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印發了《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課程指導標準(義務教育化學學科教學)》(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指導標準”)。通過制定《化學教師培訓課標》,科學診斷教師教育教學能力,設置針對性培訓課程,增強培訓實效,持續提升教師專業能力與整體素質,建立初中化學教師培訓學分結構體系,對有效提高教師培訓質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構建指向初中化學教學能力系統的培訓目標體系。針對教師培訓的針對性不強,目標泛化等問題,《化學教師培訓課標》以“高素質專業化初中化學教師專業素質的核心——初中化學教學能力全面提升”為培訓目標,基于教學工作任務及實踐需求構建初中化學教學能力系統。其中,制定了具有統攝性的“學科整體理解”,構建了與《義務教育九年級化學課程標準(2011 年版)》的課程內容主題相對應的一級教學能力指標體系,建立了有6個一級指標、30個二級指標、114個三級指標的初中化學教師教學能力系統。
明確基于主題的教學能力指標及培訓目標。圍繞初中化學課程標準及實施要求,基于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初中化學課程宗旨,確立教師教學能力表現指標核心要項,引導教師教學從只關注傳授化學知識轉變為促進學生認識發展,提升學生利用化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圍繞初中化學課程及實施要求,將教學能力的核心能力項逐一細化為可檢測的最高水平的具體教學能力指標,并將其作為初中化學教師的專業發展目標(培訓目標),并進行理論論證與實證檢驗。
制定適用專家診斷與教師自我診斷的“能力診斷級差表”。科學診斷教師專業發展需求,是培訓活動開展的前提。教師對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現狀與培訓目標的“差距”認知,可幫助教師建立發展性的內在需求。同時,為解決培訓內容泛化、培訓質量監控薄弱等問題,以便于培訓設計與組織者準確把握培訓對象初中教學能力各方面發展現狀及發展目標。為此,《化學教師培訓課標》采取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抽提概括,開發了初中化學教師“能力診斷級差表”,并進行理論論證與大樣本實證檢驗。初中化學教師可利用“能力表現級差表”進行自我診斷,明確自身教學能力的現有水平,從而自覺地感知自身能力與培訓目標的“差距”,激發主動培訓的內在需求。同時,培訓設計與組織者可利用“能力表現級差表”,設計實作型任務、分析培訓對象的教學設計文本與課堂教學(實錄),以準確把握其與培訓目標的“差距”,從而設計相應的培訓目標、內容及活動,保證培訓的針對性。
依據培訓目標和教師教學能力水平,設計培訓課程模塊和體現水平進階的培訓課程。為切實提高培訓內容的針對性、培訓活動的實效性,以提高初中化學教師教學能力為主旨,依據教師教學能力水平和培訓目標,結合培訓課程實施的可操作性,整合培訓目標系統設計培訓課程模塊和體現教師教學能力水平進階的課程,有針對性地實施培訓,引導教師提升知識、轉變教學觀念和行為。其中,52個培訓課程研修主題與二級培訓目標相對應,145個培訓課程專題與水平層級相對應,145項培訓內容要點與能力診斷級差點相對應。
針對教師專業發展特點和區域差異,提供多樣化培訓實施和組織建議。針對不同發展階段教師專業發展的特點,兼顧我國初中化學教育和教師的區域差異,倡導采用集中學習、區域教研、校本教研、網絡自學、翻轉課堂等多樣化的培訓組織形式,專家講授、案例研究、問題研討、工作坊等多種培訓實施方式。強化基于教學現場、走進真實課堂的培訓實施策略,通過現場診斷、分析與分享活動解決教學實際問題,基于情境體驗改進教學行為,利用反思實踐和行動研究提升教學能力,確保培訓實施的效果。《化學教師培訓課標》所構建的初中化學教師培訓目標、教學能力系統、能力診斷級差表(分級表現指標)、培訓研修課程專題與課程主題之間保證了內在關聯和一致性。
為初中化學教師培訓課程的設計、實施和評估提供系統性指導。《化學教師培訓課標》是省、市、區縣培訓機構、教研室和中學設置初中化學教師培訓課程、開發和選擇初中化學教師培訓課程資源的依據,也是初中化學教師制訂個人專業發展規劃并自主選擇培訓課程的指南。其中,能力診斷級差表用于明確培訓需求、對培訓對象進行“學情診斷”,幫助培訓設計與組織確立培訓目標和培訓教學的重難點和關鍵點、監控培訓質量、為培訓效果評價提供支持。培訓目標、模塊和專題要點是培訓課程開發的指南而不是具體培訓內容,是引導而不是限制。
《化學教師培訓課標》圍繞學科課程標準的核心主題、指向促進學生核心素養關鍵能力發展;針對教師教學中的突出問題和實踐需求;基于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目標要求及水平現狀診斷:系統性關聯性地設計培訓課程的模塊、專題、內容要點和培訓活動等等,這些都是具有開創性的且極具實踐意義的突破,對有效開展教師培訓及推進教師教育改革發展將產生積極和長遠的影響。
來源: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