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宇宙文明的分類,有多種說法,我們先說Z提出的一些東西:
文明分為五階,洪荒天庭四階中級文明、三眼族四階高級文明、洪荒萬族集合起來懷疑四階巔峰級文明;
(關鍵在于除了技術,文明還有別的東西,但是技術是最為關鍵也顯而易見的,而具體每一階段的文明對應什么技術語焉不詳。)
大宇宙時代:
低級宇宙文明 掌握了物質與能量的應用技術
一級 第三次科技革命(地球水平)
二級 第四次科技革命(地球水平)(電磁科技)
三級 (能量科技)
中級宇宙文明 掌握了空間應用技術
四級
五級
六級
高級宇宙文明 掌握了時間應用技術
七級
八級
九級
神級
各級文明武備
① 第三次工業革命(一級宇宙文明·低等文明)
1.高磁彈
2.核能技術
②二級宇宙文明(低等文明)
1.高斯單兵武器系列(高斯手槍,高斯步槍一代二代,高斯螺旋步槍(二級宇宙文明高階),高斯狙擊步槍,高斯轉輪機關炮)
2.高斯戰艦武裝(高斯加農炮,高斯軌道炮,超磁軌跡炮,超電磁軌道殲星炮)
3.電磁護罩
4.創世粒子擴散力場(附加創世粒子阻隔器)
5.ECS系統(量子迷彩)
6.外骨骼武裝(星際戰團制式戰備)
7.磁性鏈鋸劍(同上)
*8.冷凝氫聚合反應堆(暫不確定為二級)
*9.外星植物能量反輸出技術(技術為二級,植物本身不確定)
③三級宇宙文明(低等文明)
1.單兵能量武器(藍族篇)
2.能量護罩(標志)
3.能量戰艦武裝(創世紀)
4.曲率航行技術
5.能量細胞修復技術(可以使人類生命延長至1000年)
6.超光速度探測技術,可以在曲率航行中探測外界5光年內的信息(三級文明最高曲率航行速度是420倍光速)
即可以在曲率航行中探測102小時后到達的地點,曲率航行安全系數提高
④四級宇宙文明(中等文明)
1.蟲洞技術
2.空間扭曲護罩
3.低能耗反物質制造技術(推測)
4.可控式反物質泯滅反應堆(文中有提過)
5.空間破裂武器(推測)
⑤五級宇宙文明(中等文明)
1.星際之門
2.超級聯絡器技術原理破解及應用(無限距離量子加密信號收發器,可超越河系進行實時間通信)(推測)
3.反物質礦物探測、提煉、儲存技術
⑥六~八級宇宙文明(高等文明)
1.空間躍遷系統
2.反重力系統(重力炮“推斷為六級”)
3.戰艦武裝
4.四維空間護罩
5.可控式空間躍遷系統(推測8級文明的遺跡是躍遷逃出來的)
⑦九級宇宙文明(巔峰宇宙文明)
1.河系武裝(毀滅之歌)
2.空間封鎖技術(發現8級文明躍遷走后,封鎖河系空間,讓空間躍遷失?。?br>3.停止宇宙真空衰變或控制真空衰變發生的范圍
4.時間技術入門,可以看到時間節點但不能回到過去,突破9級顛峰成神級后可以回到過去
5.回到誕生河系后發現并獲得控制靈消耗最少的方法(9級顛峰),并發現必須要在虛擬宇宙里才能產生靈(突破顛峰)
⑧十級宇宙文明(神級宇宙文明)
1.虛擬宇宙(神級文明的標志)
“接著便是一個文明最重要的成熟階段,一萬個文明中很可能只有一個文明可以度過累積階段到達成熟階段,因為累積階段時,人口的膨脹,原子武器戰爭的爆,環境的大幅度污染,星球自然能源的終結,甚至是外宇宙空間的毀滅性自然災害等等,都可能導致一個文明的徹底終結,而成熟階段的最大特征,就是可以安全的移居外星球,只要有多余的一個星球進行移居,這個文明基本上就不會存在于自然隕落的可能性了,除非是被別的文明所摧毀,而成熟階段最大的特征就是突破亞空間了?!?/span>
小女孩說到這里時,她忽然笑了起來道:“猴子……不,你們人類估計還處于累積階段早期吧?不知道你們已經將原子能完全代替別的自然能源了嗎?哦呵呵,沒有吧?要知道我們三眼族文明可是只花了短短五千年就從萌芽階段進入了成熟階段哦,哦呵呵……”
還有另一些文明分級方法:
【卡爾達肖夫指數】
' 卡爾達肖夫指數' 是宇宙學家分類可能出現的地外或人類文明的發展水平。這是首次在1964年由前蘇聯天文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肖夫(Nicholas Kardashev)提出。有三個指定的分類稱為I型,II型和III型。這些都是基于文明可用的能量作為標志的,以及一定程度的空間活動。從總體上看,一個I型文明已掌握其所在星球的資源,II型已掌握其所在恒星系的資源,III型的已掌握其所在河系的資源。這些高度發達的地外文明的數量以等級的升高而呈現大大遞減,也就是說其存在相當罕見。
