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師生互動的有效語文課堂
中學
【摘要】:師生互動的有效語文課堂營造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創設豐富生動的教育情景;設計科學、精巧的課堂提問;實現課堂精彩的“動態生成”。
【關鍵詞】:新課改 師生互動 有效語文課堂
新課改提出“教學過程是一種交往過程”,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師生交往的互動、互惠的教學關系。教師只有與學生交往互動才能了解學生所需所求、所思所惑,才能真正實現與學生共識、共享、共進。因此有效語文課堂,應該是師生配合默契,心理同步,思維共振,情感共鳴的課。
一、師生互動的有效語文課堂必然性
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以知識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 教師只負責教,學生只負責學,教學關系成為: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這種“一言堂”“滿堂灌”剝奪了學生的自主性,剝奪了學生與課本、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學生與社會的對交流機會,排斥了學生對知識的直接感受與體驗。這種只有知識講授,沒有思想碰撞,更沒有情感交流的課只能讓學生昏昏欲睡,苦不堪言,而老師自己也是口干舌燥,索然寡味。這種課不要說對學生的能力的長遠發展不利,就是對眼前的知識的掌握也是低效的。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能,要讓語文課堂體現“愉悅性、自主性、有效性”,有效的師生互動必不可少。
語文課內容具有開放性,需要語文教師挖掘文章與學生原有生活經驗的結合點,激活原有經驗,喚醒生活體驗;語文學科注重體悟,“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讀者對一部作品的解讀過程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每一個人的解讀都有自己的獨特性;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也豐富多彩,一堂語文課,可以深情誦讀,可以伏案疾書,可以針鋒相對,可以屏聲靜氣……所有這些都決定了語文學科教學過程應是教師、學生與文本之間平等對話的過程。
現行語文教材構建了多重對話平臺,它以人文話題統領專題,以探究為核心,忠實地體現了以人為本,注重人文教育、促進學生語文素養提高、有利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等精神。同時,在新課程標準中,關注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能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也成為其反復強調的內容。教師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導學生在學習中自主發現問題和自主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善于運用教師教給的學習方法在自己的學習中靈活運用,形成知識經濟社會所需要的自學能力、自主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這就要求教師盡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把主宰權還給學生。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在這種師生互動的寬松自由的氛圍里,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我想學生的思維將被真正的激活,課堂教學也將大放異彩。
二、師生互動的有效語文課堂的具體實施策略
營造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
教學氛圍的民主,對于教學互動主要在于尊重或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語言表情、思想情感更加充分的互動起來。只有在民主、輕松、 愉快、和諧的課堂氣氛中,學生才樂于主動思維,大膽質疑,積極探究,才樂于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因此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是教師與學生有機、和諧、良性“互動”的基礎。
創設豐富生動的教育情景
豐富而生動的情景創設,不僅能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學生帶著積極地心態主動親近文本內容,感悟文本情懷,探索文本內涵,而且為學生提供了可貴的心理空間、思維空間和人際空間。高效的情景創設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更好地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品質,豐富了學生的情感追求,從而使靜態的知識被學生動態化地吸收。為此,課堂就會變得輕松愉悅,生動活潑,在情感的交流、思維的碰撞中,師生的互動也就成為自然或必然。
設計科學、精巧的課堂提問
在有效語文課堂教學中,科學、精巧的課堂提問能把學生的思維活動和言語活動吸引到問題情境之中,使學生精神集中專一,思考問題系統深入,能夠直接引發并促進課堂教學的互動和對話。當然一節課設計多少問題要有度,太多、太雜的“滿堂問”,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只是表面上的“互動”,形式上的“互動”。課堂提問要有針對性,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必須是課堂教學內容的精髓,通過課堂提問要解決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課堂提問要有一定的開放性,開放性的問題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奮點,有利于學生從文本中尋找教學目標的生長點,并在教師的引導鼓勵下進行多樣化的解讀,推動教學的“動態生成”;課堂提問要注意時機,問題提出后要善于引導學生去討論、思考、探究,要給予學生充足的討論、思考、探究時間,要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回答;課堂提問還要注意梯度,教師設置的問題最好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階梯性的問題系列。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思維活動由表象到本質、由簡單到復雜的逐步展開。
實現課堂精彩的“動態生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是不斷生成的,在課程生活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活的生命體的相互碰撞中不斷生成新的教學資源、教學內容、教學程序,乃至教學目標。”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也指出,“要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的觀點來看課堂教學。”而傳統的課堂教學特別重視預設,但是再好的預設也無法預知課堂教學的全部細節,而且預設過多過細反而使我們的的課堂教學程式化呆板化,教學氣氛自然死氣沉沉。因此,只有高效的師生互動,才能使師生的思想活動從預設性教學中擺脫出來,才能讓個性的思想在文本中自由馳騁,在交流中急劇碰撞,在探究中不斷享受。可以說沒有有效的師生互動就不會有生成,沒有生成的互動也只是淺層次的互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只有不斷推動課堂的動態生成,才能使我們的課堂互動真正靈動起來,才能使我們的課堂真正煥發生命力。
綜上所述,有效課堂就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課堂,是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動的課堂,是學生對所學內容主動實現意義建構的課堂。作為一線教師只有充分認識課堂師生互動的必要性、重要性,積極研究探索新課程標準下提高師生互動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效能,才能真正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唐毅《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策略 》
2、梅里爾·哈明:《教學的革命——創新教育課程設計》 宇航出版社
3、周穎杰《師生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