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為常用中藥。始載《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
別名:藥百合
來源:為百合科百合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百合以及山丹等多種百合屬植物的地下干燥鱗莖片。野生或栽培。
產地:主產于湖南、浙江、江蘇、四川、安徽等地,其他各省亦有生產。
性狀鑒別:本品呈長橢圓形或類三角形的瓢片狀。背面外突,腹面凹入,中部較厚,邊緣較薄呈波狀彎曲并向內卷。一般長1.5~5厘米,寬0.5~2厘米,厚1~3毫米。全體乳白色至淡棕黃色,光潔細膩呈半透明狀,有不甚明顯的縱脈紋數條(維管束)。質堅硬而稍脆,斷面略平坦而現顆粒狀。氣微,味微苦而稍粘。
以瓣片均勻,肉厚,色白,呈半透明狀者為佳。
主要成分:含水解秋水仙鹼、淀粉、蛋白質、脂肪。
藥理作用:利尿清熱、潤燥止咳鎮靜。
炮制:生用或蜜制。
性味:入心、肺經。
功能:潤肺止咳,清熱,安神,利尿。
主治:勞咳咳血、虛煩驚悸,浮腫,小便不利等癥。
臨床應用:1、用于治療干咳久咳,或肺熱咳嗽恢復期,余熱未盡,仍有咳嗽,用百合協助清熱鎮咳以善后。又治陰虛咳血,配養陰和涼血藥,方如百合固金湯。
2、用于清心安神,治熱病后余熱未清,心悸、煩躁,夜間尤甚,小便短赤,取百合能利尿清熱而安神,需配知母、生地、滑石、淡竹葉等。至于治一般心熱煩躁。可用百合配蓮子、龍眼肉等,水煎服。
用量:3~9g,量小無效。
處方舉例:
百合固金湯(《醫方集解》):百合24g,生地9g,熟地9g,玄參15g,川貝母9g,桔梗9g,麥冬9g,白芍9g,當歸9g,甘草6g,水煎服。
注:
1、百合屬植物眾多,有山丹、細葉百合、卷丹、麝香百合等,均能作百合藥用。既有栽培也有野生,分布遍及全國各地。
2、家百合主產浙江,原植物為百合屬卷丹的鱗莖瓣。商品瓣片大小均勻,顏色較白或淡黃白色,苦味較淡,多供食用,亦供藥用。
3、野百合主產湖南,商品瓣片大小不一,生鮮時鱗莖有白有棕,經水煮硫磺熏制后,仍有白色和棕黃色等不同色澤,苦味淡重不一,習慣認為療效較高,故多作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