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李尊榮簡介
李尊榮,女,漢族,1961年生,河北省大城縣人,現居北京。字:大榮,號:墨緣齋主,白石門下弟子。會意水墨畫、創意山水畫、風水禪意畫傳承人,國家一級美術師。畢業于廊坊教師進修學院,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社會兼職:北京瀚海書畫院顧問,中國國畫藝術研究院院士,中國書畫研究院院士,中國畫家協會理事,中視頻道書畫院院士,廣然藝術館常務館長,中國名人名家書畫院副院長。
藝術風格
主要作品:魚、蝦、蟹、草蟲、山水。在作品創作方面,她利用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悟性對畫面進行細膩入微的刻畫與打造,并一直追求,這使得她筆下的會意水墨畫具有了特定的風采。特別是她畫的魚、蝦、蟹更是生動形象。快樂游玩的各總姿勢,充分體現了魚、蝦、蟹這些小動物對水的情感和對大自然的熱愛,在寫意魚、蝦、蟹、草蟲的意境創造之中,畫家李尊榮融匯了很多來源于田園生活的觀察,畫面整體氣韻生動,神完氣足,使人感到中國畫之神韻,內美躍然紙上,體現出超乎常人的悟性和機動靈活的應變能力,并透過特定的藝術形象傳遞出來,由于畫家融入其中的一種暗伏的﹑潛在的、特定的美好心情和思想,正如畫家王廣然先生詩云:“大墨潑潑秀河山,畫中行人問當年。青山蒼翠松濤老,滏陽河水逾萬年”,從而大大的拉近了創作者和欣賞者在審美心理上得到零距離溝通的同時,使畫面的意境浮動起來,顯現出來,生發開來,引起觀看者、審美者在思想深處的共鳴。在她的作品中,尤其突出特點的是她的魚作品,更是栩栩如生,歡快靈動,宛若一條條鮮活的中華錦鯉在畫面中暢游,總有一種紙上無有水,恰在水中游的感覺,加上色彩的靈活運用,使畫面從各個角度都彰顯出動物與自然的和諧與統一,美感十足,在收藏界素有“中華錦鯉第一人”之美稱。因此,其作品得到了廣大書畫愛好者、專業人士及書畫大家、收藏家的好評。
她在自己孜孜不倦繪畫的同時,更有著一種積極向上不斷創新進取的精神,同時將自己的繪畫思想與丈夫著名畫家王廣然先生獨創的會意水墨畫和中國傳統的風水學理論體系及道、儒、釋的經典思想有機結合,提出了許多新穎的創作方法和思想,為會意水墨畫和中國風水禪意畫的創立,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并跟隨丈夫王廣然先生共同開創了中國風水畫的先河。
早年經歷
李尊榮出生在一個有著傳統教育的家庭,自幼就得到母親的傳藝,在剪紙、民繡、服裝設計等方面積累了豐厚的經驗,由于自幼受家庭的熏陶,加之自己的好學精神,早在小學時期其繪畫方面就有了顯著的表現,無論在班級還是學校內組織的書畫活動中,其繪畫作品多次獲獎,且學習成績一直領先。
1984年參加工作,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在校期間曾多年擔任校長,這也使她在繪畫方面有充足的時間提升畫藝,后來考入廊坊教師進修學院進行專業化系統化學習,自身的美術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平時一向鉆研好學的她,內心想著的是藝術的高水準、高要求,因此,她廣泛閱讀各種書畫資料,經過自己不斷地努力和學習,最終考上了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為自己的書畫藝術找到了歸宿。
經過幾年大學美術專業的提升,她的繪畫能力有了質的飛躍。1985年與著名畫家王廣然先生成家后開始進行繪畫創作,主攻花鳥與山水,在繪畫方面表現出特有的能力。2006年以來在書畫成長的道路上,得助于其丈夫會意水墨畫創始人著名畫家王廣然的精心指導和點撥,共同探討研究和系統的學習會意水墨畫,形成了與其丈夫同一派系的藝術風格。
