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完全可以指導好自己的孩子
本文寫在2011年6月11日,百度升級給升沒了,還好搜索題目后從朋友的轉帖中找到原文,深深感激轉帖的朋友!
(本文完全是袁占舵的看法。如果對您有幫助,我將會深感榮幸。同時本人虛心學習您的更好的經驗,誠懇歡迎議論交流。)
人的一生遇見一名或幾名好老師絕對是一生的榮幸,少走彎路,終身受益。可是能有多少孩子有這樣的福分,往往我們的孩子是普通的孩子,一生中接觸的都是很普通的老師。
家長都有讓孩子成才的愿望,很多家長也發愁自己指導不好。在此,據我自身的體會,給家長們提提指導好孩子的觀點。
我的建議是:請您在一定程度上嘗試與老師“背道而馳”。
請不要讓我們的孩子完全依賴老師。
誠然我們知道很多優秀的教育家,他們的辦法會充分挖掘“笨孩子”的高潛質,讓他們變的極其聰明又成人成才。現實中的老師哪有這樣的,不是嗎?當今的教師多是接受應試教育走進師范的,師范大學里的教育更絕對是教授講座式的應試,而且及格就行。絕大多數教師繼承的是教自己的老師的教學方法,多數老師牢不可破地踐行著傳統腐朽的教育教學思想,明明知道“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卻“不教不行”,“滿堂灌”在除了講就不會別的教法的情況下淋漓盡致展現出來,更有甚者“傳統教法都用不好”,在他們的思想中唯分數為第一,運用的是擠卡壓、填鴨式、題海戰術等摧殘孩子身心發展的低效、無效甚至負效的方法。看看我們孩子的作業,聽聽孩子無奈的話語,就會清楚了。今天有位摯友告訴我,他的孩子周六日的數學作業是7張八開反正面的試卷,數學神童也不見得做過來呀!
我的經驗,要指導好我們的孩子,必須要清楚地了解孩子,能跟孩子傾心交流,不要跟孩子鬧脾氣(大人都不讓別人跟自己發脾氣何況孩子呢),孩子敢說實話已經相當不容易了。后面的做法就是嘗試逆著老師的要求,如果孩子的老師要求不嚴厲(肯定有不管不顧孩子學習咋樣的老師),這一學科您就必須嚴格要求孩子多下功夫了。如果某學科老師過于嚴厲,作業量過大(這完全是一種摧殘手段),就絕對不能讓孩子跟著老師了,家長要適時的給孩子調整,一起想辦法既適應老師,又不能讓孩子累著。著眼于孩子的未來,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大可不必讓孩子透支智力和體力。
我一直堅信“5+2﹤5”“7-2﹥5”,可是現實的老師并不是這樣的,周六日留大量的作業用來彌補五天工作日的缺陷,這樣適得其反,越來越糟糕,形成惡性循環。周六日是我們工作休閑的時間,同樣是孩子學習休整的時間,應該放棄短時分數利益,放眼長遠健康發展,把周六日的時間讓孩子自己自由支配。為了孩子不偏離期望,家長可以陪著孩子,您會發現跟孩子一起玩有多快樂!
我的兒子小學三年級時寫作文,曾發表令我振奮的觀點:“我堅決反對死記硬背!”,我想是從讀伽利略、牛頓、達爾文、愛迪生、愛因斯坦等著名人物的故事中學來的(這些人物小時候曾大致都被老師斥為不可救藥、根本沒有前途)。兒子小時候,一到周六日我就跟孩子一起玩,作業完不成我是允許的,就是在高一高二時,我還帶著孩子去北京旅游、看足球賽等。孩子升初中,在學校考了248名,與250沒啥區別(在全縣那就到“孫山”里去了),不過學習的名次總是一次比一次提高的,一直到高三能進入一中前十名。
請不要讓我們的孩子完全依賴學校。
多數的家長以為把孩子送到升學率高的學校就可以了,甚至使勁往重點班擠。到了高中,我還贊成。在小學初中就不能這樣,升學率高是以淘汰大批的孩子作底墊的,再有到了高中一般農村的孩子更有后勁。
培養好孩子請不要過于指望校長。校長必須把安全穩定工作放在第一位,有些校長做好這項工作就滿足了,“深入課堂”、“關注生命”、“反思創新”等等九霄云外了。稍好的校長重獎通過強壓學生(把此稱之為敬業)取得高均分的老師(稱之為優秀)。當今愛學習的校長并不是太多,真正落實課改的少之又少。好校長的思想僅局限于自己的學校,把他的思想移到傳統應試的學校必然得到的是不受尊重。我讀過很多貶斥杜郎口的文章,正是基于此。
最好不要給孩子添加“拐杖”。
有些家長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熱衷于給孩子找輔導老師或強行讓孩子上輔導班,這樣的做法無疑是給孩子加上“拐杖”,應該慎重考慮,如果孩子想加強某一學科或某幾學科,可以隨時找高人指點(其實學習好的同學或大學生是最好的,而不能是教孩子的老師),孩子有強烈的愿望提高某科進輔導班學習,也可以答應,除此之外我認為是沒有必要的。有的家長也給孩子輔導功課,我不贊成,跟孩子說:“這是您應該完成的,更深入想想,再嘗試做做”、“相信您自己能很好解決這個問題”等等的話就可以了,我們不能采取幫助孩子完成作業的行為。隨著孩子年級的升高,輔導跟不上了,沒有了這個“拐杖”,結果可想而知。很多在小學初中成績好的孩子,到了高中掉下隊來,多數是因為“拐杖”缺失了。
家長輔導好孩子最主要的是讓孩子感到學習是快樂的。
評價孩子學習好壞,最關鍵的是看孩子學習是否快樂。孩子學習是否快樂往往決定著未來的是否成功。這正像爬山一樣,一開始山下聚集了很多人,攀登到山巔的成了極少數。那些情緒快樂、享受登山的人,中途多慢也會到山頂;覺得苦和累的,一開始不管多快,最終停在山腰。實際上很多的孩子覺得學習很苦,就算尖子生也有這樣的,令人堪憂。我認為只要是孩子能從學習中不斷悟出快樂,您就不必擔心,盡管一時分數低也沒什么。
家長應努力成為孩子的心理醫生,當今的孩子自制力多不夠,抗挫折能力欠佳,往往煩惱有很多,這些煩惱在學校是很難解除的,老師畢竟沒那么多精力解決所有孩子的問題。最好的醫師是家長,因為了解孩子最透的是家長,需要耐心和好方法,幫助孩子快樂地學習,心情愉悅地善待他人。
在孩子享受學習的基礎上激勵孩子自主。
我們應該明確一點,就是最好的學習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幾乎所有的偉人都是通過某些領域的自主學習成名的。由此,最好的目標、計劃是孩子自定的,效率最高的預習是孩子的自主預習,效能最好的作業是孩子的自主作業,效果最好的復習是孩子的自主復習,效績最實的檢測是孩子的自主檢測。家長應該嘗試盡量地幫助孩子盡早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對未來大有裨益。學習總是被動的孩子往往不會有大出息。
學習好壞還跟很多非智力因素有關,比如興趣、氣質、意志、習慣等,每一點都很重要。我讀過也寫過一些關于這方面的文章。我認為沒有必要家長刻意地去做某一方面或某幾方面。通過提高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讓孩子的潛能迸發出來,讓我們的孩子快樂學習,不斷進步。這樣的孩子就肯定是好孩子,將來必會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