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人體手太陽小腸經專科醫院
浮萍少澤任東西 前谷淵源繞后溪
腕骨又通陽谷澗 交流小海欲傾堤
少澤穴:主治乳腺炎、舊傷發作、流鼻血
前谷穴:主治產婦乳汁少
后溪穴:主治肩背酸痛,坐骨神經痛
腕骨穴:補益小腸
陽谷穴:主治手腕酸痛
小海穴:主治手臂疼痛
7.1 小腸經專科醫院對人體有什么幫助
小腸經里運行的太陽寒水之氣能促進體內能量的儲藏。如果有些病癥總是在下午1點到3點發作或加重,要找小腸經求治。
下午1點到3點,身體不舒服要找小腸經求治
“我一到下午1點就胸悶得厲害,過了3點就好一些,這是怎么回事呢?”
“我吃完午飯后,一到1點左右就開始心慌。”
“我每天下午1點到3點就耳熱,這是怎么回事?”
這是幾個網友在博客上問我的問題。生活中,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這些病癥看上去各不相同,但卻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在下午1點到3點之間發作或加重。這說明了什么問題呢?
其實,您的身體在這段時間里的不舒服大多和小腸經里的寒水之氣失調有關系。因為每天下午1點到3點的時候,這條經絡里的寒氣最活躍,它在體內四處亂跑,就像大海漲潮時洶涌的波濤拍打海岸一樣。所以,如果您的身體在這段時間有什么不舒服,那一定是小腸經出了問題。
既然知道這個時間段出現的癥狀跟小腸經有關,那么處理起來就容易多了。病情發作時,您就挨個檢查小腸經上有沒有按著酸痛的穴位,有的話就多加按摩,把痛點揉開、揉散,直到不痛了為止。
另外,這個時候您一定要少吃含太陽寒水之氣太多的東西(各種生冷食品),比如冷飲、梨、涼拌菜等。
下午1點到3點是使用小腸經的黃金時間。
小腸經專科醫院對人體有什么幫助呢?凡是您小腸、心、胸、咽喉的病癥,某些熱性病癥,神經方面病癥和頭、頸、眼、耳病癥以及本經脈所過部位的病癥,小腸經都治。
為什么小腸經能有這些作用
小腸經里散發的是像嚴冬時那樣冷冽的氣息。保證小腸經的氣息順暢,就能把您從外部吸收的營養物質在體內潛藏起來,并源源不斷地為身體提供能量。
我們體內的小腸經中運行的是一種叫太陽寒水的氣息。
什么是太陽寒水之氣呢?
請您想象一下寒冬臘月的情景吧:北風凜冽,寒氣襲人。嚴冬的氣息就是太陽寒水之氣。
那么,這種寒冷的氣息在人體里有什么作用呢?
在自然界中,寒冷的冬季來臨時,萬物都歸于沉寂,為來年的生長積蓄力量。這就意味著寒氣能夠促進萬物的能量潛藏。在我們身體的內部,小腸經里運行的寒氣也擔負著同樣的重任,它能把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好好地潛藏在體內,為生命儲備足夠的能量以保證人體各方面需求。
所以,激發小腸經里寒氣儲蓄能量的功能,就能很好地養護小腸經所主管的人體小腸、心臟等重要臟腑。
主治:老花眼,身體各處酸痛。
穴位:右側養老穴
方法:1.按摩右側的養老穴,每次100下,每天一次,治老花眼,美顏去皺。
2.麝香鎮痛膏剪成塊,和老鸛草一起粘在穴位上,連粘12小時后取下,隔一周敷一次,緩解身體酸痛。
把手背面向自己,您會看到手腕外側有個凸起的小骨頭。這個小骨頭靠內、朝手臂的方向有個小的凹陷,那里就是養老穴。
養老穴具有輔助治療糖尿病的作用。
前面說過,手太陽小腸經里運行的是太陽寒水之氣,小腸經上的養老穴就是負責這條經絡里的寒氣在人體的釋放和儲藏。糖尿病,中醫傳統上稱之為消渴癥,這是由于很多得這種病的人都容易饑餓和口渴而得名,其實,它的發病往往是火氣太旺的緣故。
火氣太旺,血糖偏高,當然要去服一些滋陰降火的中藥,如玉竹、黃芩、生地、天花粉、知母之類的來治療。我推薦給您一個更簡單的方法,就是按摩養老穴。
通過按摩來刺激養老穴,就能積極調動您自身經絡里儲藏的寒氣來消火。一般情況下,在吃藥的同時,通過按摩養老穴來輔助治療,控制血糖的效果就會很明顯。
治療眼花:養老穴其實還是一個替天行醫,代人盡孝的穴位。它能夠治療目視不明,也就是能夠緩解中老年朋友眼花的速度。其實不僅僅是老年人,中年人甚至青少年的眼睛的疾病也都可以通過養老穴進行治療。
