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本好書,會不斷地喚醒人類的靈魂,讓人們不再自欺欺人或自以為是。通過閱讀,使讀者了解社會,明白他人,透過黑暗,找到光明。
我喜歡在寫作的過程中不斷地重讀挪威的森林。每一次他都給我新的啟發,令我倒吸一口涼氣,發現我年輕時讀書,不過是陶醉在情節的起伏中而已。
如今,隨著年紀漸長,終于沉下心來,于是讀到了那些文字后面更深的含義。就這樣安靜的一遍又一遍深入地讀下去,直到書中隱秘的觸角漸漸清晰慢慢敏銳抵達于心。
那些幻想那些暗喻那些即可當作悄聲無息如時光流逝的風,亦可作為沉重壓抑殘缺的人生,來作一番探究思考的生之體驗。
很多人起初都會被書中的荒涼、迷惘、那滾滾而來無法言說的寂寞,以及年輕人的愛情糾結所困惑。
以前我總認為每個人都在自己的路上,現在才看到,我們大多數人不過是拋錨在路上空踩油門罷了。
空踩油門,聽著引擎發出的噪音久了,我們忘記了自己出發的本意,我們忘了問自己,也忘記了問同伴,最初我們的計劃是要去哪里,要以怎樣的速度,……我們只知道拼命賺些汽油錢,卻忘記了自己的初衷。盲目地開車,沒有任何安全感——就算系上安全帶甚至戴上安全帽,也時時刻刻害怕著翻車。時間久了對自己的處境也麻木了,聚精會神在開車里,卻不知道排氣管已經被灰塵堵上隨時都會中毒窒息。
為了避免這種窒息,村上在他三十七歲時,決定移民歐洲,他擔心自己這樣稀里糊涂地活下去,這輩子也就如此了。他到了歐洲后,很快寫出了挪威的森林,文字在他筆下澎湃而出,他及時地在生命中拐了一個彎,竟然寫出了優秀的作品,更沒有想到會成為暢銷書。
這不是一本愛情小說。這本書難得的是,透過性的描寫,說明了一個殘忍的事實,男生和女生對于感情和性的認識是如此的不同。男人對性是不會猶豫的,對感情的承諾反而瞻前顧后。書里結尾時和凌子的那一段啪啪啪,很多女生讀完了,覺得是一個敗筆,但那就是男人對女人的客觀態度。女性對真的感情是不猶豫的,但對男性熱衷于生理滿足卻是顧慮重重。這個矛盾在渡邊和所有女性交鋒的主題中反復出現。
本書似乎是想告訴我們,男性只有經過性的迷惑期之后才會懂得感情,女性則需要認識男人對性的看法才能理解男人。
這本書要三十五歲以上才看得明白。只有到達了一定的年紀,你才不會被書中那些大段的性描寫所困惑,作者早已超脫了文字表面的思維,他把深刻的含義隱藏在文字底下。最大的悲哀是人類在現實世界中碰撞后的無能為力。曉吾認為,這是村上最渴望表達的主要目的,其次,那個年代,那些音樂,青春的美好和無奈,以及思考和尋找都是圍繞生命的脆弱所展開的。
他之所以有能力陪跑若貝爾獎九次,是因為他含蓄地剖析了人性以及人的成長之痛,人類生活中正在出現更多的直子和木月,人們會逐漸認識到這一點。
02
時代的發展,關心自己的心理健康,讓自己的精神世界足夠強大,已經成為擺在人們面前迫不及待需要解決的問題。
書中主要出現了八個人,其中有四個人自殺了,木月、直子、直子的姐姐和初美。作者用冷峻的口吻把這些自殺依次擺到我們面前時,像拋下了一個巨大的驚嘆號,社會是一個艱辛的沼澤地,跋涉途中會遇到各種不測和傷害?,F實和夢想距離很大,大到無邊無際,令人絕望。如果不及早練就出鋼纜般堅強的神經,斷裂似乎是早晚的事情。
永澤是書中另一類典型。絕不同情自己——永澤對自己人生的定位,是要做一個真正的男人,就是所做的事不一定是自己想做的,卻是必須去做的。
