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養成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首要任務
《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頒布實施,是進一步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的一項重要舉措,是指導和督促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全面貫徹和落實中央有關要求,把“全面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作為首要任務,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師德師風建設制度規范體系,逐步形成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的有力舉措。我們要在概括和總結師德建設多年來的實踐探索的基礎上,結合新的任務和要求,加快師德養成,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全方位推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
師德素養要與育德能力同步發展。《意見》明確提出“突出課堂育德,在教育教學中提升師德素養”,這既揭示了教師所承擔工作的基本特點和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規律,也指出了師德素養提升的重要場域和關注點。從師德素養與育德能力的關系上看,兩者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師德”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包括與教育活動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具體又可以分解為教師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為、道德習慣等;“育德”是教師有目的地培養受教育者道德品質的活動,教師育德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本身的道德情感、意志、信念、行為、習慣養成。由此可見,確立高尚師德是教師育德能力發展的關鍵,提升育德能力是促進師德發展的進一步要求,也是對教師教育教學專業能力全面要求的應有之義。師德素養的提升需要在育德過程中以及育德能力逐步發展的過程中加以實現。
師德素養要在落實學科育德中提升。基礎教育學校有一項任務,就是要幫助全體教師深刻認識、科學把握學校各項工作的育人功能和育德價值,特別是中小學絕大部分教師是從事學科教學任務的,學科教學是育德的重要陣地,也是師德對學生產生“潤物細無聲”影響的重要場域,應當引導教師以學科本體認識為突破口,合理挖掘教學內容和載體所蘊含的德育元素,同時以自己言傳身教的正確價值觀、人生態度和人格,去追求學科教學中的德智融合。任何學科的任教教師都不僅要向學生解釋知識是什么,而且要讓學生了解所有的學科對學生成長的意義,讓所學的知識和學習過程成為學生個人和社會相聯系的紐帶。教師在所任教學科教學中,應該把學科知識內化為學生精神發展和品德提升的智力基礎,教學的組織形式應該對學生形成合作、包容的心理品質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學過程所營造的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圍,能夠有利于學生形成創新精神和追求真理與正義的品德,教師在教學中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敬業精神,在學校生活中體現的人生準則和處世規范,應該成為學生的榜樣。因此,師德素養以及師德建設要和“學科育德”的使命緊密聯系。
師德素養要與教師的專業生活緊密結合。由于師德問題不僅僅是單純的道德或品格的問題,而更多的是體現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與教師專業行為融合在一起的綜合性問題。因此,師德建設中應深度關注教師專業生活,全面部署師德素養提升舉措。教師專業發展需要創造各種主客觀條件,教師師德素養的提升同樣如此。需要關注其提升的不同場域:教育的場域,非教育的場域,在教育的場域中又包含了課堂內、外;在非教育的場域中,又涉及到了社會和個人。這足以說明師德既有社會屬性,又有個人屬性。促進師德提升措施的設計與實施,既要關注師德的社會發展需求,又要關注師德的個人發展需求。
師德素養需要通過師德培訓得以提升。有效的師德培訓往往需要依托教育實踐的場域,結合教學實踐進行。因為引導教師在育德實踐活動中,包括在學科課堂教學中,通過實踐、反思,逐步加深對教育“立德樹人”本質的理解和感悟,加強在本人任教的學科教學中踐行教育規律、體現育人導向的自覺,都是比較接地氣的師德培訓,也是落實《意見》提出的“把握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增強育人的主動性、針對性、實效性,避免重教書輕育人傾向”的路徑。因此,師德提升途徑應當更多地依賴于在師德踐行的場域而不是脫離實踐場域的說教,從而實現師德素養和育德能力的同步發展。
在師德培訓方案及其實施中,要把以“學科育德”為主題的內容與師德提高的要求緊密結合起來。幫助各學科教師明確各學科課程標準和教材中的育德內涵,掌握中小學縱貫橫通、分層遞進、整體銜接的學科育德目標序列。同時,以對學科本體認識為突破口,幫助各學科教師明晰學科的育人功能和育德價值,自覺發掘育德內容,厘清向學生傳遞、落實的路徑和方法,實現學科教學中的德智融合。在學科育德的過程中,教師師德踐行也融于教學,從而使學科教學的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知識增長與德行升華相統一的場域。
師德培訓還要深度關注教師的專業生活。對新入職教師而言,首要的是幫助其樹立起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認同感,在此基礎上幫助其建立職業生涯和職業發展的清晰目標。對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而言,核心目標是教師專業素養和教育境界的提升,要達到這一目標,需要設計包括師德與素養、知識與技能、實踐體驗三大類課程。其中,“師德與素養課程”建設的目標應定位在強化師德教育,實施敬業愛崗、熱愛學生、嚴謹治學、為人師表等為主要內容的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培訓;著眼于教師育德意識和能力提高,開展以法治素養、人文素養、科學素養、情操修養和身心健康等為主要內容的綜合素養培訓。其余兩類課程也都要結合立德樹人根本要求的貫徹融合師德要求,避免出現“兩張皮”的現象。
總之,在新時代我們要按照師德養成的基本規律和內在邏輯,堅持在促進教師整體發展的目標下把促進師德養成作為首要任務凸顯出來,引導和啟發教師不斷提升職業道德修養,并踐行于工作和生活之中,貫穿于整個教師職業生涯的始終。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 尹后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