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嫻清
《流浪地球》的科幻小說誕生,改編的電影開辟了國產科幻電影的新紀元。小說主要是講太陽毀滅在即,地球人開始尋找新的適宜生存的星球,甚至要在地球的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進器,也就是打造諾亞方舟,經過一系列的高智能的系統建設,真正的危機是人類自身的,是內心的掙扎,陰謀論開始盛行,最終時刻到來的時候,人類才會知自然的力量的無堅不摧,毀于一切的仍舊是人類自己。
科幻題材的電影往往展示了一個新的世界觀的實現可能性。在不同星際之間,太陽的存在是能夠散發溫暖和愛,讓萬物滋生。如果太陽不存在,會發生什么呢?
首先地球的兩極會發生變化,磁場引力將受到巨大的影響。地球的公轉由于失去太陽的引力,就會發生偏移,與其它恒星的的軌道同時移動,飛離太陽系,最終成為流浪星球。
萬有引力會在極短的時間內消失,地球的一些自然災難就會出現。地球短時間還能有一點點借助恒星的光能,保持電力,可是很快也就會不存在。黑暗將籠罩大地。
太陽的消失給人類的時間不會太多,地表溫度迅猛下降,地球內部的溫度還能保持一會兒,但是人類沒有可以抵御嚴寒的食物鏈。因為沒有了光線,很多食物失去了供給源,在此情形之下,海洋如果還有一點時間沒有完全冰凍,那么,海底的部分微生物會依靠海底的熱能。而海底火山口附近的微生物是在地表以下不需要光合作用,保存著生命。可是人類卻是無法在地核周邊建立空間生存的,強大的地心壓力,加上缺少所有元素,等 ,人類只想向外太空想法子。
如果想投奔外太空的星系,重建家園的人類,有可能就是真的成為流浪星球的一員,因為最適宜的環境已然不能再存在。
類似的科幻電影在國外有很多,比如《冰凍星球》等。我曾經看過數部有關的圖書,有的認為月球本身就是外星人來監視地球人的宇航器;有的認為地球內部還可以加工成巨大的空間,讓人類暫存。其實,要真正改造一個宇航器,是要改變一系列的硬性條件,甚至是物理學的假設,而這些都是難以考量的變數。所以看似無厘頭的猜想,也是一些物理學家分析過的問題。
別說對大自然,就是人類對人體自身也所知有限,因此對環境的變化的應對方式,是保存敬意,而不能破環境 。霍金曾警告過人類,但是鐘于蝸角之爭的人類總是不能聽到這些善意的提醒。
所以,愛惜環境,讓地球更好,才是當做的事。沒有那么多機會,重來一次,只能珍惜眼前。很多事情只能是自己想開,把更多的時間留給有益的事情,才是最好的。
公眾號:讀書下午茶
ID:reading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