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馬坊中學是一所窗口學校,已經快30年的辦學歷史了。近年來,我校致力于精心鍛造師德品位高、專業造詣深、科研能力強的教師隊伍。通過學校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不斷得到提高,學校辦學水平因此不斷提高。
學校要發展,科研必先行。我們認為,關注教師專業發展,研究教師專業發展的對策,開展校本教研,走內涵發展之路,是新課程改革對學校發展提出的重要課題,我們學校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面對新的時代挑戰,且行且思,努力探索教科研發展之路。經過行動,讓教師在過程中體驗成長的快樂與艱辛;注重反思,讓教師變得更加敏銳;收獲理想,讓教師擁有更加充實的教育人生。
近幾年來,我校有多個課題順利結題,其中如何開展以課題研究為中心的教科研工作,我們作了一些探索。
一、營造學校科研氛圍,提高教師科研積極性。
1、加強教師的科研意識。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教育科研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教師從事研究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改進教育實踐,還可以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從而在工作中獲得理性的升華和情感的愉悅,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維品質。
2、克服教師的畏難情緒。教師在談對教育科研的認識時,往往有人反映出對教育科研有畏懼感,認為科研比較高深;也有人對教育科研持“負擔論”,認為中小學教師的本職是教好書,搞科研是額外負擔。通過多年的宣傳教育,使教師逐步克服了畏難情緒,使他們投身教育科研,并把教學過程與教育科研過程統一起來。
3、強化教師的反思意識。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反思過去是為了將來。波斯納說:“成長=經驗+反思”。教育科研工作就是讓教師對自己的教育實踐和周圍發生的教育現象進行反思,善于從中發現問題,對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的探索的習慣,不斷地改進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認識。我們在實踐過程中,要求教師經常反思,并把有感而發的事情、棘手的問題、小小的案例、一時的頓悟都記下來,既可以是記敘,也可以是議論,還可以是抒情,內容、形式不拘一格。資料的積累為日后研究、總結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也促進了教師反思意識與能力的發展。
二、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教師科研理論水平。
讀書學習,是學習型教師的生活方式。我校每年為教師訂閱教育教學報刊提供一定的經費支持,使教師能及時了解新的教育理念、關注教科研動態的發展。
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為使廣大教師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能夠按照課改的精神,有效地實施教學,我們精選了《走近新課程》、《促進學習—--學校的使命》、《做一個純粹的教師》、《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理論與實踐》、《帶著問題去聽課》等對教育教學有指導意義的理論文章提供給教師學習。同時,要求教師每學期學習一本教育理論專著,引導教師運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教育實踐。
三、組織教科研培訓,加快教師向“科研型”轉軌。
1、“請進來,走出去”。為了提高教師從事科研活動的積極性,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組織教師參加新課程培訓及教育理論的系統學習。同時,學校還多次組織教科研骨干赴外地參觀學習。通過上述一系列活動,拓寬了教師的視野,有效地調動了教師教科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2、加強校本培訓。一方面,我校就如何確定教科研課題的內容,如何撰寫課題研究方案、計劃,教師如何寫作教育教學案例等教科研方面的有關問題作系列專題講座,并將相關內容發布在學校網站上,供廣大教師學習參考,從而有益于廣大教師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結合教育理論,不斷深化自身對教育本質內涵的認識;另一方面,開展“學術沙龍”活動。學校組織和開展“骨干教師沙龍”、“青年教師沙龍”、“學科教研組沙龍”、“新課程論壇”等多種形式的“沙龍”活動,確定教學中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為話題進行研討,讓教師針對教育觀念、教學行為、教學策略等方面的問題各抒己見、暢所欲言。這種學術思想的交流、思維火花的碰撞能促進教師間的了解與溝通,互相啟迪和共同提高,也有利于形成一批教科研骨干力量。
上述措施,為搞好教育教學及教科研工作,使教師逐步由“經驗型”向“科研型”轉變創造了條件。
四、規范課題管理,努力提高課題研究的實效性。
教育科研管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是提高科研效益的保證,有效的管理可以正確引導科研的方向,組織與協調各種研究力量,以形成研究的合力,使工作有序而高效地進行。在實踐中,我們認識到:科研系統的運行,不僅需要有隊伍和組織這些硬件,更需要有一系列科學的、規范的、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這些“軟件”,只有將“硬件”和“軟件”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使整個系統有效地運轉。
1、完善和規范教科研制度。
教科室在校長室指導下完善和修訂了《東馬坊中學教科研工作條例》,制訂了課題的申報、立項、研究、監測、評估、結題、檔案、成果推廣等一整套課題管理辦法,并納入到學校的《管理手冊》之中,強化課題過程管理機制;修訂了教科研獎懲條例,完善教科研激勵機制。通過建章立制,形成長效管理機制,努力使我校的教科研工作步入健康發展的軌道。
對課題申報的管理:以學校、教研組和個人為基本單位進行申報,尤其鼓勵個人申報課題。由學校承擔的大課題,采用招標的方式,采取由學校骨干教師牽頭,以教研組、備課組為單位申報子課題。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大膽起用年輕的教學骨干來承擔各類課題的研究工作,充分利用他們對教科研的熱情,發揮他們的教科研積極性。
對課題研究過程的管理:
(1)調研階段的管理要突出“實際”。一方面要求各課題組及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在課題啟動階段,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設計課題開題報告和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并采用調查、座談、問卷、走訪等方式完成前期的準備工作;另一方面,以校本培訓為切入點,以參加研究的教師為重點,采取理論學習、科研方法培訓、介紹經驗等切實可行的方式做好教師的培訓工作,為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打好基礎。這一階段的管理主要由主管校長、教科室主任和各個課題負責人具體操作實施。
(2)實踐研究階段的管理要突出“扎實”。結合學校工作的特點,對各課題組進行跟蹤考核,定期檢查。要求各課題組及各位教師定期整理和上交研究工作計劃、階段總結、實踐反思、隨筆、案例分析、論文等過程材料。每一年度學校教科室在各課題組總結的基礎上做好對課題階段性成果、優秀論文的評選工作。這一階段的管理主要由教科室具體操作實施。
(3)課題驗收階段的管理要突出“詳實”。幫助、指導各課題組及教師整理課題研究的過程材料、撰寫課題研究報告。課題完成后,課題組或參與研究的教師個人向學校教科室提出驗收申請,同時提交所有的科研課題研究材料;學校教科室對提交的課題過程材料、研究報告等進行認真審核,并根據課題類別上報上級主管部門,協助做好該項課題的結題驗收工作。
2、堅持“實用”的原則。
我校牢固樹立“教學科研化、科研課題化、課題教學化”的意識,確立以問題解決為核心的課題研究思路,將課題研究逐步從“虛浮”引導到“實用”的軌道上來,實實在在解決學生、教師、學校中存在的問題。認真開展小課題研究,引導廣大教師從解決身邊的教育問題入手,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提升教師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引領教育教學行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五、存在的主要問題
學校教科研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新課改的要求、教研室的要求、學校的發展還有很大的距離。如科研工作方面課題過多,缺乏一定的針對性,造成教研資源的分散;大部分課題研究主要側重理論研究,成果的推廣還應加強;課題專題網站的建設還有待加強和完善;教師的科研意識還要進一步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