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三十一章
9.1 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注釋】
▲罕:稀少,很少。
▲利:利益,名利;功名利祿。
▲命:天命;使命。
▲與:給予,賦予。贊同、肯定;和。
【譯文】
孔子很少談利、命和仁。
【學而思】
“罕言利”即先做后得,《雍也篇》6.22“仁者先難而后獲”;《泰伯篇》8.12“三年學,不至于谷,不易得也。”講的都是罕言利,君子應該先考慮義而不是利,要懂得見利思義。可參讀《里仁篇》4.12“放于利而行,多怨”;《述而篇》7.16“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憲問篇》14.12“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子張篇》19.1“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
“命”是不可預測的外在因素,不可控的外在力量,“命”談多了會使人迷信,不談又使人缺乏敬畏,孔子雖然偶爾也對“命”發發牢騷,但并不信命。生死禍福難以預測,子曰:“不占而已矣”,又因命運變化無常,君子需審時度勢,應對隨時變化的局勢,因此孔子又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
“仁”是孔子為世人樹立的崇高理想,“仁”在己不在人,在內不在外。孔子不輕易以“仁”許人,評價冉雍、子路、冉有、公西華都是“不知其仁”,評價令尹子文和崔子也是“未知,焉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