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心算是在頭腦里的“算盤”上進行高速運算的一種計算方式。我是在小學一年級開始練習珠心算的,一直延續到初中,感覺它對我的學習和成長有著很大的幫助。
記得小學一年級時,我的數學老師是王西峰老師,他引導我們班一些同學開始了珠心算生涯,其中就包括我。開始的時候我們一直在練習算,“加百子”是我們每天必做的練習,那時的我感到的是好奇,只是以一個孩童的眼光來看待珠心算,并不懂為什么去練它,不過我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在二年級我參加了全縣的珠算比賽,得了二等獎,這時我才發現原來珠心算吸引了這么多的同齡小孩。隨著練習的增多和熟練度的增加,我們開始練習心算,那時候我感到一種成就感,感覺自己的能力增長了很多。三年級是我們開始珠心算特訓的時候,那時我們抽出課余的時間來練習,此時的我,腦海中已經形成了算盤的形象。那一年縣里進行小型的比賽,我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到四年級分班了,許多以前的同學都沒有繼續他們的珠心算生涯,而我很幸運地來到了陳老師的班級,并有幸繼續參加珠心算的訓練。在那一年里訓練依舊是那樣的平淡,是我們的訓練有了收獲果實的機會。因為那一年周口市要舉行珠心算比賽,而我們只需要通過縣里的選拔賽就能去參加,所以我們都很努力地練習,希望去周口開闊自己的視野,見識更多珠心算高手。那年我們班有三個人得到了去周口比賽的資格,我只得了二等獎,但是我們團體得了一等獎,從周口回來我們很高興。接下來的五年級是我珠心算生涯的最后階段,那一年不僅周口市有比賽,河南省也舉辦了第一屆珠心算比賽。這一年暑假,我和班里的兩位同學一起來到周口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珠心算特訓,當時我們都很興奮,我還是第一次離家這么久。在那一個月里我們每天都在加緊練習,最終選出三個同學來參加河南省第一屆珠心算比賽,我有幸成為其中的一員。比賽后我們市的成績位列.這一次也是我最后一次參加珠心算比賽。
雖然我很久沒有再進行像小學式的訓練,但是珠心算已經成為我引以為豪的記憶,它帶給不僅是榮譽,還有敏捷的反應能力。記得小學時,數學在別的同學眼里是可怕的計算,但它在我眼里是極為簡單的運算,所以我的數學一直很好,并且在大學里選了數學系。在中招和高招中,它使我對自己的計算能力毫不懷疑,能在很短時間里算出準確的數值,不會出現算錯數的現象。同時它培養出我敏捷的反應能力,使我能準確的確立物理和數學模型,進而得出正確的結論。尤其是在學習立體幾何的時候,我的腦海中能準確浮現出立體的模型,這對于做題是很大的幫助。可以說我能取得中招和高招的成功,有一部分原因是來源于學習珠心算。
珠心算是一門既簡單又深奧的學問。你只要練習一段時間,就會發現它帶給你的種種好處。我相信珠心算會使人受益終身。在孩童時期大力推廣珠心算,會使祖國未來的花朵更加茁壯地成長。
《珠心算對我的影響將是一輩子的事情》
(于歐陽 北京師范大學在讀研究生)
大家好,我是于歐陽,現為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英語系研究生。已經有將近十年的時間不接觸珠心算了。但是,當年在家鄉學校,也就是鄲城縣實驗小學學習和練習珠心算的那些日子依然歷歷在目,而珠心算給我帶來的收獲又是讓我終身受用的。
最開始接觸算盤,是在小學一年級,也就是1993年。當時懵懵懂懂的我并不知道“實驗班”到底是什么樣的班級,只知道實驗班的同學可以學習打算盤,于是就報名進了實驗班。入學不久,身邊就多了個伙伴——算盤。而我的小學生活也在悄然地發生著變化。
出于好奇,我報名參加了班里的珠算小組。于是每天下午,當別的同學背著書包飛奔回家的時候,我和珠算小組的同學們都乖乖地留在班里練習珠算。在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我們開始了簡單的練習:個位數加減、“加百子”、連加1-9等都是為我們練習指法的基本練習。這些練習,讓我的手指越來越靈活。練珠算,也成了我每天必做的功課。現在回想起來,依然非常感慨,與珠算的結緣,以及后來為了珠算心算付出的努力,是我小學時期最美妙的一段經歷。進入小學二年級,老師依然比較重視珠算,但是珠算小組的規模稍微小了一些。由于我打算盤速度稍微快一點,依然留在珠算小組。這時候,用算盤解決一些計算題對我們來說已經不是問題了。于是,老師就開始著手教我們暫時拋開手邊的算盤,在腦子中形成虛擬的算盤,第一次,我接觸到了心算。
