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內容 抄襲必究
文:謝汶青
這種人的心理是:養老的問題不寄托在孩子身上,免得將來失望,想不開。
要知道希望越大失望才越大。
很久之前我們父母那一代人,基本都有養兒防老的思想??墒?,幾十年過去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的,
養兒并不能防老的事例太多了。
那怎么辦呢?作為父母有幾個愿意撕破臉去告自己兒女的?有,但是,真心不多,很多父母的思維是寧愿自己死掉,
也不想去告自己的兒女。
我知道的事例說一個吧!
女主人劉媽媽在50年前生育了兩個兒子,那對于她可是風光了大半生,因為在當時能生育兩個兒子的女人那是真吃香。
周圍有生兒子的 ,但不是像她那樣一生就接連兩個,很多中間都夾雜女孩子,或者干脆生的都是女孩子。
弟兄幾個里面,用公公的話說:就老二媳婦肚子最爭氣,一點都不浪費。
因為生了兒子,未來有人養老的問題就給解決了,劉媽媽活得比起周圍人都滋潤,對于孩子的教育也不上心。
對于未來更沒有憂患意識。在這樣幸福的滋潤下,兩個兒子都沒有上什么學,當然出來也沒有什么正當的營生。
一輩子都在找零工中度過。老大因為吃不了苦,還癡迷上了賭博,隔上幾年,家里就會來一群要債的。
劉媽媽這么多年過去了,沒有被兒子孝順過,相反靠著老伴的退休金給兒子到是還了幾十萬債務。
現在農村60歲以上老人,國家給發的那點養老金,都被兒子拿去了。
前幾年老伴去世了,劉媽媽就一個人住老家,兩個兒子只有過年回來一下,前年她生病了,還是鄰居一個人給她兒子打了電話,
兒子回來后,送到了醫院,因為4000元的醫療費他們一家人在醫院大吵大鬧。
都不愿意管劉媽媽。我說,像這種情況就應該去告兩個兒子遺棄父母。
我媽說:不會的,你看著,劉媽媽絕對不會告自己兒子的。這個世界上能告自己兒子的人太少了,
劉媽媽寧愿自己回家死去,都不會告兒子。
最后的結果給我媽言中了。
看看,養兒能防老嗎?
很多人之所以這樣說,其目的就是給自己提前提個醒,不要依靠孩子養老,在自己年輕能走能動時,
一定要多做準備,多賺錢。
不靠兒子養老,就想著將來靠養老院,靠養老院是不是就需要錢,需要錢,年輕時就要努力,
因為沒有指望,沒有靠頭,是不是就會讓自己不懈怠,隨時有危機意識。
這樣在年輕的時候賺夠養老錢,假如兒子孝順了更好,兒子不孝順也不會太失望。
人之所以失望,其原因就是因為有希望,寄托希望,假如不寄托希望,肯定也就不會存有失望。
我是情感領域創作者,喜歡研究婚戀,兩性關系,痛恨道德說教,喜歡挖掘事情的根源解刨分析問題,如果喜歡歡迎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