也十分賣力。又是植入中國演員和情節,又是搞合拍。
一位洛杉磯記者Rory Carroll曾寫道:“如果你的電影里有一個中國反派,改掉他的國籍。如果你的情節少了一個在中國的場景,插一個,最好是閃閃發光的摩天大樓。如果你的制作里少一個中國合作伙伴,找一個。如果北京的審查不喜歡某些場景,剪掉。對中國低三下四已成為演員、編劇、制片人、導演、電影公司高管的條件反射,因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市場,并將取代美國成為第一大市場。”
點擊加載圖片
美國媒體對好萊塢討好中國的報道
這種觀點有點諷刺意味,但也同時說明了問題。好萊塢想賺錢的意圖很明顯,但不得要領,并不順利。因為,他們或許沒抓住問題的本質,就像《死侍》的成功不是因為“污穢”而是因為“原創”和“優秀”一樣,能贏得中國市場的,也不應該是“討好”吧?
題外話:
業內一直在討論一個話題,就是2017年和美國的《備忘錄》到期后,中美雙方將就電影市場的開放問題再次博弈,中國對進口片配額極有可能進一步放開,甚至全面放開也并非沒可能。那到時候國產片是不是會被擠壓地很慘?
點擊加載圖片
電影《超能敢死隊》
從現在來看情況或許并不會多嚴重。實際上,有34部進口分賬片的配額,加上30多部的批片配額,好萊塢幾大公司的重要影片也都基本出口到了中國。比如今年,除了PG-13級的《X特遣隊》、R級的《死侍》,恐怖片《招魂2》,以及本土喜劇《超能敢死隊》、《烏龍特工》、《壞媽媽》外,北美票房前20的電影都已引進或確定引進國內上映了。
假如再開放更多配額,好萊塢輸出什么?或許一些獨立電影可以進入中國市場,但跟北美及其他全球任何市場一樣,賣超過80%票房的永遠是那不到20%的電影,這些電影,大都是有明星,有話題的商業大制作。或許可以打個比方,影院里增加了一些小吃,你看到了可以多個選擇,但支撐影院賣品收入的,還是爆米花加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