一個理論上的II型或III型的地外文明活動信息既有可能直接讓地球人察覺到(可能的例子:極少數的UFO現象以及難以解釋的天文現象:好比說恒星顯示出有秩序的脈沖信號,不正常的輻射背景。)。而I級文明則需要采取無線電波的方式與其它同等級的臨近地外文明取得長時間時滯溝通,與現在的地球文明所采取的方法無技術上的差別,只不過規模與發射功率可大得多了。
人類目前的指數只有0.73(每秒 2×1013瓦)(0.1指數的增長意味著能量10倍的增長,0.01指數的增長意味著【10的10次方根】 1.259倍的增長),人類必須增加數千倍的現有產生能量才能夠達到I型;【這些能量將為人類創造出巨大的文明財富:充裕的能量或多用于氣候與地質活動的主動控制,大規模太空活動;人造智能工業活動,全球交通系統,通信系統,即時網絡等;以及為全球人類提供免費的無線電力,充裕的資源將商業和金融業消失?!?/span>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相信不久后會呈現爆炸性或曲線的增長。預計100年內人類將開始步上1型文明的等級。一個依賴核聚變以及空間太陽能能源的文明。
【I型文明】(行星系文明,能夠產生大約每秒10^16瓦或10^17瓦可用作文明活動的能量(與地球每秒接受的太陽能相當)。地球可提供的電力1.74×10^17瓦。原始定義為4×10^12W 。一個相對接近目前地球文明的水平(目前是指1964年)。文明活動范圍:地球深處,海洋深處,太空軌道以及臨近的星球。
【II型文明】(恒星系文明,文明綜合活動每秒大約消耗4×10^26瓦(焦耳/秒)的能量;由于恒星的能量各不相同,所以這個數字是可變的; 我們的太陽能夠每秒產生約3.86×10^26瓦的能量,最初定義是4×10^26瓦。文明活動范圍:太陽系,以及臨近的恒星系。
【III型文明】(星系文明,文明綜合活動每秒大約消耗4×10^37瓦(焦耳/秒)的能量,這個數字是非??勺兊模驗椴煌男窍甸g有很大的差異;輸出功率的是近似的。原來的定義是4×10^37瓦。文明活動范圍:星系團。
0型早期 【以碳水化合物作為主要能源(人力,畜力,柴火)。從游牧采集式至到農耕,懂得生火并加以利用,有著分工社會制度,學會制造并利用工具(從石器至金屬器)。他們生活在小部落父系或母系社會上.他們有了基礎語言和原始宗教,有能力建造比較獨立于自然的建筑物。部落之間常發生戰爭與交流?!?/span>
0型中期
【以固態燃料作為主要能源(煤炭)。進一步了解生理學,數學,自然科學,藝術,哲學與文學。使用船只遠航,他們其他的文明進一步交流與貿易,戰爭,移民等活動?!?nbsp;
0型晚期
【工業時代】:政治與社會思想革命浪潮,傳統封建君主制度的消失,許多現代國家初步出現 ,帝國主義初步成型。生產力大大增加,產品統一化。
【電子時代】:以化石燃料作為主要能源(汽油,柴油,煤油)。建造大型建筑物,能夠獨立維持的城市;遠距離通信與空中交通的出現使得文明間出現廣泛的交流,國際觀衍生。發生了決定未來國際形勢的兩次世界大戰,世界新秩序。
【原子時代/太空時代】:聯合國以及各種國際組織的成立;出現核武,核威懾下的國際和平,民用原子能源;電子計算機,化學火箭, 人造衛星,洲際導彈, 人類太空首航,人類登陸登月,發射行星際探測器。更深切地了解物理學,人類幻想開始變得富。
【信息時代】(現代):以可再生能源為主要能源(太陽能,水力,生物燃料,風能,地熱能,核能)。互聯網,衛星通信系統,后石油時代,再生能源時代,人工智能機械。全球化活動:全球共同經濟體,反全球化的分裂主義與恐怖主義事件,全球局勢動蕩。實驗性搜尋地外文明/行星。太空領域國際化與商業化, 國際太空站。國際文化:各種全球娛樂潮流,各種各樣的反思,出現對末日恐懼的情緒。氣候變化,災難頻發,強調綠色能源的發展;
地球文明向I型等級過渡時,這也許是有史以來最危險的時刻,邁進全球和平或可能爆發一場無法避免的結合太空,網絡,天空,海面-海底,陸地一體的世界大戰。
【這場史無前例的動蕩將決定人類到底是和平盛世或戰爭毀滅?!?/span>
I型 初期 (100年內)
