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騎行可百里,步行僅百米”是怎么回事?
在臨床,經常可以遇到這樣一些老年患者,他們的主訴是走不了遠路,走一會兒腿就酸痛的不行,必須停下來歇一會,但騎自行車一點也不受影響。俗稱:騎行可百里,步行僅百米。這是怎么回事呢?這種現象醫學上稱為間歇性跛行,是腰椎管狹窄癥的典型表現。由于病人站立時,神經根的壓力負荷增加,行走時馬尾神經處的血流增加,而狹窄的椎管必然阻礙血液供應,乃至產生缺血性神經根疼痛并有間歇性跛行的癥狀,即走一段路后出現疼痛而跛行。腰椎管狹窄癥引起的腰腿痛的另一個特點是病人訴說的疼痛程度和醫生的檢查發現不相符合,往往是癥狀重、體征輕。就是說,病人自覺癥狀較多,如前述的下肢發麻、乏力、發涼感,不能行走等等,疼痛的程度也較重。較嚴重的可能有大小便障礙或性功能障礙。但醫生檢查時陽性體征很少,僅部分病人的下肢有肌肉萎縮或肌力減退、小腿外側針刺覺減退或消失、跟腱反射消失等。但過伸試驗陽性是腰椎管狹窄癥的一個重要體征。當腰椎過伸時,腰椎椎間隙前部增寬,后方變窄,可使腰椎間盤及纖維環向椎管內突出,神經根變短變粗,黃韌帶也松弛形成皺襞,椎管進一步變窄,椎間孔變小,壓迫或刺激馬尾及神經根產生刺激癥狀。
老年人腿痛為何與腰有關?
許多老年患者因下肢放射痛或麻木去醫院就診,醫生檢查后告訴他(她)是腰部的疾病引起了腿部癥狀。病人往往表示懷疑,認為自己腰痛并不嚴重,腿痛或腿麻是腿有問題。出現這種疑問的主要原因是病人對腰部的解剖不了解。在腰骶部,脊神經由脊髓分出后,由相應的椎間孔伸出。每對脊神經均由后根和前根組成。后根是感覺神經根,前根是運動神經根。前后二根融合在一起,成為脊神經后,形成既含感覺神經又包括運動神經纖維的混合神經。它們分出不同的神經分布到雙下肢的各個部位。因此,一旦腰部病變壓迫到不同部位的神經,就有可能引起下肢不同部位的疼痛或酸麻感。由于腰椎間盤突出多發生在腰4/5或腰5/骶1間隙,正是坐骨神經根處。所以,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多有坐骨神經痛或先由臀部開始,逐漸放射到大腿后外側、小腿外側、足背及足底外側和足趾。腰椎間盤突出后造成神經根接觸區域局部壓迫或牽扯壓迫,使神經根本身的纖維和血管受壓變形而導致缺血、缺氧,而使下肢出現疼痛、麻木或發冷、發涼,如果腰椎間盤突出物壓迫神經時間較長者,可引起神經麻痹或肌肉癱瘓。所以,當雙下肢疼痛時,不能僅考慮腿的問題,還需想到腰部有無神經受壓或受刺激的問題。
腰椎間盤突出為什么找上我?
