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朋友跟我說,我希望自己永遠是小孩子,你們永遠是大人。問ta為什么會這么說,ta說,因為人長大了之后,就會面對死亡。
于是我們聊了一下死亡的問題。
盡管很多時候,我們想回避這個話題。但死亡,終究是所有人都要面臨的一個終極問題。不管是身邊人的離去,還是新聞報道中的突發事件——死亡看起來離我們很遠,但有時也很近。
今天,就讓我們就從科學的角度,來探討一下「死亡」這個話題。你放心,這期內容很重要,但并不沉重。
點擊觀看視頻:
先說導致死亡的原因,最常見的有哪些?是疾病?還是意外?
可能每個人的答案都不盡相同。
近日,法國召開的歐洲心臟病學會2019年學術會議上,前瞻性城鄉流行病學(PURE)研究公布的,關于死亡原因的一項重要成果,可能會讓你感到震驚:通過改變12個危險因素,現有發生的超過75%的死亡都可以預防。(該研究結果同步在線發表在《柳葉刀》上)
《The Lancet》(《柳葉刀》)
更讓人難以相信的是,一些我們可能低估的方面,比如教育程度,握力等,卻是影響死亡的極大因素。
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吧。
2005年1月6日至2016年12月4日期間,PURE在全球五大洲21個國家,近900個城市和農村社區,選取了155722名參與者進行了隨訪研究。
高等收入國家(HIC)17249名(11.1%)
中等收入國家(MIC)102680名(65·9%)
低等收入國家(LIC)35793名(23·0%)
受試者平均年齡為50歲,58%為女性,在大約9年半的隨訪期間,共有10234例死亡和7980例心血管疾病。
讓我們先來看一組最直觀的研究成果。(第一組對照)
首先,71%的心血管疾病與12個可預防的因素有關,其中高血壓是最高的危險因素,影響了22.3%的心血管疾病,其次為高膽固醇(8.1%)、室內空氣污染(6.9%)、吸煙(6.1%)和飲食不健康(6.1%)。
與之相對應的,75%的心血管疾病導致的死亡與12個可預防的因素有關,影響最大的是教育程度低(12.5%),其次為吸煙(11.3%)、握力低(12.6%)、飲食不健康(11.1%)和高血壓(8.8%)。
我相信看到這個結果的你,會和當時看到研究的我一樣,驚訝于「教育程度低」和「握力低」對死亡的影響。
教育程度低或許還能解釋得通,但握力低……難道是因為掉下懸崖時,因為握力低導致抓不住石頭而摔死嗎?
言歸正傳,這兩個因素我們稍后再說,再來看一下其他的結論。
因為研究是針對心血管疾病與死亡的,所以「第二組對照」是因心血管疾病導致的死亡和非心血管疾病的死亡。
對于前者,高血壓是最高的危險因素,還有幾種5%以上的危險因素,如圖所示:
而在非心血管疾病的死亡中,吸煙是最高的危險因素,其次是教育程度低、握力低、飲食不良和家庭污染。
此外,研究還通過以收入區分國家組進行對比。
在包括加拿大、瑞典、沙特阿拉伯等在內的高收入國家中,煙草是導致死亡的最大因素。這可能是由于煙草對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癥,和呼吸道疾病等幾種非傳染性疾病都具有很大的影響。
高血壓和腹部肥胖是第二大危險因素,這也說明,心血管疾病對死亡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數據也顯示,某些高收入國家也需要改善教育,因為受教育程度低是高收入國家的第四大死亡原因。
說完了高收入國家,再來看看包括我國在內的中收入國家,和低收入國家。
在中國、波蘭、巴西、南非等中收入國家,和印度、坦桑尼亞、津巴布韋等低收入國家中,低學歷對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關聯最強。
或許在這些地方,受過教育和未受教育的人之間差距更大,因而教育因素會更顯著地影響死亡。
其他若干危險因素,如握力低、飲食不良、家庭空氣污染等,相比于高收入國家也有更大的影響。
另外論文指出,在一些中收入國家,盡管低學歷的影響更大,但高血壓、腹部肥胖、高血脂、吸煙等影響也很顯著,雖然研究沒有明確指出是哪些中收入國家,但這幾種因素和我國的情況比較類似,或許這應該值得我們重視。
好了,通過以上結論,想必大家對PURE的研究成果有了大概的了解,這和你一開始想的答案有多大出入呢?