剛接觸心算,還非常不適應,只知道閉上眼睛,拼命地想在腦中形成怎樣也形不成的算珠。老師也非常明白這一點,他們就用橡皮雕刻成算珠的形狀,沾上印泥然后印在卡片上,印出一個個珠碼圖,從一位數、兩位數到三位數。練習的過程是這樣的:老師給我們幾秒鐘的時間看卡片,然后再給我們幾秒鐘的時間在腦子中回想剛才看到的珠碼,最后提問我們看到的數碼是多少,就這樣反復練習。在老師的幫助下,我逐漸能在腦中形成一個算盤,雖然是只有兩三位數這么大的小算盤,但也畢竟已經具有了心算的能力。
從珠算到心算的飛躍,更加讓我欣喜不已,我怎么也沒有想到,原來算盤還能衍生出這么大的魔力。后來由于表現相對突出,我被學校的珠心算小組選中,跟比我們高年級的同學一起練習。練習的難度一點點加大,我們的珠心算能力,即速度和準確率也在一點點地提高。我們取得的一絲一毫的進步,都離不開帶隊的陳老師、王老師和梁老師的努力付出。在他們孜孜不倦的教誨和幫助下,我學會了珠算乘除計算和心算乘除計算,并逐漸在除法計算方面顯示出一些優勢。
心算,這個以速度和準確度為衡量標準的活動,注定與比賽分不開。老師鼓勵我們參加各種比賽,在比賽中不斷成長和提高。除了參加學校珠心算小組大大小小的比賽外,我還參加了周口市和河南省的幾次較大的比賽。1996年,也就是我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第一次參加了周口地區舉行的珠心算比賽。但是在這次比賽中沒有獲得任何名次。隨后在1998年,即小學五年級時,我又一次參加了周口市的珠心算比賽,在這次比賽中,我獲得了全能除法和心算除法各二等獎的成績。1999年,我和周口市的劉柯同學、項城的馬夢陽同學一起,代表周口市參加河南省的珠心算比賽,獲得全能三等獎和珠心算除法三等獎的成績。除了比賽,在老師的帶領下,我還曾與其他幾名同學代表鄲城縣,在周口市、太康縣和沈丘縣進行巡回珠心算表演,讓更多的老師和同學了解到珠心算。
小學畢業以后,我不得不離開尊敬的老師和心愛的珠心算,開始了我的初中生活。雖然沒有了每天的練習,但我能清晰地感覺到,珠心算——尤其是心算帶給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它已經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感覺,珠心算對我的數學學習有直接的幫助。在學習代數期間,遇到一些計算問題,我基本不需要動筆,就能夠得出比較準確的答案。更重要的是,經過小學時的反復練習,尤其是心算練習,我的思維靈活了許多,思考問題的能力也有了較大的提高。還有,練習珠心算也使我養成了認真細心、全神貫注的學習習慣,因為算錯一個數字都會導致一道題的失敗。初中三年里,我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2001年,我以541分、全縣第16名的成績考入鄲城一高,并被選拔進入超常班。
高中的學習,也深受小學珠心算練習的影響。除了剛才提到的珠心算對我的思維、記憶、認真等方面有益處外,還有一點值得一提。學習珠心算,也培養了我吃苦耐勞、鍥而不舍的精神。小學正是好玩多動的時期,而珠心算的練習則需要有足夠的毅力,能夠吃得起苦,要能坐得住,不怕難——速度、準確率要不斷提高,算錯了就再算一遍,直到算對為止。依然記得小學時的一個個暑假,我騎著自行車、頂著烈日去學校練習珠心算的情景;依然記得家人出去納涼,我獨自一人在房間撥打算盤的一個個傍晚;依然記得一張張油印的卷子染黑了胳膊,弄花了臉;依然記得一打打厚厚的卷子堆滿房間。
2004年,我以644分、全縣文科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繼續我的求學生涯。語言的學習雖然跟數字相去甚遠,但是它需要系統的思維和很強記憶力——這正是我從珠心算學習中得到的寶貴財富。在本科學習期間,除了專業學習,我還主持參與了本科生科研基金“英語教學及學生自主性學習與學生學習類型的關系”。在研究過程中,心算對數據統計的幫助也不小。除此之外,大學四年中,我一直擔任班級團支書,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連續四年獲得“唐仲英德育獎學金”,獲得專業一等和三等獎學金,多次獲得“北京師范大學三好學生”、“北京師范大學社會工作獎”、“北京師范大學優秀團干部”等榮譽稱號,現已被保送本校研究生院,繼續學習。
我知道,珠心算對我的影響將是一輩子的事情。它帶給我的學習精神,它對我思維、記憶的影響都是讓我終身受益的東西。回想起來,非常感慨與珠心算結下了不解之緣。走出周口,我才發現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珠心算練習,身邊的同學幾乎沒有人了解到珠心算的相關情況一他們最多是在小學的時候撥過幾顆算珠而已。真誠地希望我們的老師能夠將珠心算這項有意義的事業繼續下去,發揚光大,讓更多的人了解到珠心算。難忘我的“算盤歲月”,真誠感謝我的老師陳勇、王西峰、梁素蘭和王成霞
