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渝鰍米”先生孫小華:走出鄉村振興新“稻”路
——訪黔江區長八欄農業股份合作社理事長孫小華

為什么鰍田米

是好大米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命之根,

而泥鰍便是這水土根源的精靈。

水田里的泥鰍有老成持重的胡須、小小的眼睛,

卻擁有格外玲瓏潤滑的身子,行蹤隱秘,生性膽小。

它在水田里擠、鉆、拱,像蚯蚓一樣,

拱松了稻田,也拱出了自己生活的家園。

并且——

稻田養泥鰍不僅能夠合理利用有限的資源,

降低養殖成本,

而且能夠維護生態平衡,

讓泥鰍田的每一粒大米都能保留天然營養,

擁有非比尋常的綠色品質。




▲黔江區水市鄉新安村稻漁綜合種養基地

每年10月,平壩地區的水稻基本收割完畢,但位于黔江區水市鄉新安村的長八欄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基地,300余畝的水稻還是一片金黃,層層疊疊的梯田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宛如一幅如詩似夢的田園豐收畫卷。

“水市鄉海拔較高,平均海拔為1200米,相較其他鄉鎮水稻成熟要晚一個多月。”黔江區長八欄農業股份合作社負責人孫小華介紹說,將稻谷和泥鰍種養在一起,進行生態的循環利用,是合作社水稻種植的一大特點,采用該模式生產出的大米品質好,健康綠色,深受消費者喜愛,行銷全國各地。

和很多年輕人在大城市逐夢不同,80后新型職業農民孫小華一直堅信,只要踏實干,鄉野間也可大有作為。這些年來,孫小華持續探索發展立體農業,采用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利用現有土地資源因地制宜挖掘生產潛力,不僅形成了一種互補共生的生態農業系統,實現穩產、提質和生態循環,還收到了“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糧漁雙贏”的良好效益。同時,發揮水稻示范基地帶動作用,引導周邊農戶參與發展特色產業實現增收。

稻漁綜合種養基地

從車間技工到農機推廣

新安村,是武陵山腹地黔江水市鄉的一個偏遠的高寒山村,平均海拔1200多米。

“山上霧滿坡,山高路陡土地薄,辛辛苦苦忙到頭,又缺吃來又缺喝。”這首民謠,真實地反映出過去新安村村民惡劣的生活環境。

1984年,孫小華出生于此。為了改變生活境況,2004年,孫小華跟所有心懷夢想的年輕人一樣背井離鄉外出務工,他最初在重慶的一家摩托車廠做了名技工。孫小華平時善學習、愛鉆研,很快成長為一名技術精湛的高級技工,被調到廠里最重要的技術崗位——測試返修崗,拿著當時廠里技術工人中最高的工資。檢測不合格的摩托車,只要經他的手修理調試,都能達到出廠合格標準。

由于專業技能突出,幾年后孫小華跳槽到一家以生產發電機、水泵、微耕機為主的農業機械廠擔任生產部的部長,完成了從一名技術工人到高級管理人員的成功逆襲。經過多年的打拼,孫小華也積攢了一定的財富。

▲ 捕撈稻田放養的泥鰍


2013年,孫小華回鄉過年,在和鄉親們攀談中,了解到家鄉農業生產現狀依然落后,耕種效率不高的同時產量低下,家鄉父老對農業機械現代化概念完全模糊。從事農業機械生產多年的他,深知現代農業生產發展對農業機械化有迫切需求。

他覺得推廣農業機械是一個很好的商機,同時也可逐漸改變家鄉人工耗費多、勞動強度高、生產效率低的落后農業狀況。于是,他毅然放棄公司高管職位,決心返鄉開始自主創業。

2017年,孫小華回到黔江創辦了重慶夯夯農業服務有限公司,主要致力于農業機械銷售、農業機械維修保養、農業機械技術指導等。“七山一水兩分田”是武陵山腹地的黔江的耕地現狀。黔江區桑園、果園多建在山地、坡地上,耕種收大都靠人工肩挑手扛,費時費力又費錢,生產效率低下,生產成本高。特別是在一些山高坡陡耕種條件差的地方,這樣的肩挑背磨還不怎么安全。這也導致不少山地、坡地上的桑園、果園拋荒閑置。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孫小華在黔江區農業農村委農業機械推廣站的指導下,積極推廣一款適合山間作業的單軌運輸機,這款單軌運輸機號稱農業園區“小火車”,它主要用于丘陵、山區的果園、桑園、茶園等農業種植園區,運輸各類農作物以及農業生產資料、生產工具等;它占地面積小,適應地形能力強,設計安全、造型簡單、運行平穩、持久耐用,徹底改變了山區農業傳統的運輸方式。

