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如果6500萬年前,那顆小星星不撞上地球,是不是恐龍真的就不會滅絕了啊?”
這是面對著電影《The Good Dinosaur》(中譯《恐龍當家》)的結(jié)束畫面,沉默了很久,彩虹糖所醞釀出的一個問題。
我沒有想到,在歷經(jīng)了影片播放全時長的90分鐘之后,她還能記得開場時候的那個假設(shè)。
也沒有想到了,在經(jīng)過了相對激烈的情緒起伏之后,她率先思考的會是這個問題。
1.
彩虹糖說:“媽媽我想看電影。”
于是,開音響,調(diào)投影,選影片,最終,在滿屏的動畫作品中,小朋友被一張夢幻唯美的電影海報打動,選了皮克斯的《The Good Dinosaur》(中譯名《恐龍當家》)。
相比《瘋狂動物城》《勇敢傳說》等大家耳熟能詳?shù)淖髌罚@部《恐龍當家》當真讓人沒有太深刻的印象。也正因為這樣,才有了更多期待,因為對它一無所知。而看電影,總是讓人放松的美好時光。
于是,這個初夏的周末,我們就靠在一起,倚著沙發(fā)坐在地毯上,一起看了一部電影。
這一看,就看了90分鐘。
少數(shù)的幾次停頓,是彩虹糖因為極度地緊張或恐懼,扎到了我的懷里。
還有好幾次,我感受到小朋友極輕微的顫抖,扭過頭,會在屏幕發(fā)出的忽明忽暗的熒光中,看到她眼中滾下大顆大顆的淚珠,或者因為悲傷,或者因為感動。
而那些觸發(fā)她情緒的片段,也同樣令我感動。
我想,作為一個成年人,有著相對豐富的閱歷,也因此,要么不再容易被打動——因為看到的多了,更加理性,逐步提高了感動閾值;要么更容易被打動——也是因為看得多了,更加懂得,因為懂得,所以被觸動。
我大概是后者,及其容易被打動,因為會細究情緒背后的情感。
而彩虹糖呢?她才不到五歲,如同當下的大多同齡小朋友,一出生就是順遂的生活。為什么也會受到這樣大的觸動?
2.
故事開始于一個假設(shè)。
假如,6500萬年前,地球沒有被那顆隕石砸中,恐龍也就不會滅絕。基于這樣的假設(shè),恐龍在地球上平穩(wěn)地生活了數(shù)百萬年,如同人類發(fā)展一般,這幾百萬的光陰,讓恐龍族群的智力進化到了更高的水平,它們學(xué)會了種植、畜牧,學(xué)會了建造,并且擁有了自己的語言和家庭。是的,他們有了屬于自己的恐龍文明。
于是我們看到了人類文明里很熟悉的一幕幕,犁地的恐龍、灑水的恐龍,高高的草垛,滿滿的谷倉……這是在鋪滿陽光的山腳平原上生活著的大型食草恐龍——雷龍一家。
這個家庭剛剛迎來三個性格各異的孩子,而故事主角阿洛是最小的一個,他個子矮小,孱弱膽怯,同時,對外面的未知世界充滿了恐懼,簡直一無是處。
也因此,行動敏捷的姐姐和高大強壯的哥哥總會嘲笑、捉弄他;連公雞都對他充滿了不屑,時不時就啄它一口;甚至迎面飛來的一只小小螢火蟲,也能把他嚇壞。
懦弱讓他自卑,自卑讓他更加畏縮不前。
為了幫助他,在夜里,爸爸把他帶進了大片草地,并告訴他:“你需要克服內(nèi)心的恐懼,才能看見彼端的美景。”
那是這一部制作精良的影片中,最美的一幀畫面——爸爸用尾巴一掃,頓時驚起了草叢中的螢火蟲,于是,螢火蟲漫天飛舞,與星光交相輝映。這,就是爸爸告訴阿洛的勇敢者才能夠看到的“彼端的美景。”
之后,爸爸身體力行教導(dǎo)阿洛,給他安排了抓賊任務(wù),并陪著他去完成,以期讓他變得勇敢。但在追賊的過程中,他們遇到了暴風(fēng)雨。
風(fēng)云驟變。電閃雷鳴。洪水暴漲。
為了救阿洛,爸爸被河水沖走了。永遠地走了。
這是彩虹糖哭到不能自已的第一個判斷,也是故事的第一個轉(zhuǎn)折點。
“寶寶為什么哭啦?”看到垂直砸向地毯的淚珠,我把她抱進懷里,輕輕地問。
“因為,它的爸爸被水沖走了……”說著,眼淚又涌了出來。
父親的離開,在阿洛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
矮小的、懦弱的、膽怯的阿洛,自此開始了他的心靈成長之旅。
3.