她在從事教育本職工作的同時,更沒忘記將書畫藝術傳承下去這一自己加壓的任務。于是,她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時間與丈夫王廣然先生將繪畫藝術傳授給兩個兒子王東峰、王東澤,并把書畫藝術融入到生活當中,將王廣然先生在美術和書法方面獨創的技法,通過言傳與身教的方式傳授給孩子,因此,王東峰、王東澤在小學時期就對素描、白描有著執著的愛好,在繪畫方面得到了全方位的鍛煉。后來,她利用一切可用的時間,帶領兩個孩子學習中國畫和書法,并潛心鉆研會意水墨畫,在繪畫的生涯里,進行著生生不息的磨練。
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領導工作,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他任勞任怨、積極肯干、大膽創新,做出了顯著的成績,曾多次被大城縣人民政府授予嘉獎,2000年被大城縣政府授予三等功。
藝術經歷
2006年,著名畫家王廣然先生請來國畫大師齊白石老人的再傳弟子孫放老師做筆會活動,她看到孫老師的藝術作品被多人收藏,而且孫老師經常被一些書畫經紀人請到外地做筆會,很受大家的尊重和敬仰,從孫老師的繪畫藝術當中,看到了水墨畫的希望,看到了自已繪畫的希望,從此更加癡迷上齊白石畫派技法,堅定了走書畫藝術道路的信心,從此跟隨丈夫王廣然先生共同參與會意水墨畫的技法研究和創作,使得自己的作品有了質的升華和獨到的個性體現,同時將所學知識和自幼在農村田園生活對花草樹木及魚蝦蟹小動物的理性的經驗整合起來,從而豐富了“會意水墨繪畫方法”。其作品在以水墨為主線,彰顯出魚、蝦、蟹、蟈蟈、草蟲生動形象的同時,揉進了她自己獨到的感情和會意畫法。其作品主題鮮明,人性化內涵特點豐富、情趣濃重,活潑靈動、干凈利落,淋漓盡致的展現了動物之間的那種特殊語言的溝通關系和動作聯系,觀后耐人尋味,寓意深長。
經典語錄:
總有人羨慕我和王廣然老師是畫壇伉儷,幸福恩愛!其實生活中我們不是成天互相凝視對方的眼睛,而是每天互相凝視共同的目標,同甘苦,共進步。
夫妻好比同一把琴弦上的弦,在同一旋律中和諧地顫動,但彼此又都是獨立的。所以,我不是活在王廣然老師的光環下,而是和他同頻共振。
藝術成就
李尊榮跟隨丈夫王廣然先生多次參加全國書畫大賽和國外巡展并獲獎,其作品被中國國畫藝術研究院、中國書畫家協會、中國藝術信息網,溫州商會、廣州商會、全國藝術文化專業考評專家委員會、黃河文化書畫院、山西商會、中國書畫研究院、中國網絡美術館、中國畫院、出山網、韓國皇家書畫院、環球華商協會及知名人士和友人收藏。
鑒于她在繪畫、本職工作等方面的成績,自2012年開始正式與丈夫畫家王廣然先生一起通過藝術之路向國外各國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即帶一路文化國外行活動,其作品先后被文萊、亞美尼亞、黎巴嫩、墨西哥、蘇丹、波黑、牙買加、巴林王國、卡塔爾、意大利、韓國、越南、尼日利亞、利比亞、法國、阿爾巴尼亞、巴西等五十多個大使館和宋窖博物館、中央電視臺、海峽兩岸促進會、天津市收藏家協會、沈陽民航賓館等單位收藏。
會意水墨畫
