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注釋】
▲定公:魯定公,姬姓,名宋,為春秋諸侯國魯國君主之一,是魯國第二十五任君主,在位15年。魯定公是魯昭公的弟弟,魯昭公在位期間,“三桓”專權,魯昭公25年,公元前517年魯國內亂,三桓取得勝利,魯昭公被迫離開魯國,流亡到齊國。在齊國待了七年,死在齊國。三家就把昭公的弟弟定公立為國君,魯定公繼位后,大權被季孫氏、孟孫氏和叔孫氏三家控制,魯定公成為一個傀儡。
定公十年,孔子任大司寇,定公十二年,孔子墮三都的行動半途而廢,與三桓的矛盾日益加深,定公十三年,齊國送八十名美女到魯國,季桓子接受了女樂,多日不理朝政,舉行郊祭后沒有按照慣例送祭肉給孔子,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孔子,孔子失望之下離開魯國,開始了十四年周游列國的旅程。
▲使:差使,差遣。
▲事:事奉。
▲忠:盡心盡責。
【譯文】
魯定公問:“國君差遣臣下,臣下事奉君主,該怎么做?”孔子回答說:“君主差遣臣下應該符合禮,臣下事奉君主應該盡心盡責。”
【學而思】
秦漢大一統以后,儒家思想被曲解,才有了上尊下卑一說,先秦時代的君臣關系,雖然有上下之分,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并不是權力制約的關系,而是靠“禮和忠”來維持。“君使臣以禮”可以看成今日的雇傭關系,公司領導要按照合同上規定的待遇來對待員工,不但要尊重員工的個人尊嚴,該有的福利待遇也一樣都不能少。“臣事君以忠”則可以看成員工簽訂雇傭合同之后,工作就要盡心盡責,不能在單位拿薪水混日子。當然這只是一個簡單的比喻,古代的君臣關系涉及個人的道德修養、各種禮節規定等方方面面。
《千字文》:“坐朝問道,垂拱平[pián]章。”君臣坐朝論道是從秦朝開始,秦以前的君臣上朝則是“立朝垂拱”,君臣關系是平等的。君坐臣立是從宋朝開始,上朝叩拜是從明朝開始,跪拜奏事是從清朝開始。(《公冶長篇》5.8赤也,束帶立于朝。)
《先進篇》11.24子曰:“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所謂大臣,要以仁道輔佐君主,如果仁道不能實行寧肯辭職不干。)
《憲問篇》14.22子路問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子路問如何事奉君主。孔子說:“不要欺騙國君,國君有錯可以直言進諫,國君的命令不合情理,可以違背不執行。”)
【知識擴展】
《孟子·離婁下》孟子告齊宣王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chóu]。”
【譯文】孟子告訴齊宣王說:“君主看待臣下如同看待自己的手足,臣下就會把君主看待如同心腹;君主看待臣子如同犬馬,臣子就會把君主看待如同常人;君主看待臣子如同塵土草芥,臣子就會把君主看待如同強盜仇敵。”
《史記·刺客列傳》豫讓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眾人遇我,我故眾人報之。至於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
【譯文】豫讓說:“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們都把我當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樣報答他們。至于智伯,他把我當作國士看待,所以我就像國士那樣報答他。”
