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發布了最新版痛風診療指南。該指南由風濕免疫科、腎內科、心內科、內分泌科、影像診斷、循證醫學等多學科專家共同參與并制定,并推出以下推薦意見,以期促進和規范解決臨床實際問題。
1. 指南建議使用2015年美國風濕病學會(ACR)和歐洲抗風濕病聯盟(EULAR)制定的痛風分類標準(2B),該標準包含3個方面,8個條目,共計23分,當得分≥8分,可診斷痛風。
2. 對已在發作,關節液、滑囊或痛風石中找到尿酸鹽結晶者,可直接診斷痛風。
3. 對臨床表現不典型的痛風疑似患者,可考慮使用超聲檢查受累關節及周圍肌腱與軟組織以輔助診斷(2B)。
4. 痛風急性發作期,推薦及早(一般應在24 h內)治療。推薦首先使用NSAIDs緩解癥狀(1B)、秋水仙堿和糖皮質激素等抗炎鎮痛(2B);對NSAIDs有禁忌者,建議單獨使用低劑量秋水仙堿(1.5~1.8 mg/d)(2B)。
5. 痛風急性發作期,短期單用糖皮質激素(30 mg/d,3 d),其療效和安全性與NSAIDs類似(2B)。
6. 對急性痛風關節炎頻繁發作(>2次/年),有慢性痛風關節炎或痛風石的患者,推薦進行降尿酸治療(1B)。將患者血尿酸水平穩定控制在360 μmol/L(6 mg/dl)以下,有助于緩解癥狀,控制病情。
7. 痛風患者在進行降尿酸治療時,抑制尿酸生成的藥物,建議使用別嘌醇(2B)或非布司他(2B);促進尿酸排泄的藥物,建議使用苯溴馬隆(2B)。
8. 對合并慢性腎臟疾病的痛風患者,建議先評估腎功能,再根據患者具體情況使用對腎功能影響小的降尿酸藥物,并在治療過程中密切監測不良反應(2C)。
9. 痛風患者在降尿酸治療初期,建議使用秋水仙堿預防急性痛風關節炎復發(2B)。
10. 痛風患者應遵循十個生活方式原則:(1)限酒;(2)減少高嘌呤食物的攝入;(3)防止劇烈運動或突然受涼;(4)減少富含果糖飲料的攝入;(5)大量飲水(每日2000 ml以上);(6)控制體重;(7)增加新鮮蔬菜的攝入;(8)規律飲食和作息;(9)規律運動;(10)戒煙(1B)。
飲酒(啤酒與白酒),大量食用肉類、海鮮(如貝類)、動物內臟,飲用富含果糖的飲料,劇烈運動,突然受涼,肥胖,疲勞,飲食、作息不規律,吸煙等均為痛風的危險因素。
來源: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 2016中國痛風診療指南. 中華內科雜志, 2016, 55: 892-899.
轉載:請標明“中國循環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