絕不同情他人——永澤有一個長得不美,但是卻令人憧憬的女朋友——初美。她聰明,善解人意,穿著高雅,一心一意地深愛著永澤。即便永澤向她表明自己沒有結婚的愿望時,她仍然惟有等待而已。這樣一個女子,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永澤在自己的生活與初美的需要之間,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自己的生活,沒有理會初美的痛苦,在初美割脈自殺之后,他僅僅發出了這樣輕描淡寫的感慨:“由于初美的死,某種東西消失了,這委實是令人不勝悲哀和難過的事?!?/p>
永澤的絕不同情的人生態度,使他變得極其冰冷而且強大到無欲則剛的地步——他是一個只愛自己并且往前走的人,任何人無法使他停下腳步。初美如同一個同行的旅客,和他有了短暫的邂逅,但是該下車時,他會絕不猶豫地離開。
這個世界上,的確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是剛強的,卻是自私的,但是,也正因為如此,他們才能在危機重重的世界里大顯身手。不具備強大與冰冷這兩個要素的人,只怕都只會背覆著沉重的“缺陷”,艱難地跋涉在泥濘中。
書里寫了兩類人:主角之所以能讓我們如此喜歡,是因為我們在書中看到了自己和渡邊的共通之處——出身一般家庭;沒錢但不貧窮;本身不是特別優秀,總之,都是在這個社會中活得不算太如意,但也不是太艱難的一類人。
與這群人相對的,村上的小說中,又有一類這樣的人:出身優越,有錢有才華又是顏值擔當。書中有三個人:永澤,初美和直子的姐姐。
但是在作者看來,太出色的人,似乎更是會木秀于林風必摧之。直子的姐姐則用一根繩子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如此看來,初美和直子的姐姐都是心靈不夠強大的弱者。唯一例外的只有永澤。
他是這本書中,出了作者以外,最為豐滿一個角色,尤其是他勇敢地吃掉三條鼻涕蟲的描寫使他瞬間躍然紙上,變得活生生了。永澤是這群人中的典型,也是一個時代的悲劇,這個時代產生了大量的“冰冷靈魂”,他們為自己而活著,這是作者刻畫的非常成功的時代典型。
我們喜歡永澤,是因為在他身上,找到了一些自己。他的生活方式——熱愛音樂、咖啡、冷靜地一個人生活、在孤獨中獨自發現生活中的小小樂趣……
除了永澤,初美和直子的姐姐都選擇了自殺。這絕不是巧合,作者沒有經過深思不會如此去寫。
03
就像書里說的,直子對于渡邊就像海浪中的孤島永遠無法真正接近。渡邊一直在試圖拯救直子,全書的走向,都是環繞著這個拯救的過程而展開。最后,他失去了直子,沒有為她撐起一把傘,本書是一部青春的祭歌。
再回去讀時,發現他在前面一一留下了不少伏筆。因為這些鋪墊和伏筆,直子的病情惡化和自殺的結局都變得順理成章。
挪威的森林,你可以從任何一段開始讀起,你可以讀完了一段再拿起來,然后你看到和第一次不一樣的收獲。一本深刻的好書,可以讓人在不同的年齡,得出不一樣的感悟。
對于文學愛好者,細細研究作品的風格,可以領悟到作者無限博大的心懷和無比豐富的想象。村上很多景色地描寫帶有屠格涅夫的風格,美到令人心碎。
他對音樂的修養,對女性的理解,思維的深刻,文字比喻的奇異,這些都會給我們這些初學寫作的人提供了一個近乎完美的參照。
這本書比追風箏的人更加貼近我們的生活,讀來仿佛就是身邊事一樣。這本書使男人了解女人,同時又使女人了解男人,它更是一本戀愛寶典。
雖然是一本讀起來又優美又沉重,又親切又哀傷的書,但是,讀過痛過之后,成長便開始了。
喜歡本文的同學,你一定會喜歡 我和你在一起,杜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