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得好不如生得好?嫁三個皇帝悲苦到老,生三個皇帝優雅一生。這兩個美女名字相同,一位嫁三個皇帝一位生三個皇帝,誰命更好?
現在人都明白一個道理,一個人的命運如何,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而在古代,個人的命運往往會被他人左右,尤其是女人,自己的幸福不是自己所能夠爭取的,而是被他人所主宰。
歷史上有兩位著名的美人,她們的姓氏雖然不同,卻有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昭君”。這兩個人美女就是有著“四大美女”之譽的王昭君與有著“九龍之母”之稱的婁昭君。
王昭君的一生先后許嫁給匈奴父子爺仨三位單于(皇帝),婁昭君的三個兒子先后當了北齊皇帝,都可謂是歷史的傳奇人物。王昭君是被迫出塞和親,婁昭君則是自愿下嫁助夫成龍,主動與被動之間,為她們今后的人生之路早已埋下伏筆,幸與不幸也立地可判。
曾經,在人們的心目中,王昭君是促進民族團結的女英雄,一曲《昭君出塞》感動著無數代中國人。其實,更多時候,歷史只讓我們看到它光鮮的一面,歷史背后的無奈與辛酸,卻被如大漠黃沙般涌來的時間所覆蓋。王昭君出塞和親,就是這樣一個被外表光鮮、內里辛酸的故事。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與貂蟬、西施、楊玉環并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她原本是南郡秭歸縣(今湖北興山)一戶平民之女,漢元帝建昭元年(前38年),新皇帝劉奭海選美女充實后宮,昭君以民間女子的身份被選入掖庭,成為了一名能親近天顏的宮女。入宮以后,由于不肯賄賂宮廷畫師毛延壽,毛延壽就借機報復,在畫像時特意丑化王昭君畫,因而沒能被漢元帝劉奭相中,一直是掖庭的一名普通服務員(具體工作不詳)。
公元前54年,南匈奴的呼韓邪單于被他哥哥郅支單于打敗,只好率族眾南遷至長城外的光祿塞下。為了能與哥哥相抗衡,呼韓邪單于誠意同西漢結好,曾三次進入長安朝見漢元帝,并向漢元帝請求和親,自請為婿。
其實,西漢當時也想在西北邊境有個強力外援,以對抗西域其他異心之眾,所以漢元帝就應允了呼韓邪單于的求親請求,在后宮特選宮女充作漢室之女以嫁,如是,“其貌不揚”的王昭君被選中。能得如此美女為妻,呼韓邪單于欣喜若狂,當時還真想吼上一句“天上掉下個林妹妹”!
有喜就有悲,據傳說,當劉奭第一次看到王昭君時,就被她的美貌所迷,當即就有悔婚之念,但是,一言即駟馬難追啊,漢元帝劉奭只好忍痛割愛,放昭君北行。但是,他心中的不舍太多,一惱之際,就將毛延壽等幾個以技謀私的畫師給宰了。
王昭君到匈奴后,被封為“寧胡閼氏”(閼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將給匈奴帶來和平、安寧和興旺。昭君和呼韓邪單于共同生活了三年,她為呼韓邪單于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師,封為右日逐王。
三年后,呼韓邪單于去世,王昭君向西漢朝廷上書,請求歸漢。透過呼韓邪死后昭君“上書求歸”一事可以看出,昭君并不喜歡待在大漠,這樣的婚姻帶給她的并不是幸福,而是一種無奈。
但是,她的請求并沒得到繼任領導漢成帝的批準,而是敕令她“從胡俗”。于是,依游牧民族收繼婚制,王昭君復嫁呼韓邪單于長子復株累單于。復株累單于從父親手中接收王昭君后,兩人又共同生活了十一年,并育有二女。