治療身體任何一處的酸痛:還有,老年朋友對各種痛苦的耐受能力比較差,任何一處的酸痛都能夠引起老年人情緒上的波動,此時,養老穴還有一個作用,就是能夠治療肩膀、胳膊肘、手腕乃至整條手臂,以及腰和肩膀上的疼痛。
除了按摩的方法,還可以買一些麝香鎮痛膏,剪成一小塊一小塊的,再買一些老鸛草,粘在鎮痛膏上,對著穴位敷下去,可以很快緩解痛癥。
美顏去皺:上了年紀的朋友可以將這個穴位作為一個長期、有效的養老保健穴位,年輕的朋友則可以把它當作一個美顏去皺的穴位,每天按一按,活力四射。
功效:補益小腸
穴位:腕骨穴
藥物:人參片
方法:1.將兩小片人參搗軟,分別貼在兩側腕骨穴上,外用醫用膠布固定。貼12小時后取下,隔12小時再貼新的。
2.按摩兩側腕骨穴,每次100下,每天一次。
要想給小腸補足能量,您就得先向小腸經輸送足夠的營養物質。小腸經上有一個專門補益小腸的金牌穴位——腕骨穴。
腕骨穴是補益小腸的重要關口。
腕骨穴在手掌靠近小手指那一側,與手臂連接的凹陷處。它是小腸經的原穴,也是小腸經的源動力所在,負責管理它所在的經絡及對應的臟腑。所以,您按揉或用藥物來激發小腸經的原穴——腕骨穴,以此來補益小腸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所有的藥物中,人參片與小腸經的原穴最合拍,因為參氣是補益小腸經的良藥。
主治:急性乳腺炎,舊傷發作。
方法:1.醫用的三棱針、一次性注射器的針頭或家用的縫衣針消毒后在少澤穴放血,治急性乳腺炎。
2.舊傷發作后,把傷濕止痛膏剪成小塊貼在穴位上。
少澤穴在小手指指甲遠離無名指的那一側,距離指甲根部0.1寸。
治急性乳腺炎:少澤穴是治療急性乳腺炎的經典穴位。急性乳腺炎是一種乳腺急性、化膿性感染,一般表現為乳房腫脹,按壓患處有痛感,表面皮膚紅熱,伴有發熱等癥狀,情況嚴重時患處還會容易潰破。
很多哺乳期的媽媽會出現上面這種情況,中醫對它自古便有成熟的治療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在少澤穴放血。
少澤穴是急性乳腺炎的克星。
在少澤穴放血的具體步驟:
1.給選中的針具消毒
如果針具本身是未拆封且一次性使用的,您可以免除這消毒的步驟;否則,您就要把使用的針具放在普通75%的醫用酒精里浸泡5分鐘。沒有酒精,您也可以把針具的尖部放在火上燒紅。
2.揉捏少澤穴
揉捏一側的少澤穴,直到把穴位處的皮膚搓紅,目的是讓該穴位處充血,以方便放血。
3.在少澤穴處消毒
您可以直接用普通75%的醫用酒精給揉紅了的少澤穴處消毒,也可以先用碘酒涂擦,然后再涂酒精脫碘。當然,如果情況急迫,一時卻找不到消毒用的碘酒或酒精,那您可以省略這一步。
4.用消毒后的針具對著少澤穴扎下
通常一扎下便會有血珠冒出來,您可以用消毒棉球擦去血珠,然后按壓穴位止血。一般情況下,只要放一滴黃豆那么大的血珠出來即可。
治舊傷發作:如果您的胳膊和肩膀受過傷,而且一到陰雨天就會隱隱作痛,尤其是在小腸經循行的地方痛得厲害,那就需要好好利用少澤穴。您去藥店里買一些傷濕止痛膏,剪成小塊貼在少澤穴上。
除了放血療法,還可以按常規方法用手指點掐少澤穴,效果也非常不錯。
我在臨床中發現的保養小腸經的最好方式是: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小指指甲,以指肚壓住少澤穴,然后向外彈拔。這樣的動作能最快激發小腸經是里的精華之氣。
主治:肩背酸痛
方法:雙手握成拳頭,讓兩側后溪穴相對,對敲100下,每天堅持,治肩背酸痛。
后溪穴的位置非常好找。微微握拳時,你會看到手掌上有一條橫紋直接到達手掌與手背的交界處,這條橫紋的盡頭便是后溪穴了。
后溪穴對治療肩背酸痛有特效,它也是針灸醫生從古用到今,百發百中、萬無一失的穴位。如果您不會針灸也沒關系,用本節前面告訴您的兩個方法來使用后溪穴,效果也非常好。
后溪穴是治療肩背酸痛的特效穴位。
一般每次持續敲上100下,您就會感到肩背的酸痛有所緩解。堅持此法一段時間后,癥狀就會消除。
對于長期坐在辦公室工作的朋友,我建議您每天要在后溪穴上敲50~100次以上,對緩解肩背酸痛特別見效。
您可能會覺得奇怪,后溪穴是手上的穴位,怎么能治療肩背酸痛呢?
