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氧氣
《如懿傳》白蕊姬的那句話:“人心都是肉長的,誰的女兒誰疼”。
作為女人,要和自己深愛的人結婚,需要極大的勇氣。
她要離開自己所喜愛和熟悉的地方,還得遠離父母,和未來的婆家人永遠相處在一起。人心都是肉長的,誰的都希望自己的女兒,結婚后可以被善待。
對于有多兄弟子女的家庭,很多女人其實是恐懼的,特別是兩兄弟。
一般婆婆都會偏心,很難做到一碗水端平,那么總是付出的那一個,一開始也許還能忍耐,可時間久了,心總是會寒。
但其實只要長輩做得好,同樣可以經營好幸福的家庭。有些婆婆的格局很寬,懂得更好地與兒媳相處。
朱阿姨已經65歲了,退休多年,她每個月有3千退休工資,生活過得很滿足。朱阿姨有兩個兒子,都已經結婚了。
很多婆婆因為缺乏智慧,對兒媳總是很苛刻,或者太偏心,遭人記恨。
但明事理的婆婆,知道與兒媳相處的時候,懂得把握分寸感,并且也會盡全力付出,讓身邊的人都感到舒適。
朱阿姨就是這樣的長輩,她從小就教育兩個兒子要獨立自主。他們大學畢業之后,朱阿姨就和老伴一起與兒子商量好了,婚房的錢各自會幫忙給15萬。
彩禮和其他的費用,都要他們自己想辦法,他們一律不插手。
所以,朱阿姨的兩個兒子一直都很獨立,也十分努力。后來,他們都結婚了。
大兒媳進門的時候,朱阿姨給了一個2萬的手鐲,小兒媳同樣也是,她一點都不偏心。
兩個兒媳生孩子,朱阿姨沒有伺候他們坐月子,而是各自給了5000。
平時她們真的遇到了棘手的事情,需要朱阿姨幫忙,她也會放下手里的事情,為兒媳考慮。
夫妻之間相處肯定有爭吵,不論是哪一對吵架了,朱阿姨都會先站在兒媳這一邊。從來不會讓她們覺得自己是孤身一人。
不過,朱阿姨很少插手過他們的夫妻生活,給予足夠多的空間和尊重,所以彼此相處在一起的時候,氛圍都十分輕松。
大兒媳生了女兒,朱阿姨一點都不嫌棄,對孫女一樣很好。小兒媳生了兒子,她的態度也是一樣,朱阿姨對孫女和孫子都很疼愛,從來不偏心。
如今朱阿姨的晚年生活過得很幸福,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兒子或者兒媳都會輪流來照顧她。
前半年住大兒媳家,后半年住小兒媳家,有時候她們吃過晚飯后,還會一起到小區附近的公園散步,很多人都以為她們是母女,關系十分親密,而且很有話題聊。
朱阿姨曾經體會過婆婆對自己的不友善,這些話她從來沒有與任何人說過。
她身為女人,能夠體會到做兒媳的不容易,所以她不想自己的兒媳,也要經歷她以前所經歷過的事。
朱阿姨懂得將心比心,盡全力對兩個兒媳好,她們也體會到了同等的愛,到了朱阿姨晚年的時候,兒媳也同樣給予了愛和照顧。
婆媳相處,想要彼此有更多的情分,主要看的還是婆婆怎么做。朱阿姨晚年能過的幸福,并且得到了兒媳的照顧,主要做對了這兩件事:
一:一視同仁,從不偏心
為什么有多兄弟的家庭,婚姻都很難過得幸福?
原因并不是夫妻之間產生了多大的矛盾,而是婆婆太過偏心,她們很難做到一視同仁,結果只會害了自己的兒子。
但是朱阿姨很有智慧,她對兩個兒子都一樣看待,與兒媳相處也毫不偏心。有些長輩,很重男輕女,其中有個兒媳生了女兒,她們就開始暴露出人性的丑陋。
這種老人的晚年,一般都過得很凄慘。
她們會拼了命地對生了孫子的兒媳好,結果讓對方得寸進尺,沒有感恩之心,又會讓生了孫女的兒媳懷恨在心。
等婆婆老了之后,就會開始報復對方,這樣的老人是沒有能力過上幸福的日子的。
唯有能做到一視同仁,不偏心對待兒媳的婆婆,才能真正贏得她們的尊重和認可。
等自己需要兒媳照顧的時候,因為彼此之間有足夠多的情分,所以能得到更多的溫暖。
二:相互尊重,不插手他們的生活
有些長輩,控制欲太強,就算只有一個兒子,可還是要插手他的婚姻生活。她們還會把兒媳當成敵人一樣看待,覺得她怎么做都做不好。
生活中這種婆婆比比皆是,結果只會弄得自己的兒子失去婚姻,妻離子散。
哪怕他們沒有離婚,兒媳也早已在心里記恨婆婆,不管時間過去多久,都無法釋懷。
朱阿姨就很聰明,她從來不插手兒子和兒媳的事情,他們已經是夫妻了,應該一起生活并且做所有的決定。她只要好父母該做的事情,就可以了。
年輕人和長輩的生活習慣,以及消費方式一定是不一樣的,如果朱阿姨總是管得太多,那么就很難和兒媳相處得愉快。
朱阿姨沒有仗著自己是長輩,就隨意控制兒媳的選擇和權力。她很清楚自己該做怎樣事情,會在相處的過程中,尊重兒媳的需要和感受。
這么明事理的婆婆,注定能夠得到兒媳的愛。
婆媳關系很微妙,彼此的緣分有多少,很多時候就要看婆婆怎么做。
希望所有長輩都能擁有足夠多的智慧,去經營婆媳之間的感情。
雖然幸福的晚年依靠自己才踏實,但畢竟人是群居動物,總有需要麻煩別人的時候。你愿意對兒媳好一點,那么就能多為自己的未來累積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