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導讀
脈診作為中醫(yī)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之一,源遠流長,卻又難學、難懂、難掌握。對于脈診,一直有“脈理浩泛,切循不易,心中了了,指下難明”的說法,其難易程度昭然若揭。古往今來,多少中醫(yī)大家卻憑借三根手指走天下,令人羨慕不已!脈診的內容雖然極其豐富,但脈診的學習也是有門道的,比如,從掌握一類病證的常見脈象入手,就容易多啦~今天,小編就給您分享溫病中較為常見的幾種脈象,一起來看吧!
脈診是溫病的重要診斷方法之一。通過切脈有助于了解病邪的性質、病位的淺深及邪正的消長情況。中醫(yī)脈診內容極其豐富,本節(jié)僅就溫病過程中較為常見的幾種脈象加以介紹。
1.浮脈
浮脈主表,候衛(wèi)分之邪。其特點是輕取即得,按之不足,但不空,為正邪相爭,氣血充于體表所致。
(1)浮而數(shù):溫病初起,邪在衛(wèi)表。邪熱侵襲衛(wèi)分,正邪交爭,氣血充盛于體表。
(2)浮而芤:陽明熱盛,津氣大傷。正邪劇爭,氣熱涌于體表,加之津氣大傷,脈道空虛。
(3)浮而促:余熱不解,氣陰兩傷。余熱有外達之勢,氣血充于體表欲趨邪外出。
2.洪脈
洪脈主熱、主實、主氣,候氣分之熱。其特點是脈來盛去衰,如波濤洶涌,為氣分熱盛,正邪劇爭,鼓動氣血所致。
(1)洪而數(shù):氣熱熾盛之象。熱入氣分,正氣充盛,邪正劇爭,熱邪蒸騰,氣血涌于體表。
(2)洪而芤:熱盛而津氣兩傷。氣熱未解,津氣已傷。
3.數(shù)脈
數(shù)脈主熱,常與其他脈象兼見,其特點是脈來一息五至以上,為邪熱鼓動氣血所致。
(1)數(shù)而浮:衛(wèi)分熱盛。
(2)數(shù)而洪大有力:氣分熱盛。
(3)數(shù)而躁急:里熱內郁。熱邪郁阻,欲發(fā)不能,故脈來躁動不安。
(4)數(shù)而細:熱入營血,營陰受傷。陰血虧損,脈道不充則細;邪熱深入營血,鼓動血流加速則脈數(shù)。
(5)數(shù)而虛:氣陰兩虧,虛熱內生。脈雖數(shù)但無力,為氣陰不足,無力充盈脈道。
4.滑脈
滑脈主熱、主痰,其特點是脈來流利,如珠走盤,應指圓滑,為實邪盛于內,氣血壅盛,營衛(wèi)充實所致。
(1)濡滑而數(shù):濕熱蘊蒸,痰熱內蘊,為濕熱痰濁有形之物蘊阻所致。
(2)滑數(shù)而弦:痰熱結聚,阻滯氣機。
5.濡脈
濡脈主濕、主虛,其特點是浮而細軟無力,輕取即得,按之不顯,為濕濁之邪澀滯氣機所致。
(1)濡而數(shù):濕熱交蒸,濕熱并重。濕阻氣機,脈道不暢而熱邪鼓動。
(2)濡而小:濕邪阻滯,以濕邪為甚。濕邪困阻脈道,氣機阻滯,無力鼓動。
(3)濡細無力:氣虛血少,多為久病而氣陰兩傷,陰虛血少之象。
6.緩脈
緩脈主虛、主里、主濕。其特點是一息不足四至,來去怠緩,為濕邪阻滯或氣陰不足無力鼓動所致。
(1)緩而濡:濡緩之脈為濕溫病所常見,因濕阻氣機,脈道中氣血運行不利。
(2)緩而無力:久病脾胃氣傷,氣陰兩虧,正氣未復。
7.弦脈
弦脈主肝、主氣機、主熱。其特點是脈來端直而長,如按琴弦,彈指有力,為氣機郁滯,氣血運行受阻所致。
(1)弦而數(shù):為熱郁氣滯,肝膽經熱盛。
(2)弦而滑數(shù):為痰熱內阻,氣機失暢。
(3)弦勁而數(shù):為邪熱亢盛,肝經熱熾,筋脈拘急,欲作動風之象。
(4)弦細而緩:濕邪留戀氣分,濕邪內阻氣機。
8.沉脈
沉脈主里,主實亦主虛。其特點是重按始得,輕取不應。或為邪氣深伏,實邪阻于內,氣血內困;或為正氣虛衰,氣血無力鼓動。
(1)沉而有力:陽明腑實內結,氣血困阻于內。
(2)沉而無力:內有腑實而氣陰兩傷,正氣無力鼓動。
(3)沉澀有力:瘀血內阻,多見于下焦蓄血之證。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