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片舒醒,輕拈一葉,對著陽光,葉脈清晰可見,向外伸展的脈絡也許蘊藏著它前世的記憶。
但是,漳平水仙它既不像大紅袍外形的條索狀,也不像鐵觀音那樣有著圓結的顆粒,而是有棱有角的方餅。這是烏龍茶中唯一的緊壓茶。
沸水澆淋,方餅便從蓋杯中輕輕浮起,然后漸漸地分解離析,還原出從茶樹上采下時的最初容顏,四周開始有了淡淡的綠意。
的確,它的前生來自閩北。
一個多世紀前,產于閩北武夷山的巖茶迎來了它最輝煌的時代。那時,在外國人眼中,武夷茶就是中國茶。
遠在寧洋(漳平雙洋舊稱)大會鄉的農民劉永發,常年漂泊在外,學了一手做茶的手藝,便從這枚芳香的葉子中看到了商機。
他找到同鄉鄭玉光,結伴來到閩北水仙的原產地——水吉鄉,帶回了一些水仙茶苗,種植在大會鄉牛林坑一帶。
沒多久,他們就收獲了第一批茶青,并用武夷巖茶的傳統工藝結合閩南烏龍茶的制法,做出了世界上第一泡“南北”結合的漳平水仙。
時光流轉,漳平水仙的傳統工藝依然在薪火相傳,歷久彌新。
我們在它那如蘭的天然花香中閱讀、品味它所經歷的陳年往事,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