在尋找回家之路的過程中,他又遇到了那個賊,那是個小小的野人。為了表達偷東西的歉意,小野人為受傷的阿洛找來食物,盡管被一次次拒絕,也沒有離開。
于是,語言不通的一人一龍,成為了旅途中的伙伴,阿洛給小野人取名小巴,他們支撐彼此,溫暖彼此。
這是一條歸家的路,也是危機四伏的征途。
這只懦弱的小恐龍,在這樣的一段旅途中,逐步成長。
在又一次的暴風(fēng)雨來臨時,在他的伙伴小巴被蝙蝠龍困在洪水中的一個枯樹杈間,即將被吃掉的時候,他終于迎來了最艱難的抉擇。
一邊是給他造成陰影的洪水猛獸,讓他極度恐懼,一邊是朝夕相伴,和他共同歡笑共歷生死的伙伴。
他對幻想中來接他的爸爸說:“他,他是我的朋友,盡管因為抓他讓你離開了我們,但這不是他的錯。他幫助了我,現(xiàn)在他有難,我得回去救他!”
他沖了回去,沖入頻閃的雷暴中,沖在泥濘的平原上,沖進洶涌的洪水里,以一己之力,在數(shù)只蝙蝠龍的圍攻下,救出了朋友。
爸爸的出現(xiàn),是千鈞一發(fā)的緊張氣氛中,忽然舒緩下來的劇情線。但我想,正是這樣突然溫情下來的畫面,才更具有力量,這種力量,匯集在孩子的眼中,生出澎湃的熱意。
我再次問女兒:“寶寶為了什么哭了?”想要知道她內(nèi)心的感受。
“因為小恐龍變勇敢了,爸爸被水沖走之后,他就變得勇敢了。”小女孩回答得很認真,也很干脆,絲毫沒有考慮,仿佛正等待著與我討論,“他還把他的朋友救了上來,我知道他其實內(nèi)心很害怕,但是他克服了害怕,朋友給了他勇氣。”
你們知道,這樣的回答的確是出乎我的預(yù)料的。我沒有想到,這樣一部英文的影片,在沒有為她翻譯的情況下,她看懂了這樣多,并有了自己非常獨立的思考。
我們永遠在低估孩子,孩子永遠在給我們驚喜。
是的,阿洛完成了自我的成長。
以懦弱退縮的哪個自己為起點,一路行來,他學(xué)會了昂起頭顱,學(xué)會了游泳趕牛,學(xué)會了吼叫退敵,學(xué)會了勇敢無畏。
4.
聽上去大概會有人覺得老套,但我卻很推薦這個故事。
沒有多么深刻的主要內(nèi)容中心思想,只是希望你能夠陪著孩子一起,去欣賞,去感動,去落淚,去探討。
去看看一只代表著眾多孩子的恐龍,怎樣通過這一趟回家之旅,完成他個人的成長。
去探討我們?yōu)槭裁炊袆樱瑸槭裁炊瘋瑸槭裁炊_懷……也探討,恐龍沒如果沒有滅絕,地球會什么樣……
孩子的心靈,需要這樣充沛的情感體驗和有意識的人文思考,來灌溉和豐盈。
“
作者:言君,姑娘四歲半,成長在“媽媽”和“文化服務(wù)者”雙重職業(yè)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