其實,肩背酸痛是因為久坐導致身體里的各種氣息運行不暢,使肩背部的離火過多引起的。而小腸經里運行的是太陽寒水之氣,按揉后溪穴能夠把小腸經的寒氣更多地激發到肩背部,恰好能消除過多的離火,火氣消了,您的肩背就會如同有一股清涼之氣流過,酸痛的癥狀也會消失不見。
7.6身體透支,請用支正穴來補
穴位:支正穴
藥物:白參片,肉蓯蓉。
方法及療效1:每天按摩支正穴或把白參片搗碎貼在穴位上,治虛勞引起的各種生理不適和情緒病。
方法及療效2:肉蓯蓉打碎,用醫用膠布貼在穴位上,早上貼,晚飯后取下,堅持一個月,治疲倦引起的腹瀉。
方法及療效3:按摩支正穴,治虛勞引起的便秘。
支正穴在哪里呢?
胳膊肘撐在桌子上,小臂豎起來。在陽谷穴和胳膊肘里側的連線上,以腕橫紋為基準,向肘部量五寸,這里就是支正穴了。
現在,很多辛勤工作的年輕白領和積勞成疾的中老年朋友很容易精神疲憊,氣色不好,黑眼圈嚴重,失眠,女性還有痛經、月經不規律等很多生理期問題。他們都是因為過度使用自己的身體,才導致身體出現了毛病,而上述這些生理問題往往容易引起情緒失常。
容易引起情緒失常。
身體虛勞找支正幫忙。
支正穴,恰是一個專治虛勞的“靈丹”。
用貼敷或者常規的按揉、敲打穴位的方法就能很好地發揮支正穴治虛勞的功用。除此之外,支正穴還有以下功能:
治心悸、情緒失常:支正穴和神門穴合作,可以治療有心悸癥狀的虛勞。如果長期的壓力使得情緒容易失常,單獨按摩支正穴也好。
當然,最好的方法是買一些白參片,用醫用膠布貼支正穴。您只要注意每天早上貼上,晚上吃完飯取下即可。
治便秘:另外對于虛勞引起的便秘,按摩5分鐘就會有效果,堅持一周就會得到很好的維護了。
治腹瀉:如果您覺得身體疲倦,腹瀉不止,可以選取肉蓯蓉,把它打碎之后,用醫用膠布貼在穴位上,同樣是每天早上貼上,晚上吃完飯取下。
7.7耳鳴,聽宮一用就靈
主治:火旺導致的耳鳴
方法:每天按摩聽宮穴,哪邊耳鳴按摩哪邊。每天1次,每次100下,力度以自己感覺舒服為宜。
聽宮穴在耳屏前方,位于下頜骨的后緣。這個穴位很好找,您張大嘴巴,拿手指在耳屏前沿摸摸看,是不是有一個明顯凹陷的地方呢?這里就是聽宮穴了。
聽宮穴讓您耳根清靜。
古人取這個穴名的時候是很有講究的。聽宮的“宮”字,通常是指宮殿,如中國歷史上的皇宮等等。這些宮殿都是非常重要的地方,而小腸經上的這個穴位被命名為聽宮,也表明了它在維持人的聽力方面的重要性。
聽宮穴治療火旺導致的耳中轟鳴,效果很好。
在中醫里,心開竅于耳,腎開竅于耳,足少陽膽經入耳,手太陽小腸經路過耳……耳朵這個部位可以說相當于人體四省通衢的地方,多條經絡及臟腑之氣都在這里交匯。
通常情況下,這些不同的氣保持著相對平衡的狀態,讓耳朵正常地工作。但是,如果有某種誘因把這個平衡狀態打破了,那么耳朵上的毛病也就來了。
像耳鳴這樣的情況,就是因為足少陽膽經中進入耳朵里的離火之氣太多了,那么寒氣來了,消火自不待言。所以,您要是有耳朵方面的毛病,就要求助于運行太陽寒水之氣的小腸經,而每天按摩此經上的宮殿級穴位——聽宮穴100下,利用自身的大藥來調理,不失為一種最好的選擇。
7.8除了治上火、手腳冰涼,前谷穴還管催奶