會意水墨畫即會意寄情水墨畫,是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段對畫面進行整體和分體的構圖后,采用中國畫寫意的手法,將畫面中的動物個體和個體、個體和整體之間的那種語言溝通和動作上的人性化關系,通過特定的手法呈現到讀者的面前,使人感到一種積極向上的親近自然、愛護自然、和諧自然的內心感悟上的共鳴之內力,從而達到作者與讀者感情上的溝通。會意寄情水墨畫強調的是畫面中的每個動物之間的感情關系和動作關系,寫意的手法強調的是畫面中的個體的畫法,二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在水墨畫的創作過程中只有合理的運用好這兩種關系,才能創作出會意寄情水墨畫。會意寄情水墨畫的特點:單體動物已具有人的感情和擬人的動作,畫面中的每兩個相鄰的動物之間都有一種特定的情感互動關系,從而使整個畫面具有一種靈性,表情更加人性化,畫面更生動,讓人讀后意欲深長。
社會評價
其一
人盼功成望錦鯉 其中玄機可會意
——記著名畫家李尊榮/文 羅成
書畫藝術全家修筆墨,人人卓造詣的現象不多。清代何紹基一家人有這種修養,精于書法。在當代藝壇,著名畫家李尊榮女士與丈夫、兩個兒子一起磨礪丹青,再一次呈現了一個全家修筆墨人人卓造詣的藝術范本。此范本清楚地明示了文化史上,一門學家從緣起到興盛,再從興盛走向永傳的過程。李尊榮的學家文化,會成為藝術史上的一個重要坐標。
李尊榮的丈夫王廣然先生,中國著名畫家,齊白石門下弟子,中國風水禪意畫創始人、中國會意水墨畫的創始人,王廣然先生開宗立派,獨創會意水墨畫技法,其功法成就了李尊榮會意水墨畫中華錦鯉的根基,同時也成就了他兩位畫家兒子王東峰、王東澤各自畫作的根基。畫家李尊榮的會意錦鯉,在眾多收藏家眼中閃出獨到的光芒,成為會意水墨畫體系中的一顆明珠!
李尊榮的繪畫成就,起源于丈夫傳法,也有移師齊門的博涉,還有自身悟道的升華。所以她的繪畫技法取諸家之長,篡集精專融會貫通,形成了專業扎實、個性鮮明的藝術風格。她畫的蝦,既有齊白石畫蝦之韻味,更有生動有趣兩兩人性化交流的情懷,及蝦身的凝露感體現,與齊派畫蝦同源而出,卻又分流并進,不作畫奴不失自我的功力是特別明顯的。
她創作的水墨蝦質感強烈,不是“空”的感覺,而是有“質”的觸動。與齊白石的蝦放在一起比較來看,蝦頭焦墨點得精湛,與齊門相通,蝦體水墨則更有一種“凝露”感,這一點與齊白石的蝦體空靈還是有很大的區別。她用水墨的復沓寫意出水墨蝦身的凝露,用來表現蝦肉的觸感,獨樹一幟的畫法與齊白石畫蝦不畫肉的做法區別開來,使得她筆下的蝦肉質如凝露,這就是筆墨當隨時代的審美新塑造,也是筆墨獨有新法度的又一見證。緣于齊派,學而不似,是藝術的突圍生機。從這個角度來看,她畫蝦完美地示范了齊派藝術傳承與創新的成功路徑,也從側面印證了王廣然先生創作的會意水墨畫的強大生命力。
當然,人們對李尊榮女士繪畫成績的認知和喜歡,更在于她的會意錦鯉的塑造。會何意?會吉意,會風水意。她的會意錦鯉是吉祥文化傳播的良好載體,五行相生、道法自然,也恰恰是王廣然先生創立會意水墨畫和中國風水禪意畫法理的綜合與融匯,具有博大精深、體系嚴謹的文化標簽,與市面上的工匠畫有著本質的區別。
她的會意錦鯉,歡快靈動、和藹可親、肥厚圓潤、萌味十足。小寫意技法的嫻熟應用,骨法用筆隨類賦彩,應物象形氣韻生動,這在應用傳統畫法的同時,揉進自創技法精髓,可見她技法的磨礪是何等的嫻熟。其會意錦鯉完美的構圖,使觀者賞心悅目,內心油然生起對大自然的慈愛之情。所以,畫家李尊榮的會意錦鯉,首先是完成了藝術水準的高水平塑造,更是傳遞了中國的吉祥文化。難怪有藏者說,只論藝術,也是上上品,收藏價值如金。
她的會意錦鯉成為上上品,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其作品不但在畫法上專業精湛,更有中國傳統文化修養及風水禪意的注入,畫面合陰陽諳五地,水寓財魚寓運,不畫水藏真諦。魚似太極旋轉,時來運轉之會意,紅魚聚財,黑魚擋煞,落筆合規,賦彩必藏玄機。
真所謂:人盼功成望錦鯉,其中玄機可會意。風水學是理學,人因理而順。風水學是科學,生因科學而活。畫可以益家、益人、益財、益貴、益一切吉。家有會意錦鯉一幅,事貴能成,人貴能和!
