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老李,50歲,職業是大廚。平素高嘌呤飲食,喜食肉類,動物內臟;嗜好飲酒,約每周5斤。痛風病史8年余,痛風石病史4年,曾到醫院進行兩次膝關節痛風石切除術,術后再次復發加重。如今關節活動無法正常活動,疼痛反復發作。
臨床癥狀:關節活動受限,行走困難,生活不能自理。發作期關節疼痛劇烈,徹夜難眠。
【醫生診病】
痛風發作與體內尿酸產生過多或代謝不良有關,尿酸排不出,尿酸鹽結晶就會沉積在關節滑膜、滑囊、軟骨及其他組織中,引起的反復發作性炎性疾病,這也是為何痛經患者疼痛經常發作,難以根治的原因。
痛風多發生在體形肥胖的中老年男性和絕經期后婦女,以及常食海鮮、動物肝臟、酗酒的人群。痛風初期,發作多見于下肢,痛風初期,發作多見于下肢。痛風多在子夜發作,常出現紅、腫、熱、劇烈疼痛等癥狀。
科普:①海鮮和動物肝臟,含有大量嘌呤,而在新陳代謝中,這些物質不能代謝出體外,就會導致尿酸含量升高;
②酗酒:飲酒容易引發痛風,因為酒精在肝組織代謝時,大量吹收水份,使血濃度加強,使到原來已經接近飽和的尿酸,加速進入軟組織形成結晶,導致身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敏感)而造成炎癥。
像案例中的老李,做了兩次除石手術,然再次復發疼痛異常,轉求中醫治療。老中醫經過看診,開了一個食療方——菊苣梔子茶。
組方為:菊苣10g、梔子10g、葛根5g、桑葉5g、百合8g,此為一天的量。煎水35分鐘,取水飲用,每天2~3次,疼痛厲害者可增加飲用次數。除了自己煎煮,亦可沖袋泡茶,注意看配方。
功效:菊苣清熱解毒、利尿消腫,且含有菊苣酸、菊苣根多酚,能促進尿酸代謝,還有助于溶解尿酸結晶。梔子含有的梔子苷和西紅花苷可降低尿酸濃度。搭配痛風治療中醫辨證常用藥百合、桑葉以及葛根,可緩解痛風疼痛,降低尿酸,起到治愈痛風的目的。
古話有云,“夫為醫者,以食治之,食乃不育方可用藥”,老中醫在給老李開藥時,本著先以食療為主,再用藥療。目前老李飲用藥食同源的菊苣梔子茶,痛疼得到了很大的緩解,且僵硬關節亦有變軟可活動的跡象,醫生建議繼續用藥。
溫馨提示各位痛風病友:嚴格戒酒,控制飲食,低嘌呤飲食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