那么,接下來,知道了這些結論,對我們的生活和生命有什么意義呢?
按照PURE的說法,這12個導致死亡的危險因素,都是可以主動回避的。
這其中,有一些常規性的危險因素,例如三高癥導致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在現代社會已經屢見不鮮。
教育程度低的影響可能被大家所低估,研究表明,教育改革可以降低各種疾病的死亡率,而通過提高教育水平,非疾病原因的死亡也會減少。
其中原因可能是在意外發生時,受教育程度高可以幫助我們回避風險。例如在火災、地震發生時可以有效逃生等等,或許, 知識的力量比我們想象的要大得多啊。
另外,上文中提到的,有些匪夷所思的“低握力”(原文low grip strength),大致可以理解為不經常進行體育鍛煉(因為握力可以反映人的整體鍛煉情況)。
研究表明,低握力對死亡的影響,可以與其他幾種常規性危險因素對死亡的影響相提并論,雖然尚不明確身體強壯是否會直接減少死亡,但身體虛弱的人可能會有更大患潛在疾病的風險。
此外,研究還指出,在鈉消耗量高的地區(例如中國和中亞),以及對鈉比較敏感的特定人群(例如高血壓患者),減少食鹽攝入量會降低死亡風險。
因此,可以有針對性、因地制宜地,對這些地區的人群進行食鹽量控制。
另外,控制環境污染會減少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風險。
尤其在中低收入國家里,由于家庭中較多地使用煤油或煤、炭等固體燃料,影響會更明顯。因此,通過集中精力減少這類燃料,可以減少家庭空氣污染,甚至改善全球的空氣環境。
值得注意的是,PURE的研究還有一些局限性,比如樣本沒有涉及到西非、北非和澳大利亞的數據。所以研究結果可能并不適用于所有國家和地區。
另外,雖然大多數危險因素是通過客觀測量得出的(例如血壓、血漿脂質濃度、握力、環境空氣污染、鈉排泄等),但還是無法完全避免誤差。
不過,這項研究還是有很大的價值,例如它確認了,減少煙草使用、控制三高是重要的全球性策略,而在某些地區,改善社會經濟因素(如改善教育水平)和環境因素(如空氣污染),對人類的生命,可以有巨大的收益。
對于我們個人而言,其實也是有很多方面可以注意的,比如,通過加大個人教育投資,提升知識儲備,積累人生經驗來實現延年益壽。
又比如,拿起角落里多次想要轉賣掉的健身卡,叫上好兄弟去健身房一起強身♂健體,與好姐妹一起交流♀感情。
少吃些鹽,既能減肥又有助于身體健康,盡可能使用清潔能源,平時家里多通通風,也要控制和減少吸煙量。
養成這樣良好的習慣,可以幫助我們規避目前存在的75%死亡風險。
人的一生不像游戲,沒有復活卡。“人被殺,就會死”,我們也做不了什么,但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會把生命看得如此珍貴。
既然有很多因素是我們可以改變的,那么,別再把自己關在不通風的屋里,一邊吃著很咸的薯片,一邊抽煙,不好好學習,又賴在床上不動。
按照上面所說的,行動起來吧~
知識不應用來炫耀,而是幫助我們成為更好的人。相信看了這期節目的你,對知識應該有更多渴望與追求了吧?那么,傳遞知識的《木魚說》,是不是要期期都看,再點個在看或轉發分享給你愛的人呢?
好了,大家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