“上尊下卑、天尊地卑”本是“崇天卑地”,崇是高,卑是低。出自《易傳·系辭上·第七章》:“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智慧要高瞻遠矚,行動卻要懂得謙卑,效法天的崇高,效法地的謙卑),秦漢大一統以后,為了維護君主的統治地位,儒家思想被曲解,隨著“三綱五常”的提出,才有了“君為臣綱”這樣的上下尊卑觀念。
《千字文》:“坐朝問道,垂拱平章。”
君主和大臣們坐在朝堂上,討論治國之道,他們垂衣拱手商量政事,使天下太平,政績彰明。
(“平”的意思是辨別之義,平、便、辨三字互為通假,義為辨別,“章”通"彰",有彰明、顯著、鮮明的意思。平章[pián zhāng]源自《尚書·堯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百官。“平章百姓”指辨明各官員的職守。)
《資治通鑒·唐紀十一·唐太宗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君集之破高昌也,私取其珍寶;將士知之,競為盜竊,君集不能禁,為有司所劾,詔下君集等獄。中書侍郎岑文本上疏,以為:“高昌昏迷,陛下命君集等討而克之,不逾旬日,并付大理。雖君集等自掛網羅,恐海內之人疑陛下唯錄其過而遺其功也。臣聞命將出師,主于克敵,茍能克敵,雖貪可賞;若其敗績,雖廉可誅。是以漢之李廣利、陳湯,晉之王浚,隋之韓擒虎,皆負罪譴,人主以其有功,咸受封賞。由是觀之,將帥之臣,廉慎者寡,貪求者眾。是以黃石公《軍勢》曰:'使智,使勇,使貪,使愚,故智者樂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貪者急趨其利,愚者不計其死。’伏愿錄其微勞,忘其大過,使君集重升朝列,復備驅馳,雖非清貞之臣,猶得貪愚之將,斯則陛下雖屈法而德彌顯,君集等雖蒙宥而過更彰矣。”上乃釋之。
【譯文】侯君集攻破高昌時,曾私自掠奪大量的珍奇寶物;手下的將士知道,競相偷盜,侯君集不能禁止,被有關官署彈劾,太宗下詔將侯君集等人拿入獄中。中書侍郎岑文本上奏疏,認為:“高昌王昏庸腐敗,陛下命侯君集等人討伐并攻克他們,沒過十天,又一并宣付大理寺。即使君集等人自投羅網,也恐怕國內人懷疑陛下只知記錄其過錯而遺忘其功勞。我聽說受命出師的將領,主要是為了戰勝敵人,如果能戰勝敵人,即使貪婪也可賞賜;如果戰敗,即使清廉也要懲罰。所以漢代的李廣利、陳湯,晉代的王浚,隋朝的韓擒虎,均身負罪過,君主以其有功于當朝,都給予封賞。由此看來,將帥等武臣,廉正謹慎的屬少數,貪婪不檢點的居多。所以黃石公《軍勢》中說:'用將士們的智慧,用他們的勇武,用他們的貪婪,用他們的愚直,故而有智慧的人樂于立功建業,勇武的人喜歡實現自己的志向,貪婪的人急于得到他的利益,愚直的人不考慮生死。’希望陛下能夠記住他微小的功勞,忘記其大的過錯,使侯君集能夠重新升列朝班,再次供陛下驅使,即使不是清正的大臣,也算得到了貪愚的將領,這樣,陛下雖然有虧于法律卻使德政更加顯明,君集等人雖然承蒙諒宥而其過失也更加明顯了。”太宗于是開釋了侯君集等人。
又有告薛萬均私通高昌婦女者,萬均不服,內出高昌婦女付大理,與萬均對辯。魏徵諫曰:“臣聞'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今遣大將軍與亡國婦女對辯帷箔之私,實則所得者輕,虛則所失者重。昔秦穆飲盜馬之士,楚莊赦絕纓之罪,況陛下道高堯、舜,而曾二君之不逮乎!”上遽釋之。
【譯文】又有人上告薛萬均私通高昌女人,薛萬均不服,太宗下令將高昌女人交付大理寺,與萬均當面對質。魏徵勸諫說:“我聽說過'君主對待臣下用禮節,臣下便會以忠誠事奉君主。’如今陛下讓大將軍與一個亡國的女子當堂對質男女私情,情況屬實的話則得到的很輕微,不屬實則失去得很嚴重。從前秦穆公給盜馬的野人喝酒,楚莊王赦免因調戲宮姬被扯斷帽纓的臣下,最后都得到加倍的回報,難道陛下道高于堯、舜,而卻趕不上秦穆公、楚莊王二人嗎?”太宗急忙釋放了薛萬均及高昌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