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距離10月31日的TEC2018 教育創想大會不到10天的時間,這場“AI+教育”的盛宴自然少不了精美的前菜作為鋪墊,鯨媒體將陸續為各位放出“干貨”。
今天,我們先拋出5個“AI+教育”熱門探討話題作為大會前的開胃菜,看看不同教育領域的領跑者眼中的“AI +教育”是什么樣子的。
本次亮相的探討者包括:
俞敏洪: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
米雯娟:VIPKID創始人
黃 嫻:啟德教育CEO
韓少云:達內教育集團創始人兼總裁
何 強:三好網創始人兼CEO
李 超:學堂在線總裁
周 偉:乂學教育聯合創始人兼CEO
黃向偉:龍之門教育集團創始人兼CEO
教育公司應該自己掌握人工智能技術還是應該通過合作獲取?
俞敏洪:有些關鍵的、核心點的人工智能技術,我覺得也有可能需要自己研發。比如說智能化的音視頻技術、語音識別技術。有些東西如果你不研發就會受到別人的控制,或者說數據就不可能進行良好收集。
韓少云:我覺得未來教育公司完全沒有必要去掌握AI技術,因為它慢慢地都會成為一種標準的應用,最終提供給教育公司。
米雯娟:自己掌握或合作獲取只是獲得技術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技術來優化教育產品,并通過分析學習數據、學習行為等,最終幫助老師提升教學效率,幫助學生獲得優質的學習效果。
黃 嫻:如何懂得深度地應用AI科技是每一個教育公司必須要具備的能力,而不一定說自己去擁有那個科技。
周 偉:最好是進行自主研發,因為通過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技術包括算法、數據模型是根據你自身教學特色和教學內容構建的,反映在最終的教學效果的顯現上就會更好。
人工智能技術要想在教育行業中普及,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俞敏洪:最重要的困難還是在于技術人員愿意不愿意跟教育領域結合。
米雯娟:技術對于教育的影響仍然非常的邊緣,這個行業的技術革新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
黃 嫻:其實最重要的是要先定義好老師的角色,以及怎樣重新分配學習習慣、學習進行的模式,甚至教學的方式。
李 超:我想最大的困難其實在于基礎數據的積累,因為整個教育行業現在的基礎數據的數字化和數據的積累其實并不完善。
周 偉:人工智能教育想大量地推廣主要的困難集中在所有從事智能教育的企業必須加大自己研發的能力和投入,使產品真正意義上與真人老師進行對比,教學的效果會更好。
何 強:從我們的角度,我覺得現有的情況下技術是需要通過時間去沉淀的,但同時,對它最大的挑戰,就是數據,可能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才可能匹配目前的技術發展方向,最后真正轉化成為一種高效能的、甚至逐漸取代人工的一些智能技術。
黃向偉: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普及最核心的一個因素,還是在于教師的理念更新。
對比互聯網和人工智能對教育行業的沖擊哪個影響更大?
俞敏洪:我認為真正能夠對教育起到革命性作用的,是人工智能。
米雯娟:兩個技術對于教育行業的變革都會是顛覆性的,互聯網對教育行業最重要的變革在于打破了時空的限制,解決了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而人工智能讓大規模的個性化教育成為可能。
黃 嫻:AI可以真正提升學習效果,從根本上改變一些學習方式、學習效益等,我覺得這個才是真正地對教育有一個根本性的改變,AI肯定是有更大的、深入的影響。
韓少云:互聯網對教育行業的沖擊更大,互聯網在教育行業的運用實際上是改變了大家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人工智能技術未來更多的是提高大家的學習效率,在學習的方式和習慣上我覺得不會有太多的改變。
何 強:應該說從“互聯網+教育”到“AI+教育”,“AI+教育”可能就是一個完全基于全場景的變化,因為它是要取代以前的工作模式、教學傳導模式包括整個教育學的一個規律的模式。后者可能帶來的沖擊或者革新性更強、力度更大。
關于因材施教、個性化教育,一到三年內人工智能技術能提供多大程度的幫助?
俞敏洪:如果按照三年為一期的話,我覺得在中國應該有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得到人工智能對學生個性化學習、自適應學習等方面非常好的幫助。
米雯娟:未來,人工智能對于教育變革的重要方向不單單是在少兒英語教育領域,也將逐步影響到整個K12。
何 強:我覺得人工智能的核心有兩個元素,一個是基于人的有溫度的情感,二是基于技術的專業能力。我們現在需要通過大量的數據來在技術的角度逐漸取代基于情感的人的特質,如果這步達到,我覺得可能三、五年之后會有更大的改變。
李 超:因為會存在大量的數據積累和模型調優的過程,所以在一到三年內,在某些已經完成數字化教學過程的產業里面,會有比較大的一些進展和變化。
黃向偉:我相信未來人工智能跟教育結合一定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一到三年內不會有太大的質的飛躍。
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行業里的應用哪些讓你感到驚喜?
俞敏洪:驚喜還是相當得多啦,舉個簡單的例子,從語音識別技術這件事情來說,我們原來學英語的時候需要老師來糾正發音,我們這一代人的語音語調都非常差。
但現在的孩子們的英語學習變得非常輕松,就是因為他們可以通過語音識別技術不斷地模仿正確的語音、不斷地自我輸入再自我糾正,而且還有人工智能的打分系統,給他們不斷地鼓勵。人工智能其實是可以推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的熱情的。
黃 嫻:其實AI在教育行業里面的應用已經有相當長的一段日子了,我覺得有幾個方面是特別好的。比如說,一些自適應的學習方式或者是我們一直希望能做到的診斷式的教育,這些都能真正地幫助我們的孩子在學習效果上面有所提升。
何 強:目前,我覺得可能是幾個方面:一是在教學的、教研上輔助教學,二是在運營的效率提升上,三是依托人工智能進行專門的、方向性的教育。
韓少云:讓我感到驚喜的還是英語的口語學習方面,比如說有一家公司已經上市了。獲得這么多的用戶喜歡,通過人工智能的方式來學英語的口語,讓我還是感到非常震驚的。
周 偉:目前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主要是集中在兩大方面,一方面是在以教師為核心的教學體系構建方面的輔助功能,比如人工智能題庫、教案、課件等等;另一方面是以學生個體為核心的學習體系構建方面制作的產品,它更能彰顯出人工智能的特色,真正能做到千人千面和因材施教的作用。
黃向偉:我們體會最深的還是高效學習、個性化的學習,給學生推送適合學生自己的精準的課程資源。
10月31日,鯨媒體TEC2018 教育創想大會線上購票通道已經開啟,20+教育大佬、數十個教育熱點議題、可容納千人的會場,都在向你招手~你與諸多教育大佬面對面只差一張門票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