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一次對外的PPT被直系組長批評“毫無邏輯,狗屁不通”,這才幡然醒悟,排版、配圖、動畫等都只是PPT最外在的表現形式,雖然是同受眾最直接的接觸,但是如果缺少內在的邏輯框架做支撐,PPT想要傳達的信息就沒有辦法立住——就好像一個畫著鮮艷外殼的泥娃娃,融化在地上,一灘爛泥。
為了讓這個鮮艷的泥娃娃可以完整的立起來,我翻找了當時全網幾乎所有關于PPT邏輯梳理的文章與課程,反復試錯,最后總結出做出一套完整PPT所需要的四個步驟與邏輯梳理的兩種方法,非常簡單易學:
四個步驟:
一般來說,領導交待任務的時候都會給一個大的主題,是做“項目匯報”還是“年終總結”,開始做PPT之前一定要明確。別以為這個問題簡單,我曾經就有一次誤會了領導的意思,把給客戶的閱讀型“項目匯報”做成了對內的演示型“項目匯報”,腦袋就錯了,這個PPT的泥娃娃肯定說不出的怪異。關于如何確定PPT主題,更詳細的內容可以看我昨天的文章《》
確定了主題之后,我一般會先做目錄頁,大致列出整個PPT需要呈現的內容,這一步就是對PPT邏輯的梳理。確定好目錄頁的內容,PPT基本上就完成了一半,比較常用的兩種方法推薦給大家:
一開始是找張A4紙手繪,但是因為修改和保存不便,后來轉用電子版本的思維導圖繪制工具。比較常用的有
①百度腦圖(在線使用,隨時自動保存)
②Xmind(跨平臺使用,支持結構混用)
③幕布(文檔形式,一目了然,可自動生成思維導圖)
隨手用一個公司介紹的PPT舉例子,第一級主題就可以直接作為目錄頁的內容,而列好全部的思維導圖,整個PPT就基本完成。
百度腦圖
幕布
方法二:便簽粘貼法
這種方法主要適用于團隊共同完成PPT。頭腦風暴的時候,用便簽將每個人的觀點記錄下來,然后排列組合便簽,形成一套完整的邏輯。因為個人工作性質原因,目前在工作中使用這種方法的機會比較少,就不過多介紹。
PPT的內容就是將目錄頁進一步完善與豐富,可以直接在思維導圖中列到最下一級的內容,也可以單獨考慮每一頁的邏輯內容。
最后才是進行排版、配圖等細節美化工作。
想象著制作一個精美的洋娃娃,你就能記住這四個步驟,做出一份完整有邏輯的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