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pler-11是位于天鵝座方向上,距離地球2000光年的比太陽稍大的一顆恒星。由于這顆恒星落在NASA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的探測區域內,因此得以被深入研究。
開普勒太空望遠鏡通過凌日法發現Kepler-11周圍至少環繞著六顆行星。研究人員根據開普勒傳回的數據,推測出這六顆行星都比地球大,最大的甚至與海王星相當。
這個恒星系最出眾的特點并不僅僅在于其擁有六顆行星,還在于它們非常緊湊地環繞著Kepler-11運轉。為了讓大家有個直觀的印象,我們就拿其與太陽系做個簡單對比。
眾所周知,太陽系中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是水星。然而,在環繞著Kepler-11運轉的六顆行星中,五顆的軌道半徑都要比水星的小,最外圍那顆的軌道也僅比水星的稍大一些。可見,在這個恒星系中,行星分布得是有多緊湊。一直以來,不少天文學家對這么多的行星能否長期維持如此緊密的軌道表示懷疑。
在這樣的情形下,如果Kepler-11是顆紅矮星,那么這些行星還有可能處于宜居帶中。遺憾的是,Kepler-11和太陽一樣,屬于G型星,質量和體積都與太陽相近,表面溫度為5663K,也與太陽的5778K相差不大。因此,這六顆行星不得不面臨被炙烤的命運,只能落在宜居帶之外。
Kepler-11和太陽是類似的恒星,但是卻擁有完全不同的行星分布。在恒星系的演化過程中,也許一個偶然就會造就之后的千差萬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