多年來,依托黔江區農業機械推廣部門,孫小華大力推廣適用于丘陵山區的農機具,開展水稻機械化直播、特經作物機械生產等試驗示范推廣,著力破解山地農業機械化發展瓶頸,不斷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為農戶降本增效提供技術支撐。

稻漁綜合種養基地


讓水田效益翻幾
多年扎根農機推廣一線、奔波于田間地頭的孫小華,深知糧食種植的堵點和農戶賣糧的痛點。如何擺脫糧食增產不增收、糧食種植效益止步不前的困境,是他一直掛在心頭想去解決的大事。

2018年初,孫小華參加黔江區農業農村委組織的高素質農民培訓,偶然了解到立體農業的概念,并得知重慶在推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號召農民利用有限的水資源發展“稻田+”生態立體農業模式,他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緊接著,經多方考察、學習和請教專家后,他選擇了“稻田+泥鰍”立體農業綠色種養項目。

孫小華覺得從傳統的賣稻谷向賣精品大米及副產品的轉變,是提高糧食生產附加值的一條有效路徑。因為他發現,隨著人們對飲食健康、生活品質的追求不斷提高,市場上琳瑯滿目的精品大米成了饋贈佳品。蟹田米、五常米、越光米……在這些聲名遠播的品類中,又有一種精品米新貴迅速搶占市場,這就是“鰍田大米”。

何為“鰍田大米”呢?顧名思義,“鰍”即泥鰍,稻米是在飼養泥鰍的田中生長的。利用同一水體,在稻田里養殖一定數量的泥鰍,不僅可捕食稻田內的水稻蟲害,還可起到松土、增加水中溶氧量的作用,達到生物防病蟲、有機種植的雙重效果,同時,稻田也能為泥鰍提供必要的生長養分和生存環境。水稻和泥鰍相輔相成,形成一個小型的生態系統。

▲ 孫小華收割水稻

“泥鰍觸覺及味覺極為靈敏,對農藥、化肥極其敏感,可以充當稻田水質的'天然哨兵’。”孫小華給記者介紹。水稻是新安村的重要產業之一,通過稻田養魚,生產無污染、綠色健康的優質稻米,既擴大了養殖規模,又提高了稻米品質,是一舉兩得的產業發展良方。于是孫小華嘗試把淡水泥鰍養殖和水稻種植兩個生產項目有機結合,利用自家的10來畝水田搞起了示范種植。

在黔江區農業農村委的指導下,孫小華選用的水稻品種的生長周期比普通大米長20天左右,稻田泥鰍混養全程嚴格控制農藥和化肥使用量,廣泛施用天然有機肥料。生產出的鰍田大米的米質及口感明顯優于普通大米,一經上市就供不應求。2018年,孫小華的稻田每畝收獲大米350千克左右,賣價10元/千克,畝產值高達3500元;每畝收獲泥鰍40多千克,賣價60元/千克,能賣2000多元。除去成本,每畝純收入達3000元左右——與單種水稻相比,畝純收入多2000多元。

雖然稻米的單產稍低,但卻達到了以質量取勝,實現了優質優價,算一下整體的收益賬,增收幅度很可觀。

▲ 晾曬稻谷



鰍田大米品牌越做越響
為了繼續推進稻鰍綜合種養模式,2018年,孫小華牽頭成立黔江區長八欄農業股份合作社,鼓勵農戶以稻田入股,以合作社為主體,統一品牌、統一品種、統一銷售,與農民簽訂按6元/千克回收成品米的購銷合同,倡導更多農戶積極參與。

剛開始,村民們對此連連擺手,有的甚至認為他是騙子:“你放棄城里的高工資回來種田,怕是騙人的吧!我們種了一輩子的田,莫非還要你來教?再說,水稻后期要曬田,哪還能養泥鰍?”