很多患者在就診時提出,為什么我會患有椎間盤突出?其實,對于很多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都可找到其相應的原因:
①不良生活習慣及工作性質,使您更容易患腰椎間盤突出,例如:經常久坐或彎腰負重者,還有些人經常熬夜蹲于電腦前,或從事體力活動,這些不良習慣及工作性質對腰椎間盤存在明顯影響,可能會導致您的腰椎間盤更容易發生疾病。
②腰椎椎管發育性狹窄:由于椎管狹窄,神經通路相比正常人會小,耐受壓迫的緩沖空間也會小,因此,一旦出現腰椎間盤突出,就很容易出現神經刺激癥狀。同理類推,由于有些患者的椎管空間大,耐受壓迫的程度強,即使有一些壓迫,也不會出現嚴重癥狀,甚至沒有不適。
③腰椎間盤終板先天或后天病變:例如椎間盤終板不平整,或者出現終板斷裂。由于成人的腰椎間盤本身沒有血管供應,主要依靠椎體內營養從終板內滲透進入椎間盤,如果終板出現問題,那么椎間盤就很容易發生疾病了。腰椎間盤終板出現部分塌陷或者斷裂,與先天發育以及青少年發育時期的外傷有關,外傷可能會引起椎體終板骨骺離斷,導致椎間盤內穩定性下降,從而更容易出現椎間盤突出。
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認識有哪些誤區?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最常見的腰部疾患,其診治有以下幾個誤區:
①腰腿痛不算病:據統計,約有95%以上的人一生中有過腰腿痛的經歷。引起腰腿痛的疾病幾乎可以涉及全身所有系統。有些腰腿痛的原發疾病治愈后,疼痛也隨之消失,也有一些不治自愈。有些患者便因此認為腰腿痛不算病。事實上,腰椎間盤突出癥引起的腰腿痛不僅算病,而且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因為這種病不僅可以引起腰腿痛,而且還會引起下肢麻木、發涼、無力,甚至癱瘓和大、小便障礙,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②腰腿痛治不好: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特點是易復發,尤其是神經功能障礙者,修復過程較長。因此,有的患者、甚至有的非專業醫生也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治不好。其實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的總體效果非常好,優良率約在95%左右。所謂治不好原因有二:一是選擇方法不當,二是沒有堅持治療。
③對手術的誤解:大多數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可通過非手術療法緩解或治愈,但仍有一部分患者需要手術治療。在對待手術這一問題上,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誤區:一是盲目手術,二是拒絕手術。前者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只有手術才能根除,從而不加選擇,只要是腰椎間盤突出,只要患者同意就手術治療。后者則把手術所帶來的神經損傷等負面影響擴大化,認為手術堅決不能做,而一味保守治療。應該說,有一部分手術適應證的患者經保守治療后主要癥狀可以緩解,但總要遺留一些癥狀難以改善,而多數手術適應證患者任何保守療法都不能代替,必須接受手術治療,而且越早越好,否則,神經功能的喪失可能會成為永久性的。因此,要辨證對待手術和保守的問題,既不能輕易手術,也不能一味保守。
老年人沒有外傷突然出現劇烈腰痛是怎么回事?
許多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輕微活動無明顯外傷情況下卻突然出現很劇烈的腰痛,嚴重影響日常活動。送到醫院一檢查,原來是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在作祟。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骨折是老年骨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約占人體骨折的2%。它是因骨質疏松,骨脆性增加,骨微結構破壞,骨強度下降所致的椎體壓縮性改變,其典型表現為輕微外力或無外力情況下出現的腰背部疼痛、活動受限,大多為非暴力因素所致,比如端水、提東西和乘車顛簸,甚至是坐凳子等均可引發。部分癥狀輕微,稍事休息即慢慢緩解。但大部分伴有劇烈疼痛,活動受限,需要接受治療。在臨床中,其癥狀較隱匿多變,甚至出現胸腹等遠膈部位的疼痛,變化體位時出現腰背部疼痛是本病的重要特點,臨床就診時要引起重視。在這里告訴老年人一種簡單判定是否發生骨折的方法:突發的腰背部疼痛,站立時疼痛加重、臥床時疼痛減輕。據報道,早期脊柱脆性骨折X線檢查的正確率僅48.2%,而早期核磁共振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卻高達99%,因此,對于臨床癥狀明顯的高度懷疑骨折的患者,注意一定要進行核磁共振檢查確診。
椎間盤突出與椎管狹窄是兩回事,您知道嗎?
椎間盤是位于脊柱骨性椎體之間的圓盤狀軟組織,其正常大小與骨性椎體一致,其作用是連接骨性結構,增強運動性,對沖擊力也有緩沖作用,保護大腦和脊髓。圓盤的外周是纖維環,中間是膠凍狀物質叫做髓核。由于長年累月的反復使用磨損,或是某些劇烈動作可能會引起纖維環松弛或破裂,圓盤被壓扁,髓核或膨出或擠出纖維環,其邊緣突出于骨性椎體之外,圓盤本身突出部分及其損傷產生的物質對周圍的脊髓、神經根刺激而出現的相關癥狀的稱為椎間盤突出癥。
而椎管狹窄是指脊髓所在腔隙即椎管,其正常生理結構改變,局部狹窄所引起的一系列癥狀。這種結構的變化主要是由于椎體的錯位、旋轉、骨質增生或是間盤向椎管內突出造成的,也就是說間盤突出僅是椎管狹窄的一個原因。間盤突出者不一定椎管狹窄,椎管狹窄者大多都有間盤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