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河北最干凈的城市”、“天堂之城”
威海:“世界最佳宜居城市”
煙臺:“山海仙境-葡萄酒城”、“避暑勝地”
珠海:“百島之市”、“南海-璀璨明珠”
三亞:“東方夏威夷”
喜歡旅行的朋友,估計對標題中提到的幾個城市都不會陌生。
沒錯,“中國最美的10大海濱城市”這幾個城市均名列其中。前些年,在各大論壇,很多網友還在為“誰才是中國海濱城市之冠”展開激烈爭論。今天筆者從這十個城市中挑選出了最具備可比性的五城市。通過數據的比較分析,或許大家心中就有自己的答案。
對大眾而言,更關心地往往是城市的發展潛力,而這五座(秦皇島、威海、煙臺、珠海、三亞)其實又有太多共性:地級市+濱海城市+較好地自然資源。所以我們在考慮城市發展潛力時,除了像其他城市對比一樣比較綜合經濟實力外,不妨也額外對比下這幾個城市之間的「宜居度」。
一、GDP總額
制圖:東南偏北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局
單純從GDP總額來看,可以看出煙臺相比于其他幾個城市有較明顯的優勢,但是從增速來看,卻顯得相對乏力。煙臺能夠保持較高生產總值的原因,很大程度上還是依仗著先天優勢完成的“原始積累”,畢竟煙臺在建國前就是中國北方少數開放的優質港口,老早就入駐了大批民營企業,所以相比其他幾個城市,煙臺“底子”還是更強。
其他幾個城市呢,秦皇島、威海GDP增速都只能算是中規中矩。發展迅猛的就當屬珠海、三亞。但是兩者屬性很明顯不一樣,三亞原本產值就少,就算有較大漲幅也說明不了什么。珠海作為國內最先成立的特區之一,雖然相比其他特區發展算慢,但是與文中這幾個濱海城市,還是有獨特優勢。
雖說不以GDP論英雄,但是我們還是可以根據GDP情況,將這五個城市分成三個梯隊,第一梯隊:煙臺、珠海 ;第二梯隊:秦皇島、威海 ;第三梯度:三亞。
二、資金總量
制圖:東南偏北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局
資金總量往往代表著某一地區所聚攏的資金,其實它比GDP更能夠反應出一個城市的綜合實力。因為資金總量不僅是一個城市社會、經濟發展運行的結果,也是未來的發展基礎。所以,它不僅代表著實力,更代表了未來發展潛力。
從這一指標來看,梯度劃分情況其實與前文GDP劃分將近。珠海與煙臺資金總量相差不大,但是按增速來看的話,珠海在資金總量上超越煙臺是遲早的事。
三、地方財政收入
地方財政收入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未來政府地“輸血力度”。畢竟關系到社會的“住房保障”、“基礎建設”、醫療衛生”、“科學技術”等的建設,都得靠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來支撐,再不考慮政策扶持的情況下,地方財政收入越高,能夠用于各“維度”的資金,就會越充裕。
從這個指標來看,煙臺的優勢還是十分明顯,無論是在收入總量上,還是在增速上。其中威海、三亞6年時間,財政收入均是呈現出負增長,而往往財收負增長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兩個,要么就是地方財政收入單一,一旦面臨經濟下行,財政即大幅遞減。要么就是地方政府負債率過高。
從這一指標來看,仍然是煙臺跟珠海的獨角戲,其中秦皇島仍然保持著中規中矩的發展態勢。
四、小學生人口
制圖:東南偏北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局
一個城市能否持續高效、快速發展,核心因素還是人。一方面一個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長,代表著更多的人對于城市的選擇。另一方面,人又是服務于城市的對象,所以在城市競爭中,人口一直都是這場角逐中重要的籌碼。
一般來說,統計人口的數據有常住人口、小學生人數等。但是統計局公布的常住人口數往往有政策因素在里面,多少會有失偏頗。但是小學生人數是義務教育實打實統計,所以數據也更加真實。
從這幾個城市的小學生人數情況來看,只有珠海、秦皇島數據還算可觀,均保持在約20%的增速。從這一指標來看,煙臺更顯得“疲勞”。
五、旅游收入
制圖:東南偏北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局
這次比較的幾個城市,均是全國范圍內出名的旅游勝地,所以比較城市旅游收入增長情況,就格具參考意義。
怎么說呢?
對一個城市而言,旅游收入越高,也就代表著接待的人數越多,對該城市而言,城市的“環境溢價”也就會越高。舉個例子,深圳樓市為什么在過去兩年領漲全國?原因很簡單,在市區擁有500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里,空氣質量有超過深圳的嗎?綠化覆蓋率有超過深圳的嗎?海灘有比深圳漂亮的嗎?同理,廈門房價也很高,珠海房價也遠超旁邊的中山、江門,這里面都有明顯地自然環境溢價的因素。
環境溢價對絕大多數城市樓價都是重要影響因素,更不要說對于這類型“旅游型”定位的城市了。從旅游收入來看,這些城市大致也是三個梯隊,第一梯隊:煙臺;第二梯隊:秦皇島、威海 ;第三梯隊:三亞、珠海。
六、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
制圖:東南偏北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局
對大眾來說,一個城市的“GDP總額”、“財政收入”、“資金總量”等指標會顯得太務虛,因為就算指標有所好壞,對個人的體現仍不會太明顯。但是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就不一樣了,它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個人在當地的一個生活成本。
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是指當地城鎮居民食品支出總額占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德國統計學家恩格爾將家庭的富裕程度分為了五個層次:59%以上為貧困,50-59%為溫飽,40-50%為小康,30-40%為富裕,低于30%為最富裕。
從圖表中也可以看出,如果單從“生活性價比”來看,秦皇島、威海很明顯要強于其他城市,而且五個城市中,秦皇島是六年來,恩格爾系數下降最明顯的。煙臺、三亞兩個城市均沒公布2016年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估摸著大概率是因為數據不太好看。
結論
通過數據多個維度的對比,其實不難發現,這幾個城市「屬性」已經十分清晰。
秦皇島、威海這兩個城市更適合居住,發展雖然不及其他城市迅猛,但是各項指標都溫和增長,城市類型典型的小而巧。
煙臺更像是一只“年老的駱駝”,各項指標雖然總量很大,但是增速乏力。
三亞則更像是純粹的旅游型城市,地方財政也高度依賴旅游業,“旅游+地產”的形式更是造成了三亞生活居住的高成本。
珠海在這幾個城市里,如果從經濟的角度來看,珠海這幾個城市中最有發展潛力的一個城市,無論是GDP總量及增速、資金總量還小學生人數各項指標都顯示了這個城市的“后勁”。
【版權聲明:本文為“城市競爭力”原創作品,公眾號轉載此文時,需要在正文前署名,并同時轉載文后的二維碼,否則視作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