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一上任就拿八十萬禁軍教頭開刀,潛逃中收個徒弟躋身梁山23強。此人是80萬禁軍教頭,武藝超群卻沒有綽號,教了個徒弟揚名梁山。八十萬禁軍教頭多厲害?只是個芝麻官,常常遭人碾壓。
《水滸傳》中,有許多好漢都是來自體制內的公職人員,比如小種經略府提轄官魯智深、登州兵馬提轄孫立及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林沖等,都是宋軍中的武官出身。聽官職名稱,覺得高大上,其實,他們都是低級武官,比如這“八十萬禁軍教頭”,也就是禁軍中的技擊教訓,可以說是不入品的,所以,他們雖然武藝在身,卻常遭人打壓,難以自保。林沖就是最突出的例子,結果妻死家破,被逼上梁山。
其實,在林沖出場之前,還有一位八十萬禁軍教頭,就遭到殿帥府太尉高俅的直接打壓。王進出身于武術世家,他的老爹王升就是著名武師,身懷家傳使棒絕技,曾任都軍教頭。高俅未發跡時,也曾學使槍棒,挑戰王升時,被其打傷,從此高王兩家結仇。
高俅上任的第一天,就是給身為禁軍教頭的王進穿小鞋。高俅去殿帥府上任,因為王進半月之前就已請了病假,患病未痊,所以沒來上班。高俅卻不聽下屬的解釋,直接判定王進是關裝病在家,于是派出人馬去捉拿王進。王進只得拖著病體到殿帥府報到。
王進參拜高俅后,高俅仍不放過他,故意找碴整他:“你那廝便是都軍教頭王升的兒子?你爺是街市上使花棒賣藥的,你省的甚么武藝?前官沒眼,參你做個教頭,如何敢小覷我,不伏俺點視!你托誰的勢,要推病在家,安閑快樂!”王進告道:“小人怎敢,其實患病未痊。”高太尉罵道:“賊配軍,你既害病,如何來得?”王進說:“太尉呼喚,安敢不來!”
高殿帥大怒,喝令左右:“拿下!加力與我打這廝!”眾多牙將都是和王進好的,只得與軍正司同告道:“今日太尉上任,好日頭,權免此人這一次。”高太尉喝道:“你這賊配軍,且看眾將之面,饒恕你今日,明日卻和你理會。”
多虧眾人求情,王進才沒被當堂打殘。回家后,又遭高俅派人監視。”回到家中,王進將遭高俅報復的事告訴了相依為命的老娘。還是老娘看得清形勢,對王進說:“我兒,‘三十六著,走為上著’。只恐沒處走。”王進道:“只有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鎮守邊庭,他手下軍官,多有曾到京師的,愛兒子使槍棒,何不逃去投奔他們?”主意一定,王進就設法支開了高俅派來監視他的兩個牌軍,母子倆連夜逃出東京。
王進這一逃,讓高俅怒不可遏,便發下海捕公文,追緝王進。王進的命比林沖好,高俅最終也沒抓到王進。王進一路西行,進入陜西,在華陰縣的史家莊還收了徒弟叫史進。在他的點拔下,史進的武藝大進,并最終坐上梁山的第二十三把交椅。
王進投身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的麾下,鎮守邊關,高俅也難奈他何。其實,《水滸傳》中的王進,是有歷史原型的。據北宋文獻記載,當時真有個叫王進(又名叫王慶)的,系北宋的禁軍將領(文獻中沒說是教頭)王進在京城得罪了高官(文獻中沒指明是高俅),先是逃到到延安小種經略府的故人那守邊關,在西北,王進領兵和西夏的小股部隊有過戰斗,皆獲勝。
后來,王進又投靠河北的戰將種師中和種師道門下任先鋒,在后來的太原戰役中,隨同種師中力戰而死,因功受封,也算是功成圓滿、死得其所了。
所以,當人生遇到強敵時,惹不起,可躲得起,這就是老話所說的“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一味地硬抗,或一味地退讓,都不是明智之舉。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