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簡史:21世紀的21出“好戲”
文 | 尹沽城
- 1 -
下面是三道情景題,假設你身處其中,該如何自處:
一,人工智能與生物技術徹底結合后,孕婦可以對腹內的嬰兒進行基因編碼,可以定制他/她的外貌、性格、情緒特征及各項生理能力。假設社會自由且平等,那么由于集體審美趨于一致,很可能就造成普天之下皆是帥哥美女;假設社會依舊存在階級和不等,富人的孩子將永遠又帥又聰明地被設計完成,窮人的孩子只能依賴祖上的基因傳承,到時候富人約等于超人,將和窮人變成兩個生物種類,類似人類和猴子的區別。
二,人類進入算法時代,你的出生要由計算機來決定。一旦系統認定你將來可能對社會造成巨大破壞,那么你母親必須強制墮胎。從小到大,你穿什么、吃什么、戀愛婚嫁、交什么朋友、開什么車、住什么房子、喜歡什么音樂和電影等都要由無比正確的算法來決定。算法,就是老大哥,它幾乎總是正確的。一旦你反抗,那么,你面臨的很可能是人工智能醫生、汽車、廚師等取消你享受服務的資格,你將被整個系統遺棄。
三,信息技術革命和生物技術革命之后,人類社會完全可以由少部分,甚至萬分之一的人口來控制維系社會的運轉。多數人類面臨的問題不是失業,而是無用。無產階級再往下“剝削”,會淪落為于社會、自然、歷史及他人完全無意義的“無用階層”。想象一下自己和一根木頭或一個塑料袋沒什么區別。
- 2 -
上面這三個情境不過是《今日簡史》中觸及的眾多議題中的幾個而已。
作者尤瓦爾·赫拉利,這位以色列的超級知識網紅,曾先后出版《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今年,他的“簡史三部曲”終曲《今日簡史》出版。一睹為快,同樣的配方同樣的閱讀快感。
配方,指的是赫拉利的視野和博學,他像一個超級頑童,對什么都感興趣,對什么都無所不涉。世界上現存的學科,對他而言,不存在壁壘和障礙。他可以輕松地駕馭N+1(N≥10)個學科,并從中尋找互相引證支撐的點,用來支撐自己的判斷。智人憑借虛構故事統治地球,那他就是揭露這個過程的知識偵探。
從我個人經驗來說,長久浸淫在文學中,對理科的了解僅限于高中課本的稀薄回憶。打通學科壁壘,互通有無,從中窺探整個人類及文明史的奧秘,那必然是不可想象的。而多數理科學者、科學家等又何嘗不是如此,囿于自己的學科疆土,在里面勤懇勞作,很難以上帝視角去俯瞰和查驗真相。
當然,不可否認,不精一行,很難突破那個學科的天花板。赫拉利絕對發現不了青蒿素,也做不出超級雜交水稻,更不可能用二次量子化方法去精確度量世界。博學者和精學者,于世界而言,不可偏廢。
只是我們見識了太多精學者,突然冒出這樣赫拉利這樣的博學者,便顯得彌足珍貴。他的三本著作,本本都是全球暢銷書,便是明證。
《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一個關乎過去,一個指向未來,似乎有不夠關注現實的嫌疑(其實讀過前兩本著作的讀者會發現,“過去”和“未來”無不指向現在),《今日簡史》的出現,是赫拉利對現實的關懷、警示和希冀。
快感,指的是赫拉利可以輕易地擊穿你的價值體系,也許是因為自己價值體系本身弱不禁風。沒有人能抗拒字里行間總會刷新你對時代、社會和自由平等這些宏大命題看法的書。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你相信你和十萬年前的智人本質上沒有區別嗎?盡管我們有互聯網、飛機和航天飛船,可本質上我們對糖分敏感、慣用集體思維去思考、不斷創造并相信虛構故事的大腦和三十萬年前茹毛飲血的智人沒區別。
如果把人類的本質歸結為大腦,那么大腦并沒有進化多少;如果歸結為身體,身體一定是退化的,每年因肥胖死亡的人數已經超過車禍死亡人數。所以,21世紀的人啊,千萬不要沾沾自喜。
- 3 -
在《今日簡史》中提出人類即將面對的三大挑戰:科技顛覆、生態崩潰和核戰爭。在這樣的挑戰下,原先人類所設計的虛構故事已經不足以支撐我們去應對這樣的挑戰。
沒讀過《人類簡史》的讀者,也許對虛構故事這個概念有些陌生。我簡單闡釋一下:
蘋果有實體,拿得出摸得著聞得到,是真實存在的。國家呢?你能拿出一個類似“蘋果”的國家嗎?那么再說一個金錢,元寶、紙幣和鈔票它們的確可以拿出來,可是在無水無果的荒島,你會用一萬塊錢替換一箱蘋果嗎?說到底,金錢是依附國家和社會而存在的一個虛構的概念,只不過因為我們都認同這個概念,所以金錢才能生效——當處于荒島、月球、甚至核戰爭后的城市,這個概念只要有一部分人不認同,它就會徹底失效。
國家是虛構,國家制度更是一套完美的虛構故事。遠古社會,單靠一己之力很難治理河患、地震、某地天災,故而需要封建主義才能促使社會有效運轉。工業革命之后,社會文明發展需要資本、土地、技術和工人,故而出現資本主義。再往后,資本主義出現弊病:階級分化嚴重,工人苦不堪言,矛盾一觸即發,于是出現改良后的資本主義(也可以理解為自由主義)、社會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經過兩場世界大戰,人們已經認清法西斯主義絕非人類出路。剩下社會主義和自由主義,經過蘇聯破產,人們大多已經知曉真正的出路。
可21世紀的今天,面對三大挑戰,經濟和科技都已經全球化,唯獨政治還囿于國家這個概念無法掙脫。顯然,美國或中國都無法獨立解決全球變暖,也無法解決“核戰爭”。問題嚴峻,人類文明發展至此,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與此同時,我們所面臨的人工智能和生物技術的發展,正在或者即將顛覆我們原有的社會結構和制度,數據將成為我們最重要的資源。未來,我們也許靠販賣自身信息去賺錢;阿里巴巴和騰訊將擁有中國最大的數據庫,靠數據支撐一切商業行為。一旦人類成為具備造物功能的超人類,原先設計的虛構故事,如自由、平等、宗教、文化、科技等都將重新定義,也就是《今日簡史》里涉及到的那“21”個議題,都可能會帶來顛覆和重組。
這是一本“洗髓經”。時代瞬息萬變,我們都是這些即將上演的“好戲”的演員,沒有人能避開。在上帝喊“Action”前,想看劇本、了解角色、并有志于挑選角色的人,請移步《今日簡史》。
尹沽城
201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