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工材口(具體代碼就不透露了)共收到12份面上基金,基本按照要求給了3個優(yōu)先資助,6個可資助及3個不予資助。好的就不說了,這里主要說說我在評審中看到的一些問題。
1. 國內外現(xiàn)狀分析不充分。主要體現(xiàn)為文獻羅列,文獻陳舊,與研究內容聯(lián)系不緊等。
2. 可行性分析不足或缺失。針對理論方法及實驗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對于項目能否成功至關重要,有的本子寥寥幾句或干脆不寫,我認為是較大問題。
3. 在研項目較多且與申請項目密切相關,但沒有說明它們的關聯(lián)性。我認為這有重復申報之嫌,即使立項也難以保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還是把機會留給更多沒有經費的老師們。
4. 研究基礎太弱,近5年基本沒有發(fā)表相關的論文。這讓我很難相信申請人在未來4年能夠發(fā)表10篇以上的sci、ei論文(都是他們預期目標里的)。
5. 預期成果的另一個極端,即太少。有的本子僅提出4年共發(fā)表3-5篇檢索論文(包括ei會議),我覺得這與面上基金的一般要求不符。說明一下,我們這個口偏應用,不太可能出“韓春雨”型的成果。因此,一定的量還是必要的。
將心比心,只要過得去我一般都會給過。3個不予資助的本子,至少占了以上的3條以上,我認為再給過,有負基金委所托,也對不起其他好好寫本子的同行們。
1. 國內外現(xiàn)狀分析十分重要,我個人認為這部分才是顯示水平、體現(xiàn)對相關領域理解深度的地方。
2. 可行性分析很重要,而且標題括號里有明確要求,有必要進行充分論述,這部分是說服專家支持你的關鍵之一。
3. 在研項目與本項目的關系一定要寫,基金委既然提出了這個要求,肯定是為了避免重復申報造成資源的浪費。如果均以“與本項目有聯(lián)系”一句話了之,很難讓評審專家認可。
4. 研究基礎不是最重要的,但卻是讓評審專家相信你研究實力和潛力的依據之一。建議在申報相關選題之前,還是需要從事過相關研究發(fā)表過相關成果(相關即可)。
5. 偏工程的口,我建議面上的預期成果至少要10篇以上的論文(檢索+核心),雖然sci不一定要多,但基本的量還是應該保證。
有感而發(fā),與大家共勉。
“專家講堂”是小木蟲muchong.com手機客戶端的款知識共享產品,采用語音直播課堂的方式,為小木蟲網友和老師專家搭建一個在線學習交流平臺。