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57歲的西班牙女子Carmen Jiménez成了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患有社交恐懼癥的她為了避免和熟人打招呼,索性裝作自己瞎,這一裝就是28年。
被她欺騙的不止是熟人、朋友,還包括生她養她的父母和結婚20多年的丈夫。
有人諷刺說,跟熟人打招呼累,裝瞎難道不累嗎?
肯定也累。但玖爺覺得,對于一個社交恐懼癥患者來說,這比和別人打招呼輕松多了。
01
社恐癥的恐怖,遠不止于不打招呼
在外人看來。“社恐癥”患者們是怪異的、孤僻的、不合群的,甚至有些討厭。很多人把他們和內向劃上了等號。
內向只是一個人的性格,它并不會影響人的健康。當一個內向的人參加集體聚會時,他也許不喜歡,但絕對不會感到不適。
而社交恐懼癥患者則不同。除了少數相熟的、理解他們的親友外,和其他任何人接觸,他們都會或多或少的感覺不適。一個重度社恐癥患者就曾向玖爺形容,當他在臺上講話時,就有一種像有人掐著他的脖子一樣的窒息感,頭暈目眩,幾欲暈倒。
更可怕的是,有的社恐癥患者,他們根本不內向,他們渴望和外人接觸,但這些癥狀依舊如附骨之疽一樣如影隨形。
比如王力宏:
你不能說王力宏內向,但他確實是輕度社恐癥患者
還有天王謝霆鋒:
你很難想象一場電影拍下來,他和導演最多說了不到5句話
如果社恐癥的恐怖僅止于此,那我們也只能定義它是一種“心理障礙”而無法說這是一種病。但實際上,它還會帶來很多生理問題。
失眠:社恐癥患者們的失眠一般是周期性的,間隔因輕重不定,時常半個月一個月不到四五點鐘睡不著覺。
亞健康:每時每刻感覺身體空虛,提不起精神。
暴躁、易怒:對別人的行為極其敏感,看誰都像在威脅自己。
神智錯亂:記憶力下降,情緒低迷。
幻想:將影視作品中子虛烏有的恐怖場景與現實相結合。
更嚴重的,還會產生自殺傾向。
不難想象,這是一個可以完全摧毀你生活的病。它將讓你毫無自由。你原本用于工作、生活、學習上的精力會被它消耗的一干二凈,生活變得一團亂麻。
02
過度鼓勵他們社交,有時會適得其反
人的天性都是喜歡內向者的。很多人也嘗試幫助內向者更好的融入社會。但這種好意,對社恐癥患者反而會適得其反。
強迫一個社交恐懼癥患者去社交,猶如強迫一個恐高癥患者從高樓天臺向下眺望。
曾幾何時,人們也把“恐高癥”簡單定義位“不勇敢”。澳大利亞的一位男子就因此被強迫帶上高樓向下眺望,結果導致大腦供血不足,直接暈倒在樓上。
而當你依然認為社恐癥只是“內向”、“宅”的時候,就很容易作出逼迫他們“社交”的這種讓他克服“心理障礙”的舉動。
更殘酷的是,對于很多社恐癥患者來說,社會是他們無法逃避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