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印象中,成語大多應該是由四個字組成的,比如“同仇敵愾、力挽狂瀾、臨危不懼、中流砥柱、恍然大悟、勇往直前”等等,讀來都朗朗上口。其實,除了四字成語外,有許多三字成語也常常被人引用,比如人們非常熟悉的“莫須有”。“莫須”二字是宋朝人的口語,是“大概”或“也許”的意思。“莫須有”就是也許有,形容無中生有,羅織罪名。
此語出自《宋史·岳飛傳》。紹興和議之后,秦檜唆使其同黨萬俟卨向宋高宗呈上一道捏造岳飛抗金時擁兵不救、放棄陣地等許多“罪名”的奏折。此后秦檜再收買張俊、王貴、王俊去誣告岳飛兒子岳云曾寫信給張憲,欲與之共同發動兵變。隨及,岳飛、岳云被捕入獄。老將韓世忠忍不住,去質問秦檜岳飛何罪,“檜曰:‘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世忠曰:‘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后來用以表示憑空誣陷。
除了莫須有外,還有許多三字成語常常見諸書刊報端,現摘引一二,與諸君分享。
“露馬腳”的意思是顯出破綻、暴露真相。相傳,這個詞與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有關,馬皇后生就一雙大腳,為了避免尷尬,她總是用衣服的下擺或裙子將腳嚴嚴實實地遮蓋起來。有一次,馬皇后乘轎上街頭,忽然一陣大風吹來,將轎簾掀起一角,馬皇后擱在踏板上的兩只大腳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這件新鮮事傳開來,轟動了整個京城,因為是姓馬的露出了腳,“露馬腳”一詞便流傳到今天,所以現在,對不便公開的不光彩的事的暴露,都稱為“露馬腳”。
破天荒,指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的事而突然發生的事,舊時文人常用“破天荒”來表示突然得志揚名。相傳荊南地區的士子參考科考多年未中,被外地讀書人譏為“天荒”,是譏笑那里幾十年沒能有一個人上榜提名。唐宣宗大中四年,荊南應試的考生中終于有個叫劉蛻的考中了,總算破了“天荒”。后來,形容從來沒有過的事,或第一次出現的事,被稱為“破天荒”。
“不倒翁”不倒翁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兒童玩具,最早記載出現于唐代。形狀像人而在造形和重量上制成一經觸動就搖擺然后恢復直立狀態。后來,不知是哪位民間藝人見此"捕醉仙"煞是喜人,便加以改進,制成了頭戴烏紗、身著官袍的不倒翁玩具。正因為這一形象的出現,“不倒翁”也用來比喻某些善于應付環境而能長期保持自己權位的人,有貶義。
“東道主”指的是古時中國民間宴請款留賓客的主人。客人由西來,則稱主人為東道主,客人由南來,則稱主人為北道主。此詞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緊箍咒”一詞大家都很熟悉,是出自《西游記》中觀音菩薩傳授給唐僧用來制服孫悟空的咒語,能使孫悟空頭上的緊箍收縮,頭痛欲裂。后來比喻束縛人的框框。
“打秋風”,意謂“因人豐富而抽索之”,故而也叫“打抽豐”,即指假借名義、利用關系向人索取財物或贈與的一種社會現象。關于“打秋風”的出處,歷來有很多說法,有人說是從“吃蹭飯”這個詞的地方口音演化而來,有說源自江浙,又有說源自廣東,沒有定論。至少明清時,它就在小說、戲曲中頻現,贛人湯顯祖、晉人羅貫中、皖人吳敬梓都曾涉筆成趣地用過它。可見,此俗倒是南北皆宜。
除此之外,活在口語的三字成語還有很多,比如“拍馬屁”、“吹牛皮”、“苦肉計”、“單相思”、“馬后炮”、“二百五”等等。你所熟知的三字成語還有哪些呢?歡迎在評論區分享給大家!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