《珠心算還教會我做人》
(徐坤 解放軍某部軍官)
本人于1990 -1995年就讀于河南省鄲城縣實驗小學,期間在陳勇老師的指導下開始學習珠心算。經過老師的諄諄教導和自己的勤學苦練,逐漸掌握了學習技巧和方法,在周口地區比賽中曾取得了周口地區珠心算第一名的好成績。通過珠心算的學習,不僅提升了我在小學時期對于數字的敏感性,也使我對數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五年級就參加奧數競賽,而且取得不錯的成績。中學后,我雖然再也沒訓練珠心算,但珠心算的技能卻一直在用。數字計算對我來說輕而易舉,在別人埋頭計算那些令人頭疼的數字時,我早已完成了別人幾倍的工作量。我的自信也就這樣慢慢建立起來。我雖不具有數學天賦,卻因此再次受益。也許有人會說,珠心算不就是用來計算嘛,用計算機一樣可以,甚至準確率、效率更高。但我覺得自己從珠心算中的受益遠不止于此。通過小時候對珠心算的學習,提高了我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空間想象能力,我的記憶力、抗干擾能力、反應能力漸漸提高。我能冷靜思考的不只是數學題,還包括碰到的各種困難和麻煩。
如今,我是部隊里的一名軍官,在平凡的崗位上繼續著自己平凡的人生。回首一路走來的痕跡,我慶幸珠心算教會我許多,甚至教會了我要踏實做人,敬業做事。寫下此文,借以懷念那段時光,并衷心感謝辛勤培育過我的陳勇老師。
《我喜歡珠心算》
(謝文靜 解放軍信息工程學院大四學生)
許多人常疑惑,現在都進入信息時代了,還抱著把算盤不放,這是為什么?算盤在計算機已經普及的今天還有什么用途?殊不知,算盤雖小,作用可不一般。它的用途遠不止只有計算功能,它不僅是我國的文化瑰寶,也是健身健腦的好東西。我所了解的幾位珠算界老前輩大都是80歲高齡,但他們的身體都很健康,腦子很靈活,我從他們身上看到了珠算的神奇功能,更確信學好了珠算將受益終身。
不知道諸多已走上珠心算道路的學弟學妹們是如何看待的呢?在這里,我想作為一個過來人說說我的感受,希望能對你們有所啟發吧。
其實具體是在幾年級開始練習珠心算的,我已經記不太清楚了,也許時間真的過去太久了。但說起那段往事,記憶依然很深。雖然從科學的角度看,幼兒時期是練習珠心算的最好時機,因為珠心算是一項開發智力的技能,在四五歲就開始系統的進行訓練,可以使兒童的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掘!但因為我縣的教育條件有限,在那個時候這項技能并未能普及到幼兒教育階段。不過幸運的是,在實驗小學讀書的五年間,我接觸并喜歡上了它,從而走上了這條路。那應該是一段很累但很快樂的日子,因為學習課程安排的挺緊,所以我們珠算班的訓練就安排在了每天的放學后、每周的周末以及假期,反正是能利用的時間幾乎都利用了。盡管玩的時間比別的同學少了一些,但我們都感到很滿足,真的,每天我都能感覺到大家那種全力以赴,那種趕拼超的精神。從剛開始的加百子、六二五,到后來的盲打,再到后來的心算能力的形成,讓許多的人看到了這群小學生們的不斷成長。
不過遺憾的是,進人中學之后這項訓練就停止了,其實至今我都覺得這是我縣教育的一個很大的弊端。珠心算雖是一個開始于幼兒時期,旨在啟發智力,但并不意味著就該過早地結束,它應該貫穿于幼兒、小學、初中……讓喜歡這項技能的人能夠繼續的堅,畢竟技能是永無止境的。盡管珠心算對我來說只是很短的時間,但對我日后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我們知道,珠心算是一個腦力勞動的過程,它是需要在人精力高度集中的情況下完成的一項技能。在計算的過程中,即使外面發生了天大的事情,思維也不能有絲毫的分岔,否則將前功盡棄。同時這也是一個讓人每天都在承受著成功與失敗的折磨人的事,這么說真的不過分。珠心算能力的形成在于速度和準確度的提高,這是漫長的過程,也許都練了好久,卻沒看到有什么提高;也許辛辛苦苦算出來的結果,都會被打上紅叉叉。我到現在都能夠記得在校對完結果后那份忐忑的心情,生怕看到那些可怕的紅叉。不過次數多了,也就習慣了,也不會過分在乎。反正若是錯了,我就反復的算,速度提不上去,我就反復的練,到最后倒是養成了只看過程,并不在意結果的好習慣,這對我日后的學習真的起了很大的作用。不會像別人那樣,因為一次考試或是一次比賽失敗而傷心欲絕之類的,我所在乎的只有拼盡全力的過程,盡力就好!這也就促成了我日后的屢敗屢戰,越挫越勇的性情吧。
這么多年過去了,現在的我已經念大四了,即將走上工作崗位,我想珠心算對我的影響會一直下去,激勵著我勇往直前!
這些生動的事例,再次向我們昭示:珠心算教育不僅具有開發兒童智力潛能的顯著作用,而且這種作用具有可持續性,能使人終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