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難免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父母要及時糾正他們。可是,批評孩子也是有藝術的,在吃飯的時候不能批評孩子,放下老師的電話后不能馬上批評孩子,沒弄清原因不能批評孩子,尤其在公眾場合不能批評孩子,孩子再小也有自尊心和羞恥感。
前些天,在新開業的棗莊萬達廣場門口,我看到一位年輕的媽媽正在大聲呵斥她的孩子。只見媽媽滿臉漲紅,對孩子非打即罵,那個約七八歲的孩子低著頭滿眼噙淚。來來往往的人都會朝他們望上幾眼,有位路過的老奶奶看不過去,走來勸那位媽媽,沒想到卻適得其反,火上澆油,怒氣沖天的媽媽再次抬起腳踢了孩子屁股兩下。因為孩子嚇得一動不敢動,只是不停地哭泣。
孩子或許真的犯了錯誤,但是犯錯是孩子的權利。選擇在大庭廣眾之下批評孩子,也許非常有力度,讓孩子久久不忘。這樣做,可能幫孩子改正了一個錯誤,卻又犯了一個更大的錯誤——傷害了他幼小的心靈。即使孩子在外面闖了很大的禍,父母也要忍住,回家關上門之后再教育孩子,一定要在外人面前給孩子留足面子。
教育切忌簡單粗暴。父母應該站在孩子的立場,以朋友的身份真誠地與其溝通,通過交談引導孩子明確自己錯在哪兒、可能產生什么后果、以后如何避免等。當然,也有些孩子自控能力比較差,教育多次仍然不改,這就需要家長和老師有足夠的耐心,為他制訂階段性的目標,給他足夠的時間,讓他一點一點改。對于短期的進步及時鼓勵,培養他克服缺點的信心。
教育孩子是一門藝術,批評孩子更需要講究時間、地點、方式和方法。有涵養的父母絕不會肆意地發泄不良情緒,隨意批評孩子,因為他們知道孩子的自尊心比什么都重要。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孩子的自尊心就像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那樣,弄不好就要抖落,我們應十分小心。”
(作者張思文 單位: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奚仲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