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孩子一出生,便有這樣一個無形的競爭對手便隨著我們的成長,叫做“別人家的孩子”:他們品學兼優,乖巧可愛,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但是,如果孩子小學沒學好,進入初中的時變會發現,幾乎所有人都是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小學的學習是在于對基礎知識的學習把握,如果基礎公式定理掌握好了,數學就考得好,如果詞語課文記得熟了,語文就學得好。可以說小學的基礎知識學習也相對來說很簡單,只要掌握住了書本上的重難點,考試一般也能在90分以上,很多家長也明白小學正是給后面的中學打基礎的,因此也很注重小學學習習慣的培養。
其實初中時孩子學習生涯的分水嶺,小學的全是基礎知識的學習,數學只要運算能力好,基礎基本的動力和公式就可以了。小學語文靠的都是記憶力!只要記住基礎知識,積累大量的詞匯量,語文成績也不會差。可是一到初中,同學們就會發現,一些科目的學習完全靠死記硬背是行不通的,還需要理解,需要思維,需要方法。
相信很多家長也是感覺到了。特別是有孩子升入初中的部分家長,會發現孩子的小學學習和初中學習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因為昨天就有一位初二學生的家長和我說,孩子升入初中后成績明顯不如小學了,而且小學基礎也不差,不知道為什么初中成績怎么用功都趕不上別人!
下面是一位清華附小校長關于孩子進入初中時成績下滑的一些看法,家長可以仔細研讀一下,相信不管是對知道孩子學習,還是解決孩子在學習上的問題,都會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