復株累單于在位十一年,他死后,“約令傳國與弟”,由同母弟且糜胥(搜諧若鞮單于)繼任南匈奴的單于。依胡俗,王昭君又成為搜諧若鞮單于的老婆,只是,這一次王昭君沒能陪搜諧若鞮單于到老,一年后就抑郁而逝。搜諧若鞮單于在皇帝位上呆了八年后,也掛了。
王昭君去世后,被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后人稱之為“青冢”。
中國歷史上,有個非常混亂的時期,叫南北朝,它上承東晉十六國下接隋朝,是個亂世紛爭,朝代快速更迭,故事繁多的特殊時期。婁昭君就生活在南北朝時期的北魏。與王昭君相比,婁昭君絕對是個“官富美”。
婁昭君,代郡平城人(今山西大同),鮮卑族,出身名門,她的祖父是北魏魏獻文帝跋弘時的內三郎,后來獲封真定侯;她的父親曾任“掌管籍田,征發徒役”的懷朔鎮司徒。那個時代的婚姻,門第觀念非常強,講究的是門當戶對,所以,婁昭君成年后,來提親的富戶達官不在少數,但是,婁小姐卻不為所動,對那些紈绔子弟都不屑一顧(“少明悟,強族多娉之,并不肯行”《北史》)。因為,她心目的有情郎,應該是位偉丈夫。
這樣的偉丈夫終于讓婁昭君給發掘出來了,原來是一枚看守城門的小卒——高歡。雖然只是個服雜役的小兵,但是,高歡的奇偉相貌一下子就打動了婁照君的芳心。她認定,高歡日后必成大器,為了讓高歡盡快走出困境,她派貼身使女私贈高歡錢財。并讓高歡用自己贈的體自己錢上門來提親。侯門之后戀上一個窮小兵,這讓婁家人感覺丟人,百般阻攔兩人的交往。但是,婁昭君是個一條道跑到黑的主兒,只要她認定的事,就是九頭牛也難拉她回頭。最終,家人被迫答應了這門婚事。
高歡本是漢族犯人之后,要想在鮮卑人主導的懷朔鎮出人頭地,那是絕對不可能的。直到他被婁昭君相中,命運之舟才發生了驚天逆轉。婁昭君委身下嫁高歡后,拿出全部家資支持高歡。從此,高歡的人生之路才步步高升,因為從婁昭君的嫁妝中得到匹馬,高歡才晉升為懷朔鎮的隊主。依當時規矩,有馬才有當隊主(下屬100人左右)的資格。
婁昭君不僅是高歡事業的投資人,還是高歡事業上的“合伙人”,她時常向高歡進言,有才必用,不能以私廢公。有了政治資本與經濟基礎的高歡,有機會結識天下英雄豪杰,他從懷朔鎮出發,一路高歌猛進,屢立戰功,官居大丞相、柱國大將軍、太師,實際執掌北魏國柄16年。
婚后,婁昭君為高歡共生養了八個子女,加上其他姬妾所生,高歡一共有二十三個孩子。她為高歡所生的六個兒子分別為,長子高澄、次子高洋、六子高演、八子高淯、九子高湛、十二子高濟。
高歡死后,長子高澄繼任大丞相,在任期間,擊潰叛將侯景,拓兩淮之地,收復河南,是個有作為的丞相。他開始為北齊建立做準備,但是,在受魏禪前夕卻被家奴刺死。
高澄死后,其弟高洋襲位,很快廢掉東魏的傀儡皇帝孝靜帝,即帝位,是為文宣帝。國號齊,建都鄴(今河南安陽北),史稱北齊。文宣帝受禪登基后,尊崇母親婁昭君為皇太后。
高洋是婁昭第一個坐上實際皇位的兒子,只是,這個兒子有些不爭氣,上位后整天沉溺在酒色,在皇位上呆了不到十年就崩了,年僅31歲。
高洋死后,他的長子高殷(北齊廢帝)即位,婁昭君被尊為太皇太后。高殷在位不到一年,就被受命輔佐他的六叔高演給滅了。高演自己取代侄子稱帝,是為孝昭帝。高演是婁昭君第二個登上皇位的兒子。高演繼位后,婁昭君再度為皇太后。
高演在位期間,文治武功兼盛,關心民生,輕徭薄賦,并親征北討庫莫奚,出長城,虜奔遁,分兵致討,大獲牛馬。但是,從侄子手中搶得皇位的高演,卻無力長久消受這種榮耀,即位翌年,便得重病而死。鑒于自己推翻侄子的前例,不好讓自己兒子也被推翻而死,于是直接把皇位傳給了九弟高湛。
高湛即位,是為武成帝,是婁昭君第三個稱帝的兒子,婁昭君仍為皇太后。同年四月二十五日,婁昭君在鄴城北宮去世,年六十二歲。后與高歡合葬于義平陵,謚號神武明皇后。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