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內容 抄襲必究
文:謝汶青
夫妻之間除了情還是義。
即便很多人已經離婚,因為有孩子,他們還是利益共同體,對于認知,格局,心胸比較高級一些的人來說,他們都不會把關系處到老死不相往來。
但是,有界限感的人也不會把關系處到讓很多人以為他們還有瓜葛,余情未斷的程度。
也就是說他們會為了孩子和平相處,但是也不會像原來一樣帶有夫妻感情的在一起。假如一個女的因為孩子還和前夫像朋友一般相處,
而前夫卻認為她還對自己余情未斷,假如自己老了走不動的時候,前妻還會念及曾經的感情照顧自己終老,那我就覺得這前夫就有點多情了。
假如前夫在婚姻中曾經傷害前妻太多,離婚那是因為前妻對他恨之入骨,那就不要報什么希望了。
我對這樣的前妻不會覺得她做得不對。
假如沒有孩子的話,很多離婚的夫妻在感情斷了很多年后,是可以做到老死不相往來的。可是,假如有孩子的話,
孩子畢竟是橫在他們之間共同的利益,他們不會做到太決絕的。
當然也有人做到很決絕,像仇人一般,很多人甚至還期盼自己的前夫或者前妻過的不如以前好。
這種就是心胸狹隘,眼界短淺的一般認知了。
假如認知和眼界比較高的人,他們不會這樣的,因為孩子這個利益共同體,他們會期盼自己的前妻或者前夫過的好,身體健康。
因為只有前夫或者前妻身體健康,孩子才會一直都有個父親和母親;只有前夫和前妻過的好,事業發達,他們才有能力資助自己的孩子。
我相信即便太渣的父母,即便對前夫和前妻再痛恨的男女,對待自己的兒女都是有感情的。
(或者大家會給我舉例毛曉彤的父親。但是我想告訴你的是這樣的父親畢竟是很少的,大多數的父母還是愛自己的孩子的。我們不能拿個例來推翻規律。)
例如:徐志摩和張幼儀,他們因為有孩子,即便在離婚后依然像朋友一般相處。張幼儀還多次借錢資助徐志摩,
在徐志摩死了后,還幫助徐志摩贍養徐志摩的父母。不過徐志摩在和張幼儀在一起的時候,徐志摩的父母對待張幼儀那是當做女兒一般的。
即便在徐志摩和張幼儀離婚以后,徐志摩的父母一直都是和徐志摩的前妻張幼儀生活在一起,家里的經濟以及大事還是會和自己的前兒媳商量。
所以之后張幼儀能贍養兩位老人也是有情可以追逐的。
也有很多前妻前夫因為有孩子他們把生活過成了共同育兒人。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但是會有永遠的利益。
在《上陽賦》中,三皇子可以和荷蘭箴聯手殺自己的親哥哥嫁禍蕭綦,是什么促使他做出這樣大逆不道的事情呢?
是彼此的利益。因為荷蘭箴想要為母報仇,不過他還想得到上陽郡主,而三皇子也是想要得到上陽郡主。
按理來說三皇子是一個讀圣賢書,性情溫和的人,他應該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可是,就是因為利益,他勾結外賊,竟然做了。
所以說對于腦子在線的前妻和前夫來說,只要有孩子這個利益共同體,他們就不會把關系搞得太僵。
我說過界限感是個好東西,希望人人都有。是的,即便有利益共同體,但是也不能不顧及人家現如今的生活去照顧前夫吧!
當然有感情的除外,假如沒有感情的,或者說之前前夫傷害前妻太多的,那照顧是談不上的。
能下決心和前夫離婚,尤其是帶有孩子的女人,一般都是被傷害過,至于程度有多深,那可不敢說。
因為出軌,因為家暴,因為賭博,因為男人吸毒等這樣的事情,一般的女人都是很難做到去原諒那個男人的。
前一段時間我看了一篇實錄,實錄中的男的,說道自己想和自己的前妻復婚,可是,前妻死活不愿意。
五年時間過去了,他幾乎每個月都會帶著禮物去看前妻和孩子,可是,前妻從來都是冷漠以待。
很多人看到這里的時候,僅憑男人的這幾句話就開始各種指責男人的前妻。可是,看到最后,才知道他們離婚的原因是因為男人家暴了前妻。
一個人在敘述一件事情的時候,說出的話很容易會隱藏自己的錯誤,夸大別人的過失,當還原真實的事情經過以后,
會發現錯誤的一方其實是他自己。
對于前夫做了傷害前妻事的情況,以及前妻對前夫恨之入骨的,至于照顧終老那可能性不是沒有,而是說很少。
在現如今的社會中,很多前妻即便沒有對前夫恨之入骨,也會因為界限感太強,而不會做那樣的事情。
可以看望,可以資助,但是估計不會照顧終老。
前妻這樣做,我不覺得前妻有問題,我認為她做了自己的本分,而前夫要的則是情分,貪心了。
我是情感領域創作者,喜歡研究婚戀,兩性關系,痛恨道德說教,喜歡挖掘事情的根源解刨分析問題,如果喜歡歡迎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