【以空間太陽能,核聚變為主要能源。太空電梯,海底隧道,洲際大型運河,超深井的浩大地球工程,“天梯”周圍的太陽能板向外輻射并不斷地擴建,海上城市,無國界行星社會,行星際旅行,區域性天氣與地質活動的控制,地幔淺層探測,修復臭氧層,綠化沙漠地區,外行星基地,空天飛機,太空旅游業,防備小行星碰撞的系統,太空工業和大型空間太陽能。實現可控核聚變發電,能量發電島。利用核能推進系統的宇宙飛船,恒星際探測器,跨越洲際與海洋的真空磁懸浮列車。平方公里陣列或天基發射器等工程或許能夠與地外文明取得聯系獲得突破性成功?;蚺c量子計算機問世,人造智能全球最高決策者,全球無線電力供應,全球通用電子貨幣,全球通用通訊系統,全球無線網絡系統,無國界入境通用簽證,人類接受基因治療,復活史前動物,無人室內農場與全自動化工業區;個性化產品設計,第二人生模擬網絡系統,遍布全球角落無處不在的電子計算機和智能操控界面,與人無異的高智能機器人。現代人理想中的共產主義烏托邦式社會。技術爆炸,技術恐懼。】
1.5型 成熟期 (100~200年后)
【以宇宙太陽能,冷核聚變為主要能源。深海與軌道城市,向地球南極或綠化內陸區大規模移民,全球氣候與地質活動的控制,地球防御系統,防小行星碰撞。星球周邊布滿太陽能密集型收集器,在太陽系的類地行星中建立移民地,仿生與超高智能機器人(智能危機),基因治療大幅度延長人類壽命。人類開始向近地空間,以及類地行星移民。小行星采礦,人體改造的計劃展開,出現人機混合類,人類服用營養丸,量子隱形傳輸實質化。開始執行改造太陽系類地行星的計劃。一些具有冒險精神的文明或許在這個階段利用混合動力(反物質+核聚變+激光帆)宇宙飛船嘗試進行“數代衍生”的臨近恒星際旅行。】
過渡期2型 (數百年后)
【以湮滅質能轉化為主要能源。深入了解基本粒子結構,以低能量方法改變物質電荷的手段大規模生反物質,而近光速運行的“正反物質湮滅”宇宙飛船將有可勝任的燃料。物理學接近完全知曉大統一論,改造與綠化類地行星的工程完成。大規模量產反物質,恒星際旅行,在臨近恒星際的行星上建立根據地,星際移民,向多個臨近的太陽系行星移民,星球發動機?!?/span>
2型(千年后)
【以直接質能轉化為主要能源(任何物質就是燃料),人造星球,人類文明演化為多個聯合太陽系的社會,可能與其它的高等外星文明建立星際聯盟,或許通過行星級別大小的巨型“定向電磁波”(激光脈沖)信號發射器與其它文明進行遠程交流。或直接更改母恒星逃脫的光量或制造開關信號以便讓其它的文明察覺他們的存在。,大量使用恒星能量(近距離主動提取),利用太陽的物質創造星球,懂得操縱重力場,能夠逃脫超新星的爆炸(能夠避開宇宙種種的區域性浩劫。 反物質能源普遍應用于推進系統,空間推進方式為類似空間彎曲(超光速?反物質?),充分地利用幾乎所有太陽系的資源,隔空傳物與移物現實化,原子重排與物質打印技術 ,造出幾乎天衣無縫幾乎完美的物體。智能機器可以通過利用當地的常見原材料(鐵、硅、碳等)與陽光或宇宙能量為能源進行自身不斷復制與組裝(類似植物的繁殖,以及何式的越長越多,到達限定的數量為止);可以進行宇宙尺度的工程,太陽周邊的軌道上布滿著漂浮的密集型電磁波與熱輻射收集器。
玩轉物質世界的納米技術,元素能任意拆開,轉化并合成另一種元素,制造奇異原子或分子。
3型(地球數萬年后)
【以真空零點能或暗能量為主要能源。星系際旅行與移民;人造星體,提取真空零點能或暗能量。能操控物質更深層的維度,能夠產生改變宇宙結構的能量。對時空本質的操控或許讓許幾乎所有的科學幻想成真,技術奇點的遙遠未來,我們不能預測,這是玩轉整個宇宙文明的誕生,神也?!?/span>
劉慈欣的七大等級分類:
1.蟲子,稱為來源于《三體》系列中三體人對地球的蔑稱,具體的標準也就是人類文明現在的樣子。不能熟練利用核聚變,只有初步行星間的航行能力。
2.蠻族,吞食者文明在《詩云》中就自稱與神的文明比起來,自己就是未開化的蠻族。這個文明等級基本能熟練利用核聚變,產生初步恒星級別航行能力。
3.開化,基本進入光速航行大家庭,文明產生了本質變化,但對維度仍然處于低端認識。
4.進步,大規模進行光速航行,擴張速度加快
5.高智,可以開展大規模的星際戰爭,可進行超光速航行,主宰一方世界,有的文明能中等程度的運用維度。
6.神族,純能化俱樂部,穿梭維度,任意時空,幾乎無所不能。其成員大多有奇怪的癖好,對于戰爭資源之類的東西已經沒有這方面的意識。
7.初祖,以身殉道,文明初祖,頂禮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