相信,畫家李尊榮的會意水墨畫代表作-----中華錦鯉,必將成為愛好者和收藏家熱捧的吉祥物,在她的繪畫道路上,必將結出可喜的成果。
其二
端 莊 與 清 雅
——記優秀女畫家李尊榮/文 朱廣志
李尊榮出生在一個有著傳統教育的家庭,自幼得到母親的傳藝,在剪紙、民繡、服裝設計等方面嶄露頭角。由于她聰穎好學,且有繪畫天賦,畫起畫來出手不凡,在班級和學校組織的書畫比賽中,每次都是喜摘桂冠。
李尊榮1984年參加工作,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由于成績突出,她被提拔為校長。工作中,她不搞拼盤、追求獨創,做到了管有主見、辦有特色,受到廣大師生的好評。
擔任校長多年,李尊榮多次被縣政府授予嘉獎,還被授予三等功一次。雖然工作上很出彩,但畫家的夢想一直縈繞在她的心頭,并為此始終保持著謙恭的姿態。為了提高自己的繪畫水平,她先后來考入廊坊教師進修學院、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得到了專業系統的學習,讓她如魚得水,其繪畫技藝日漸精進。
1985年,李尊榮與青年畫家王廣然結婚成家,她們志同道合,既是生活伴侶,又是藝術伴侶。35個春秋的風風雨雨,她們在生活上互相包容,舉案齊眉,相知相守,風雨同舟;在藝術之路上并肩同行,攜手求索,珠聯水墨,璧合丹青。她們在平淡生活和藝術追求中不斷修身、修心和修學,德、藝有了很大的提升。
2006年以來,李尊榮與丈夫王廣然一起共同探討研究會意水墨畫。她以女性特有的細膩與敏銳、特有的繪畫語言和藝術視角,使其筆下的會意水墨畫體現出鮮明的個人風格,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李尊榮的畫路寬廣,尤精魚、蝦、蟹和蟲草。她的畫魚風格有極其鮮明的個人特色,不僅畫出了魚的外貌,更畫出了魚的精神。她還特別注意刻畫游魚鰭和尾的動態變化,從而通過細微描寫把一些動中求靜、倏忽瞬間的游魚動態表現得極為生動,這體現了她對生活中描寫對象的認真觀察。
其筆下的魚,千姿百態、生動自然,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宛若一條條鮮活的中華錦鯉在畫面中暢游,總有一種紙上無有水、恰在水中游的感覺,加上色彩的靈活運用,使畫面從各個角度都彰顯出動物與自然的和諧與統一,美感十足,在收藏界素有“中華錦鯉第一人”之美稱。觀之,猶如對弈聽琴,陶冶情操,心曠神怡,妙在自得。
在創作中,李尊榮將白石老人的“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貴在傳神”的境界作為自己畢生的追求。她對“齊派”的“畫蝦”技法研究真是下了一番功夫,所以畫起“蝦”來得心應手。她筆下的“蝦“,在用筆、用墨、用色上均體現齊派特點,處處透著齊派藝術風骨,落墨成金,筆筆傳神。其筆下之蝦,一對眼睛由兩筆濃墨點成,腦袋中間用一點焦墨左右兩筆淡墨;蝦須由數條淺墨勾勒,簡略得當,直中有曲,似柔實剛,似斷實連;一對前爪由細及粗,形似鐵鉗,開合相宜;蝦腰一筆一節,連續數筆節節相扣,循序漸進,富于動感;蝦殼時而厚重,時而透明,尾部寥寥幾筆,既輕巧靈動,又飽含力度,不僅形似,更有神似,極富趣味性和生命力,其完美的形狀、躍動的姿態以及充滿靈性的構思,都使藝術造型的形、質、動三個要素臻于完美。