主治:咽喉上火、腫痛,眼睛紅腫,手腳發涼。
穴位:前谷穴
藥物:吳茱萸,大黃,烏頭尖。
方法:1.吳茱萸、大黃和烏頭尖加水調和,外敷在前谷穴,治五官上火,耳鳴。
2.打成粉的吳茱萸用食用醋調成糊,敷于穴位上,催奶。
3.雪蓮花揉碎或人參打碎后敷于前谷穴,治手腳冰涼。
我們小指和手掌相接的關節,靠向小指一面,就是前谷穴。
前谷穴是小腸經的滎穴。它的五行屬性上有著水的特點。所以,前谷穴有著潤澤身體的作用,同時它還能降火氣。
前谷穴能讓你的手腳暖起來。
治五官上火、一陣陣的耳鳴:在小腸經經過的地方,最容易上火的是哪里?當然是咽喉,咽喉要是上了火,不僅是疼痛,有的時候說話和吃飯都成問題。
您的五官也是最容易上火的地方。愛上火的人往往一個不小心眼睛上就長紅疙瘩,耳朵腫。這時,前谷穴就可以大顯身手,調水過去給熄熄火。
很多朋友有耳鳴,有的是一陣一陣地響,有的是耳鳴時間很長。前谷穴尤其能夠解決一陣一陣的耳鳴。
另外,一些人一旦上火就會頭痛,這個時侯也是前谷穴發揮作用的時候。
對付以上的上火之癥,有一個通用的方法。您可以去藥店里買一些吳茱萸、大黃和烏頭尖,按同比例配好磨成粉,然后取適量藥粉加濕水調成黃豆粒大的小餅敷在前谷穴上。每天午飯前敷上,晚上睡覺前取下來。
催奶:另外,具有潤澤功能的前谷穴,還適合奶水不足的媽媽們使用。怎么做呢?去藥店買一些吳茱萸,磨成粉,加食醋調成糊狀,把藥糊抹在紗布上,敷住穴位即可。堅持一周左右,就會看到效果。
治手腳發冷:如果經常手腳發冷的朋友,可以選擇前谷穴搭配肺經的尺澤穴、小腸經的小海穴、支溝穴,脾經的三陰交穴,肝經的曲泉穴、行間穴,腎經的照海穴、太溪穴,胃經的內庭穴,緩解手腳冰冷的情況。
取一小瓣雪蓮花敷在穴位上,用膠布固定好,每天盡可能長的時間貼,記得每天早上起來的時候換一次就行。或者去藥店里買一些白參片,打碎后敷在穴位上。同樣用膠布貼好,只要每天早上換一次就行了。
小腸經起于小指指甲旁的少澤穴,止于耳旁的聽宮穴。它主要經過小腸和心這兩個臟腑,主治與這兩個臟腑有關的毛病以及小腸經經絡循行經過地方的疾病。
從小腸經的運行線路圖您可以看到,手太陽小腸經從小手指指甲根部開始,沿手臂外后側上行至背脊骨最高處,然后向前繞過脖子到達鎖骨,再鉆進體內,經過心和胃,直達小腸。
小腸經還有兩條支脈。一條從鎖骨上行至脖子和臉頰,到達外眼角,再彎入耳中。另一條支脈從臉頰分出,經過顴骨到達內眼角,和足太陽膀胱經相接。
手太陽小腸經里彌漫著寒冬的氣息。
本經一側19穴(左右兩側共38穴),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尺側,11穴在肩、頸、面部。首穴少澤,末穴聽宮。主治腹部小腸與胸、心、咽喉病癥,某些熱性病癥,神經方面病癥和頭、面、頸、眼、耳病癥以及本經脈所經過部位之病癥。
本經穴位:少澤穴、前谷穴、后溪穴、腕骨穴、陽谷穴、養老穴、支正穴、小海穴、肩貞穴、臑俞穴、天宗穴、秉風穴、曲垣穴、肩外俞穴、肩中俞穴、天窗穴、天容穴、顴髎穴、聽宮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