質疑聲并沒有擊退孫小華,他給村民算了一筆賬:“以往,大家辛辛苦苦種植一畝水稻,純收入不到500元。而立體農業能產生疊加效益,畝純收入能翻幾倍。再有,大家以稻田入股合作社,合作社統一品牌、統一模式、統防統治、統一銷售,以訂單式農業對接商超、團購、線上線下等銷售渠道,保證大家的畝純收益能達2000元以上。你們干不干?”

▲ 稻谷裝袋

新安村的一部分村民動了心,愿意試一試,將龍洞泉水口下的200畝梯田流轉給孫小華。很快,孫小華請人開荒整田,并在稻田里開挖出一條水溝,把泥鰍放養在水溝里。

“2021年在合作社的帶動下,我種了50畝水稻,合作社給統一種植、統一收購、統防統治的情況下,除去種植和養殖成本,每畝純收入是傳統農業的2~3倍。”水市鄉新安村村民李安昌告訴記者。

據了解,農民把水田入股作合社后,到基地務工有務工收入,年底還享受利潤分紅。目前,該合作社帶動了35戶農民(其中貧困戶3戶)增收。“我家入股9畝田,年底按每畝200元進行分紅,加上務工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一年下來有3萬元左右的收入,比我自己搞傳統稻谷種植增收好幾倍。”新安村3組村民陳云祥說。

孫小華的“稻田+泥鰍”養殖模式在村里一炮打響后,新安村的大戶紛紛入社,隔壁茶園村、關里村、楊柳村幾家大戶也找到孫小華,要和他抱團發展。

“三年來,我們合作社的'稻田+’種養業發展到400余畝,還帶動周邊70多戶村民發展種植綠色水稻近1000余畝。產值達到300萬元左右,平均每戶增收1.2萬元左右,合作社每年向村集體分紅3000元。每年,我們僅開出的勞務工資就有20萬元。”孫小華介紹。如今,合作社創建的“八欄鰍田”“云上水市”“渝鰍米”“渝丘米”等品牌,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認證,知名度不斷提高,迎合了人們對高端、安全農產品的消費需求,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益。孫小華也被漸漸被客戶尊稱為“渝鰍米先生”。

▲ 孫小華榮獲重慶市第六屆勞動模范稱號

很多合作社苦于沒有好的致富項目,認為創新與自己很遙遠,黔江區長八欄農業股份合作社在孫小華的帶動下,通過水稻種植和泥鰍養殖的結合,既實現了自然優勢、生產條件、環境資源的高效利用,又提升了產品的品質和檔次。同時,孫小華扎根田間地頭,全力以赴發展農業產業,在廣闊的農村大地上,既實現了自我價值,又帶富了一方百姓,還壯大了當地經濟,結出了累累碩果。孫小華先后榮獲重慶市現代青年農場主、重慶市致富帶頭人、優秀共產黨員、重慶市第六屆勞動模范等稱號。




(本文刊登于《農家科技》2022年第2期)

END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高青縣:鹽堿地里不光長出大米,還結出了“產業鏈”
“稻蟹豆共生”鼓了錢袋子
“稻蝦共生”生態農業的N多好處
明明是水稻田,偏偏養著小龍蝦,還能發家致富?
"水稻+N"模式
科爾沁沙漠水稻紀事丨獨家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汝南县| 双柏县| 娱乐| 渭南市| 工布江达县| 中山市| 陆丰市| 泸定县| 象山县| 平昌县| 汉沽区| 五莲县| 红河县| 额敏县| 永泰县| 黄龙县| 宝鸡市| 青海省| 台东县| 邯郸市| 江西省| 安龙县| 左权县| 安义县| 乳山市| 南漳县| 罗平县| 荃湾区| 乌兰浩特市| 盐源县| 英吉沙县| 靖江市| 阳朔县| 贡觉县| 西吉县| 介休市| 鸡泽县| 宽城| 安岳县| 枣阳市| 扬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