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世界變得越來越小,不是地球變小了,而是人與人的距離變得越來越短了,但是數據變得越來越大,所以這是一個離不開大數據的時代,那么,如何把大數據用到外語教學之中?處在于大數據時代,教師要做什么?
大數據時代,網絡式的、訂單式的教材,也就是基于大數據和網絡,每個學生用不一樣的課本,如果全國都用一本教材,這是在浪費大數據,利用大數據完全可以做到讓每個學生的課本都是不同的,至少要努力往這方面走。而且現在的教材要成為訂單式的、有針對性的、多模態性的,有了大數據,這種可能性變得越來越大。
在大數據時代,我們一定要個性化教學和測評,一定要針對某個學生,利用這個學生學習的過程收集的數據來進行分析。
大數據為外語教學帶來了變革,學習者的學習環境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學生參與課堂活動不足,在大數據系統平臺上,課外組織學習和實訓可以有效地得到彌補和豐富。而且,英語教學的時空限制得到了真正意義上的打破,所有這些變化都體現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現代教學理念,這將有利于我們調動一切積極的因素和技術手段來培養人才。
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會上他以“數據之上”為題做了主題演講,深刻分析了大數據如何與英語教育相結合以及人工智能如何促進英語學習,張躍透露,批改網已經批改英語作文超過2億篇,服務超過11萬教師和1300萬學生,批改網通過數據可以幫助教師像醫生一樣進行精準化的教學,通過數據可以讓學生堅持學習和有尊嚴的學習,教育不應該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
互聯網重要的過程就是小步迭代、快速試錯,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它會帶來越來越多的變革,起碼我們可以從一些繁瑣、重復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比如說批改,我們可以從批改一般的語法錯誤中解放出來,老師的注意力和精力可以更多地集中在對內容、選題和構思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