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職責是引導而不是輔導
先被作業虐哭的是孩子
期末臨近,試卷練習紙雪花般越積越厚。娃放學一進家門就宣布:“我要轉學!這個學校我再也待不下去了!今天又要寫作文,而且今天內完成!還不如生病,就不用上學,不用寫作業了!”晚上,娃果然開始咳嗽,還拒絕吃藥,精神萎靡,發呆發蒙。我又急又氣又不能替他做,只能任由娃慢慢磨啊磨,任由自己的心揪成一團。(廣州市教育研究院 劉榮秀)
不允許作業出錯缺乏科學性
家長指導家庭作業如果像工廠班組長監督、指導流水線操作工人一樣,要求在規定時間內高質量完成,高度控制的方式和氣氛使作業成了完全被動狀態下的勞作。更奇怪的是不允許孩子的作業出錯,類似“這么簡單的題目竟然還錯!”的咆哮是缺乏科學性的。學習本身就是在不斷試錯中完成的,如果全會做,為什么還要練習呢?就像要求所有孩子的考試都得滿分一樣,不合情理。(蘇州科技城實驗小學校 徐瑛)
過多輔導可能導致孩子厭學
家長的責任是認真檢查督促,讓孩子養成自覺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不應承擔過多的輔導任務。有個孩子經常不能獨立完成家庭作業,要爸爸幫他解決,遇到有時爸爸也不會,他就哭鬧。爸爸被孩子弄到心煩,一次正在忙自己的事,就把孩子罵了一通,還說了幾句對老師不滿的話。孩子沒有完成作業第二天被老師批評,就開始討厭這個老師,課上不認真聽講,學習成績不斷下滑。(江蘇如東縣九總小學 陳鐵)
虐哭家長的作業毫無價值
作業的布置事關師德。作業不認真設計,要么量太大,學生根本沒時間完成;要么題太難,學生不會解答,只能說明教師工作態度敷衍。有些作業很多家庭因為經濟跟不上而難以完成,比如在電腦上完成自己的旅游見聞等。沒有電腦的貧困家庭怎么辦?從未走出大山的父母怎么辦?那樣的作業,不僅虐哭了家長,還將虐哭整個社會。(江蘇省泰興市特殊教育學校 常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