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 冊
近日讀《人民日報》,在理論版上看到一篇文章,說的是有一位當了一定職務的領導去拜訪一位老領導,這位老領導見面后諄諄教導他說:“人一生中,最大的本事就是學本事。”讀后細細品味這句話,深感精辟,很受啟發,這對于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做人做事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學本事,首先就是要努力學習。應當認識到,加強學習是形勢所迫、責任所系、素質所需。學習是一種政治責任,對于一個人來說、學習就是對事業的忠誠和高度負責的具體體現,是堅定自己理想信念的必然路徑。在繁忙的工作中,要始終把學習當作第一要務,不斷增強學習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自覺培養對學習的濃厚興趣,做“學習型”的現代人。要深知,在新時期學習是履職盡責的內在要求,形勢在不斷發展,如果固步自封,面對新形勢、新問題就會束手無策,必然就會造成工作質量下降或者失誤。只有不斷堅持認真學習的人,才能會有獨立思考,分析問題才能深入,思維方式才會辯證,才能更加準確地把握工作意圖,自覺地結合崗位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勝任職責需要、崗位需要、角色需要。
學本事,重要的是要能吃苦。浮躁會讓人頭腦發熱,會讓人目眩神速。心不平則氣不守,氣不守則難用心。選擇學習就是選擇進步,但學習從來不能三心二意。古語說,“學海無涯苦作舟”,而“韋編三絕”、“懸梁刺骨”、“ 鑿壁偷光”等,不僅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更是用心苦學的典范。不吃苦中苦,難取到“真經”。要學會忍受學習上“山窮水盡疑無路”的苦悶,學會忍受一時受挫、暫時沒有收獲的痛苦,始終保持學習上的韌性。要有恒心與毅力。學貴有恒,學習的道路上沒有捷徑可走,不能指望立竿見影、一蹴而就,鍥而不舍、水滴石穿才是學習的常態。持之以恒,把學習當作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學會“擠”時間、“搶”時間,每天半小時、讀書三四頁,天長日久,必將厚積薄發,學有所得。
學本事,關鍵是要會思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思考是學習的更深層和更高境界的要求,也是轉化為能力的主要途徑。思考是學習的深化,是認知的必然。如果只是機械地學習、被動地接受,沒有思考,再好的知識也難以吸收和消化。在工作實踐中,要善于帶著問題學習,養成邊學習邊思考的習慣,力求把粗淺的東西變為精細的、感性的東西變為理性的。一個能思考的人,才真正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善于思考、勤于總結,不斷尋求新思路、確立新理念,悟性就會越來越高。一句話,思考越深,收獲就越大。(作者單位:大理日報社)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