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農業“接二連三” 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區政協委員 高飛虎
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貫徹中央要求的具體舉措,是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加快我區農業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方向。依托農業,立足農村,實現農業“接二連三”融合發展,重點是創新融合,目的是讓農民致富、農村更美,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經區政協農業委調研,我區目前的發展在總體上處于自發階段,覆蓋領域小、融合深度不足、惠及面有限。一是“一產業”品種繁多,種植規模小,示范帶動力不強。二是“二產業”發展緩慢,加工能力弱,品牌影響力不強。三是“三產業”鄉村旅游檔次不高,同質化較重。
為此建議:
第一,厘清思路,加強規劃引領和政策扶持。根據我區優勢農產品發展區域和現代農業布局,在永川農業“十三五”規劃中,明確“一產是基點、二產是重點、三產是亮點”的產業融合發展思路。圍繞“三山” (箕山、黃瓜山、石筍山)、“四園”( 圣水湖、十里荷香、黃瓜山等三個市級現代農業園區和板橋食品工業園區)“一線”(西三環沿線),從空間布局、產業重點、發展方式、目標路徑等方面,科學制定我區農業“接二連三”融合發展規劃。探索建立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統計數據體系,科學反映融合發展情況,用以指導產業融合發展。在發展理念上面,可以按照“一、三、二”的發展模式推進,即做強一產,重點發展三產業,進而帶動二產業發展。精準施策,推動財政、稅收、金融、科技等扶持政策的有效落實。加快資產融合、技術融合、要素融合、利益融合,加強部門配合和資金整合,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第二,突出優勢做強“一產”,為“接二連三”打牢基礎。一是強化農業示范基地建設,適度擴大優勢產業規模,實現產業集聚效應。二是加強品牌建設。大力推進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創建一系列生態農業品牌,培育一批精品農產品和知名品牌。三是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積極發展農村電子商務。
第三,突出企業做優“二產”,加大農業“接二”力度。一是依托茶葉、食用菌等特色產業,配套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使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前后延伸,融合發展。加強主產區農產品就地加工轉化。讓主產區不僅是原字號農產品的輸出地,更要成為加工品的生產基地。二是依托板橋食品工業園,幫助企業爭取項目,增強保鮮貯藏、精深加工、物流配送等項目的建設,實施“抱團”式的集群發展。三是創新企業農產品加工模式。以銷售促加工,充分發揮市場導向作用,把市場需求通過電商平臺及時反饋加工企業,讓加工企業和農戶或當地聯動定向加工,有效對接市場,提高效益。四是大力推進農產品加工業科技創新,推進產學研結合,依托供給側改革,加強產品多元化研發,推進加工企業轉型升級。
第四,突出特色做活“三產”,加快農業“連三”進程。一是依托“鄉村時光”旅游品牌,引導鄉村旅游特色化發展,重點依托“三山”、“四園”、“一線”與樂和樂都、茶山竹海等旅游品牌連線打造,分區域連片推進,讓農田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空氣變人氣、勞動變運動、農產品變商品、農民變股東,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開展農旅結合、文旅結合、商旅結合的立體鄉村旅游建設。二是典型帶動、錯位發展、有序推進。著力招商引進、培育、建設一批鄉村旅游精品;始終堅持合理、適度、可持續的原則,確定好發展規模和發展速度;精耕細作、循序漸進,成熟一個實施一個,以點帶面、串點成線、連線成片,走內涵式發展之路。三是保護好群眾利益。充分調動鎮街、村社和村民的積極性,加快土地流轉制度創新,保證農民利益長期穩定,不留“后遺癥”。做到既美生態,又富口袋,通過三產發展,帶動農民就業增收,建設美麗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