李尊榮的草蟲畫也備受人們喜愛。草蟲畫是中國畫中一個獨特的品種,因為其小,結構復雜,動態變化多端,所以很少有人去畫它。李尊榮從小就喜歡草蟲,她也愿意花足夠的時間研究草蟲,并且對草蟲的生活習慣熟稔于心。在創作中,她吸眾家之長,注入自己獨特的藝術視角,形成了章法嚴謹、布局巧妙的生動畫面。她對草蟲觀察細致入微,刻畫也是惟妙惟肖,并根據草蟲的生活形態與之搭配它喜歡的草木,草蟲的一舉一動符合生活習慣,既來源于現實又高于現實。她的草蟲畫,不但求其像,而且求其美、求其神似、求其情趣,自然清新,生動活潑,氣韻超逸,畫風老練,絲毫沒有矯揉造作之氣,也沒有女畫家的柔弱之氣,為當今畫壇注入了清新的元素。
藝無止境。李尊榮在自己孜孜不倦繪畫的同時,更有著一種積極向上、創新進取的精神,同時將自己的繪畫思想與丈夫王廣然獨創的會意水墨畫和中國傳統的風水學理論體系及道、儒、釋的經典思想有機結合,提出了許多新穎的創作方法和思想,為會意水墨畫和中國風水禪意畫的創立,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并與丈夫王廣然共同開創了中國風水畫的先河。
李尊榮說,一副好畫,不僅需要線條美、墨韻美、空間美、意境美,更要作者投入真情實感。為此,多年來,她始終不放棄“望盡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寂寞。她也始終相信,唯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藝術韌勁,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能創作出更多精品佳作,讓更多人關注和喜歡自己的作品。
我們堅信,隨著李尊榮繪畫藝術的日益精進,定會創作出更多屬于這個時代的的精品佳作!
其三
墨緣白石門下,緣墨成就巾幗/文 張昆
有人評價,從文化和寫意精神意義上講,近現代畫家有三座不可超越的大山,“一座是齊白石的花鳥,一座是黃賓虹的山水,一座是關良的人物”。白石門下,著名畫家李尊榮擅長花鳥,作品以魚蝦蟹為主;并與丈夫開創中國風水禪意畫,潛學周易,大量臨摹山水;并巧奪天工,將針線繡出人物躍然于布匹之上。
她的藝術的表現包括兩方面,一為觀念,二是形式。觀念為動物個體和個體、個體和整體之間的那種語言溝通和動作上的人性化關系,可以通過特定的手法呈現到讀者的面前,使人感到一種積極向上的親近自然、愛護自然、和諧自然的內心感悟上的共鳴之內力,從而達到作者與讀者感情上的溝通。形式為秉承自己傳統的繪畫風格,再加上中國傳統水墨畫的理念,最后通過筆墨技法巧妙地表現出來。
她說,我非常認同一個觀點——“古人畫馬,能忘心于馬,即無見馬之累,成象已俱,寓之胸中,興來則信筆一揮,騰驤而至,盡入我縑帛中也。畫戲亦然,意不在于畫,則得于畫也。”李尊榮就是善于利用寶貴的時間磨練筆法、墨法和精讀中國文化,學養凝聚中國畫核心思想意境。用筆、用墨、構圖將物像寫出神韻,造出生命氣息。她思想和學養提升作品意境升華的源泉既臨摹樹、石、云、水及純熟掌握幾十種皴法,又養魚蝦蟹,近距離觀察,并早年間磨礪線描,經過數十年寒暑之功,一畫在手,貫通風景、人物、花鳥之形神韻。
李尊榮構圖、筆法、用墨都獨具匠心。通過觀察積累素材,通過觀察捕捉靈感,以達到以寫我心的境地。她悉心研究墨法,發現墨在宣紙上被水溶解后,呈現諸多層次、形態千變萬化,重處濃郁、淡處空靈,濃淡相映,充盈至宣紙的空間,會使畫面更加豐富多彩。她用墨自由靈活,皴擦點染各種技法與丈夫王廣然學識并進,對國畫具備了相當深刻的見地,成為中國女畫家中的一位佼佼者。
作品潤格
根據中國書畫作品評估委員會的評估,國畫作品潤格8000元/平方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